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鱼捕虾,饿***”这是我外公随时念叨的一句话,但另一句“鱼骨堆山不如一鸟之命”不知又作何解释。
我出生在习水县土城镇,赤水河穿城而过(贵州省三大河流之一),另有四条支流分布于上下二岸。山高水长,河水不竭,自然是鱼虾盛产的地方。小时候,家乡的生态没有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冬天枯水季节,总能在清沏透明的河水里见到浮游的鱼群,总能听到、看到某某捕获到20、30斤重的大鱼。现如今捕到大鱼几乎已经成为历史。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所知道的一位钓鱼“高手”就是住在“场坝子”(地名)的李洪恩老人。
李洪恩老人,曾是一位学武之人,是我舅舅的武术师傅。据说在民国时曾在一家兵工厂干过,可以手工制造手枪。这些仅仅是传说,但他却是当时土城镇制作渔具并出售的师傅,而且在土城是仅此一家。在家乡讲到一个“言子”可说是家喻户晓,“李洪恩钓鱼——摆扎大”。在今天看来他的“摆扎”算不了什么,不外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晴雨具、坐凳、茶水、饮食、备用渔具、舀兜。你别说“久坐必有禅”,李洪恩老人就用自制渔竿钓起过一尾57市斤的大鱼,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据我所知,用人工钓起如此重量大鱼,在土城是前无古人、恐后无来者。
我出生在习水县土城镇,赤水河穿城而过(贵州省三大河流之一),另有四条支流分布于上下二岸。山高水长,河水不竭,自然是鱼虾盛产的地方。小时候,家乡的生态没有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冬天枯水季节,总能在清沏透明的河水里见到浮游的鱼群,总能听到、看到某某捕获到20、30斤重的大鱼。现如今捕到大鱼几乎已经成为历史。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所知道的一位钓鱼“高手”就是住在“场坝子”(地名)的李洪恩老人。
李洪恩老人,曾是一位学武之人,是我舅舅的武术师傅。据说在民国时曾在一家兵工厂干过,可以手工制造手枪。这些仅仅是传说,但他却是当时土城镇制作渔具并出售的师傅,而且在土城是仅此一家。在家乡讲到一个“言子”可说是家喻户晓,“李洪恩钓鱼——摆扎大”。在今天看来他的“摆扎”算不了什么,不外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晴雨具、坐凳、茶水、饮食、备用渔具、舀兜。你别说“久坐必有禅”,李洪恩老人就用自制渔竿钓起过一尾57市斤的大鱼,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据我所知,用人工钓起如此重量大鱼,在土城是前无古人、恐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