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吧 关注:845贴子:3,647
  • 15回复贴,共1

(搬运)近代西方碾压中国的背后:中华文明为何停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逐渐落后于西方。
当西方文明诞生了无以数计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的同时,中国文明依然处于停滞。今天的我们为了民族主义感情,试图将中国的落后完全归结于满清的入侵,事实上,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早在明朝末年,西方就在中国曾经最引以为傲的火炮技术上远远超过了中国——1623年,明人焦勖在《火攻掣要》中说:“近来购得西洋大铳,精工坚利,命中致远,猛烈无比,更胜(中国)诸器百千万倍”。
需要注意的是,从16世纪至今,西方世界的科技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其创新成就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文明的总和,如此漫长时间内的巨大成功,绝不能以逃避问题的心态简单归咎于偶然性因素,其必然有特殊的制度优势作为支撑。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9-20 00:36回复
    这种制度优势是当前很多知识分子鼓吹的西方选民政治吗?在我看来,恐怕不是,因为在西方文明真正崛起的18、19世纪中,西方大多数国家并不存在所谓的选民政治。不论今天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鼓吹选举的伟大,但在冷酷的欧洲历史事实中,大众政治实际上对西方文明的崛起贡献并不大(法国大革命只是摧毁了法国的欧洲统治地位)。
    那么,西方文明为什么会成为新工艺、新发明和新科技的源头?其创造力优势为何能够碾压全球?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如果以关键军事技术火器制造业在东西方的发展为镜,我们或许可以一窥西方同行相比于中国的长处。
    毋庸置疑,中国火器制造最早是领先西方的。早在元代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军用火铳,忽必烈征日本,即装备了大量火铳;相比之下,西方的管制火器出现较晚,且其最初的火炮由于缺乏中国的浇铸技术,只能将火炮零件一件件打造,然后套上数层铁环,灌铅焊上形成箍筒。
    不过,中国垄断模式的火炮制造业,远不及西方火炮行业竞争激烈,这迫使西方同行以更大的努力不断提升产品,最终碾压中国。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9-20 00:3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种制度优势是当前很多知识分子鼓吹的西方选民政治吗?在我看来,恐怕不是,因为在西方文明真正崛起的18、19世纪中,西方大多数国家并不存在所谓的选民政治。不论今天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鼓吹选举的伟大,但在冷酷的欧洲历史事实中,大众政治实际上对西方文明的崛起贡献并不大(法国大革命只是摧毁了法国的欧洲统治地位)。
      那么,西方文明为什么会成为新工艺、新发明和新科技的源头?其创造力优势为何能够碾压全球?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如果以关键军事技术火器制造业在东西方的发展为镜,我们或许可以一窥西方同行相比于中国的长处。
      毋庸置疑,中国火器制造最早是领先西方的。早在元代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军用火铳,忽必烈征日本,即装备了大量火铳;相比之下,西方的管制火器出现较晚,且其最初的火炮由于缺乏中国的浇铸技术,只能将火炮零件一件件打造,然后套上数层铁环,灌铅焊上形成箍筒。
      不过,中国垄断模式的火炮制造业,远不及西方火炮行业竞争激烈,这迫使西方同行以更大的努力不断提升产品,最终碾压中国。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9-20 00:37
      回复
        各个火炮生产商需要激烈的竞争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为了满足客户在不同战场、不同兵种、不同军事策略下的火炮要求,火炮制造商们逐渐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火器:野战需求导致了部分火炮的轻型化和移动化,远程轰击的高精度需求带来了火炮的高倍径工艺技术,阵地战稳定密集的连续火力需求则激发了钩式火门枪、枪托(15世纪)和火绳枪(16世纪初)的出现。
        同时,为了提升火炮工艺,西方火炮制造者为了丰厚的利润,想尽一切办法笼络那些有经验的工人。据里斯本国家档案馆《季风书》的记载,1627年3月6日,负责印度果阿火炮生产的葡印商人,亲自就两名铸铁经验丰富中国人的行踪禀告葡萄牙国王,希望能够获得准许,以对其铸炮工艺有所突破,可见西方对相关人才的重视和收揽;威尼斯兵工厂的有经验工匠更是以待遇优厚闻于欧洲。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火炮的技术碾压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表明,西方商业文明带来的激烈竞争,逼迫生产者为了生存,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从而驱使技术不断进步,相比之下,中国皇家的垄断经营,这使得制造者没有改进技术、提升工艺的动力,其产品很难取得进步。
        另外,必须承认,随后的西方文明技术创新的大爆发并不是偶然。
        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是具有偶然性的,它需要发明人某个瞬间福至心灵的奇思妙想。这种小发明的出现,在中国、西方、印度和伊斯兰社会的历史记载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捕捉到踪迹。但是,在一个文明体中,新技术发明者能否从自己的创新中获得足够的回报,则决定了这个文明的技术创新潜力。毕竟,如果新技术不能给发明人带来好处,那么就没有多少人会去努力创新,要知道,除了偶尔的激情,谁又会去做对自己毫无利处的事情呢?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9-20 00:37
        回复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伟大文明,必然是一个能够为创新者带来回报的文明。那么,怎样的文明才能够为发明者带来回报呢?
          首先,这个文明必须保障新技术发明人的技术专利,以使其拥有获利的制度基础;其次,这个文明必须拥有使新技术发明人将新产品和新工艺迅速变成财富的商业文化;最后,这个文明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机制,使创新者有渠道贷入资金,实现规模化。
          这些极为苛刻的条件,最早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发源地英国得到了实现。
          1623年,英王詹姆士一世设立专利权保护法令,国家在特定时间段内保护新技术发明者的专有权,17世纪晚期,该法令得到了不断完善;到了1689年之后,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登基为英国国王威廉三世(1689-1702),奥兰治亲王引入了荷兰式成熟的商业和融资模式(黎塞留深为钦佩的荷兰商业文化),废除了大多数贵族专卖制度,使得英国市场逐渐开放,商业环境走向成熟。
