华佗吧 关注:1,902贴子:4,922
  • 0回复贴,共1

石榴皮,首载于《雷公炮炙论》。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全国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石榴皮,首载于《雷公炮炙论》。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
处方用名:石榴皮、石榴皮炭。
主要药性:酸、涩,温。归大肠经。
基本功效: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临床应用:
1、久泻久痢,脱肛
本品酸涩收敛,入大肠经,“功专涩肠止痢”(《本草撮要》)。若治久泻、久痢,甚或脱肛者,可单用为末,米饮调下;或与赤石脂、禹余粮或煅龙骨、煨诃子同用,如石榴皮散(《圣惠方》)。
2、便血,崩漏,带下
本品“皮中之液最涩”(《医学衷中参西录》), 能收敛止血、止带。若治“肠红吐血烧灰服,带下崩中煎水尝”(《 本草便读》)。可单用,也可配伍使用。
3、此外,本品能安蛔驱虫止痛,可用于蛔虫、钩虫、绦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临证备要:煎服,3~9g。 止血宜炒炭用。对于实证、湿热泻痢初起者不宜用。
药品归属:石榴皮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2、《本草纲日》:止泻痢, 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3、《本草求原》:洗治疥癞。
4、《本草备要》:涩肠,外用染须。酸涩而温,能涩肠,止泻痢下血,煅末服。崩带脱肛。泻痢至于脱肛者,以石榴皮、陈壁土加明矾少许,浓煎熏洗,再用五倍子炒研敷托而止之。勿犯铁器。《客座新闻》云:一人患腹胀,夏成诊之曰:饮食如常,非水肿蛊胀,及湿热生虫之象也。以石榴、椿树东引根皮、槟榔各五钱,空心服,腹大痛,泻虫长丈余,遂愈。
5、《得配本草》:酸、涩,温。治痢摄精。疗崩中带下,止肠风下血,祛筋骨风痛,除目流冷泪,洗脚疮湿烂。得茄梗,治肠血。血在粪前者效。配槟榔,杀虫。
6、《医学衷中参西录》:有酸、甜二种,以酸者为石榴之正味,故入药必须酸者。其性微凉,能敛戢肝火,保合肺气,为治气虚不摄肺劳喘嗽之要药。又为治肝虚风动相火浮越之要药。若连皮捣烂煮汤饮之,又善治大便滑泻、小便不禁、久痢不止、女子崩带,以其皮中之液最涩,故有种种诸效也。
现代研究:主含鞣质、槲皮素、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还含没食子酸等。《中国药典》规定:含鞣质不得少于10.0%。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29 20: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