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哥吧 关注:26贴子:2,519
  • 8回复贴,共1

【沉默哥】关于沉默的哲学思考:沉默是一种高雅的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午夜里,我常常瞌睡来得很凶猛,可一躺下,睡意全无。我就呆呆地在黑夜里胡思乱想一通。
我常这样想。
爱着该爱的人,忙着该忙的事,读着该读的书,写着该写的文字——让所有的光日都在沉默中悄然幸运地过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岁月静好。人们之所以选择沉默,那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都是内心的话语,把它们毫不忌讳的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这本是一种“太卑鄙地偏爱自己,无耻地写自己”(俄,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态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20 11:15回复
    说别人的事,我又不清楚,也与我无关。说与自己有关的,有些不好说,有些不愿说,又与别人无关。想说出来的别人也不一定会看。但我还是想说说我的职业。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9-20 11:16
    回复
      2025-05-24 18:21:06
      广告
      早些的时间段里人们把这个匠字,都与一些纯技术活联系起来,比如理发叫理发匠,修鞋的叫修鞋匠,阉猪的叫阉猪匠,杀猪的叫杀猪匠等等,你是个教书的,你就是个教书匠,技术层面的活,技术层面的人——教师本来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当然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要真正的成为一个匠人,本身都是要有崇高而专注的精神来支撑的——教育本身又不是一个纯技术的活。作为匠人,要有精神,要有灵性,才能走得更远,更高。当然,每一个行当的匠人有做得好,做得不好的。有的作为生计谋生的手段,这种活计就容易走进死胡同。有的作为毕生的追求,致力艺术或事业,必有大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9-20 11:17
      回复
        教书搞教育也是一样——要想成为好的教书匠,是必须要做有匠人精神的教育者。要把师者的灵性,品性,智慧,融合在科学文化的传授中,潜移默化,把每个面临受教育的人其中的一大部分人(因为能力的有限,教育对于另一小部分难以产生化学作用)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或有文化的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9-20 11:17
        回复
          说到底,我们都得这样去做——做好对文化的传承和传递。其实,这样说不免会引来别人的迷惑或误解。有些东西不是说说而已,你光说,人家说你是空想家,说一套做一套,假——我不假,这一点,天可以作证。因为低调,沉默,所以有些只需默默地做,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工作,而这样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肯定不是立竿见影(别人也不见得理会)——教育难道不是这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9-20 11:17
          回复
            作家王小波说: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内,往往有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传播,等等。这才能叫作文化。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9-20 11:18
            回复
              所以,在我看来,教育就是一场关于精神的滋养或救赎的内在活动。当然,它包括教育别人和自我教育。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沉默的内化。(布衣子《寻找自我》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9-20 11:18
              回复
                似乎唯有这样沉默的思考,生活,才能看到一个真正自由的自己。某种角度,一个人思想或品性的变化都是在沉默中来完成的。因此沉默是自由的,高雅的文化。
                “我们的人品的一切可取之处,都该感谢沉默的教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20 11:19
                回复
                  2025-05-24 18:15:06
                  广告
                  过于高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9-20 2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