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后期的援朝抗倭战争,李如松指挥的平壤之战,即使日本资料,也承认损失一万一千多人,但据明实录,明军只是斩首一千六,而露梁海战,明实录只记载斩首三百多,但杀敌数公认过万。明后期,守城战的斩首数与杀敌数之比,大约介乎野战获胜与海战获胜之间吧。如第一次宁远之战,明军斩首数为二百六十多,如据此判断,杀敌数当为数千。另,满清承认自己在萨尔松之战战死二百余,在第一次宁远之战战死五百,而这已经是后金承认自己战死数最多的一次,明军遵永大捷,后金也才承认战死四百余人。而满清史料隐瞒战死数是有恶劣例子的,如1637年皮岛之战,清实录含糊记载死亡数十,而据郭成康等人找到的原始档案,起码战死 200多。
同时,所谓斩首数远小于杀敌数,必须是建立在双方成建制军队进行交战的基础上,才有比较的意义。从满清、朝鲜和东江以外的明方等几方面史料看,毛文龙军没有与成建制后金军队交战获胜的记录,李光涛、陈生玺等对此辨析甚详。像毛文龙那样的,除大量杀良冒功,无法算进杀敌数外,真正的战斗不过是,袭击守台汉兵(即满人口中所谓的台尼堪,比较早的伪军部队)和袭击边远满人村落,战斗规模很小,胜仗之后斩首数也就等于杀敌数,而这样的杀敌数也是水分很大的,其中的后金丁壮加守台汉兵并不算多。
至于后金辫子首级难伪造之说,更不值一驳。首先,辽南有大量剃发辽民,其次,关内平民被杀之后冒充满人首级都不难,如明·李清《三垣笔记》有记:“兵部核,西虏(即蒙古人)之首,面阔耳短,东人(即满人)多系辽阳,与中国无异,无可验驳。繇是兵益杀良为功,有以湿草鞋击去网巾痕,蒸其首使涨大充敌首者,赏虽费,敌无损焉。”
同时,所谓斩首数远小于杀敌数,必须是建立在双方成建制军队进行交战的基础上,才有比较的意义。从满清、朝鲜和东江以外的明方等几方面史料看,毛文龙军没有与成建制后金军队交战获胜的记录,李光涛、陈生玺等对此辨析甚详。像毛文龙那样的,除大量杀良冒功,无法算进杀敌数外,真正的战斗不过是,袭击守台汉兵(即满人口中所谓的台尼堪,比较早的伪军部队)和袭击边远满人村落,战斗规模很小,胜仗之后斩首数也就等于杀敌数,而这样的杀敌数也是水分很大的,其中的后金丁壮加守台汉兵并不算多。
至于后金辫子首级难伪造之说,更不值一驳。首先,辽南有大量剃发辽民,其次,关内平民被杀之后冒充满人首级都不难,如明·李清《三垣笔记》有记:“兵部核,西虏(即蒙古人)之首,面阔耳短,东人(即满人)多系辽阳,与中国无异,无可验驳。繇是兵益杀良为功,有以湿草鞋击去网巾痕,蒸其首使涨大充敌首者,赏虽费,敌无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