          不久之后,英国的技术创新开始井喷:1733年,农民约翰·凯发明了飞梭,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发了大财;1765年,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由此开设了自己的纺织厂,赚了不少钱;1781年,学徒詹姆斯·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由此开设机器工厂,发了大财;1797年,学徒亨利·莫兹莱发明了机床,开设了工厂,发了大财。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9-20 00:37
          回复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伟大文明,必然是一个能够为创新者带来回报的文明。那么,怎样的文明才能够为发明者带来回报呢?
            首先,这个文明必须保障新技术发明人的技术专利,以使其拥有获利的制度基础;其次,这个文明必须拥有使新技术发明人将新产品和新工艺迅速变成财富的商业文化;最后,这个文明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机制,使创新者有渠道贷入资金,实现规模化。
            这些极为苛刻的条件,最早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发源地英国得到了实现。
            1623年,英王詹姆士一世设立专利权保护法令,国家在特定时间段内保护新技术发明者的专有权,17世纪晚期,该法令得到了不断完善;到了1689年之后,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登基为英国国王威廉三世(1689-1702),奥兰治亲王引入了荷兰式成熟的商业和融资模式(黎塞留深为钦佩的荷兰商业文化),废除了大多数贵族专卖制度,使得英国市场逐渐开放,商业环境走向成熟。
            不久之后,英国的技术创新开始井喷:1733年,农民约翰·凯发明了飞梭,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发了大财;1765年,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由此开设了自己的纺织厂,赚了不少钱;1781年,学徒詹姆斯·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由此开设机器工厂,发了大财;1797年,学徒亨利·莫兹莱发明了机床,开设了工厂,发了大财。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9-20 00:38
            回复
              仔细盘桓这些新发明,其实都是西方农民、工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偶然创造,但他们都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制度支持下,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名声。相比之下,包括中国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不仅没有专利权保护之说,而且还有着根深蒂固的皇家垄断专卖制度(市场不向民间开放)和愈来愈严格的人口迁徙限制(为了方便统治和征税,伊斯兰帝国、古代中国都有着严厉的户籍制度),这就使得即便有可供应用的新发明,也无法找到获取回报的商业市场,平民发明者唯一的获利出路就是将发明贡献给官府,不过,且不说日理万机的官府能否立即意识到新发明的商业价值,实际上,发明者的发明权也基本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保护。
              因此,无数其他文明体中的发明及其创造者,最终都涅灭于历史的浪潮中。而西方文明也在无数新技术的支持下一骑绝尘,迅速碾压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任何文明。
              这种无以伦比的绝对优势很快就在残酷的战场上显现。1757年,克莱武率领英国军队2000人摧毁50000印度精锐,英国人只损失了22名士兵;1798年,法国军队在埃及金字塔附近遭遇穆斯林世界最强大的马木留克骑兵25000人,法军损失29人,杀伤马木留克骑兵20000人;1860年,英法联军1万人在中国华北八里桥遭遇6万名中国精锐,英法只损失了5名士兵,就打垮了这支中国当时最强悍的军队。
              这些史无前例的军事功业,实际上只是西方文明成就中最表面肤浅的部分,她的真正力量,依然孕育于西方文明对创新的支持和鼓励: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9-20 00:39
              回复
                (搬运自 王陶陶)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9-20 00:3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亚细亚悖论,就是人口增长过快,农业进入劳动密集型经济,劳动力投入的边际产出递减,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降低,称为农业内卷化,就是一个农民生产的供养非农业人口的粮食越来越少,城镇化比例下降,而因为劳动成本低,导致地主和作坊主都不愿意或者没动力去改良技术,人力把水力机械给淘汰了!这跟古罗马帝国末期的一些事是一样的,同时中国的大一统,使得周围缺乏同文明等级的国家较量,也使得战争这种推动科技的催化剂也没了,最终中国的科技越来越停滞。
                  西方,从罗马帝国以后就不是统一,长年打仗,也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镗床就是威尔金森为了生产火炮而搞出来的,而且欧洲在工业革命前一直人口不多。


                  IP属地:浙江10楼2019-03-22 08:27
                  收起回复
                    思想垄断,没有先进思想,都在重视孔孟之道。
                    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法家(百家争鸣)等都有先进思想的萌芽,但在汉朝时期全部被废黜,而独尊儒术。儒术讲的是人文、道德、交际,和厚黑学差不多吧,不是先进思想,还没有上升到对自然的探索这种高度上来。
                    思想的重要性对社会影响非常大,今天全世界的文明都来自于欧洲文艺复兴提出的重视科学和文艺思想。


                    11楼2019-03-25 17:22
                    回复
                      五千年的封建制度和思想造就炎黄子孙的迷之自信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4-15 15:05
                      收起回复
                        东方文明压制西方时期也就是小学六年级压制三年级,而西方压制是微积分,万有引力,高等数学,物理学,大学生压制初中生。


                        IP属地:辽宁14楼2019-07-23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