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是动物皮肤或者毛发中存在的一种黑褐色的色素,由一种特殊的细胞即黑色素细胞生成。正是由于黑色素的存在,皮肤才有了颜色。一旦黑色素在某种原因下不能形成,也就造成了色素脱失,从而形成了白斑。
人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黑色素的含量直接受酪氨酸酶及其家族蛋白的活性的影响。黑色素在保护动物在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过度或无序的黑色素合成将导致色素沉淀、导致黄褐斑、光化性角化病和皮肤癌。在暴露于阳光、紫外线、激素干扰等环境时,人体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的黑色素合成能力也可能出现错位,导致晒伤、黄褐斑等各种色素沉着障碍,严重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美的展示。对女性来说,美白是最主要的美容话题。
多美白物质已被报道并用于化妆品和医疗中,以治疗皮肤和色素异常。然而,其中一些药物具有细胞毒性或不良的副作用,如曲酸、氢醌和铅(研究指出曲酸和铅,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可以调节或抑制黑色素合成且没有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非常重要。为了开发天然、有效、安全的美白剂,人们研究了各种化合物和植物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生成的特殊作用,如穿心莲内酯、桦木酸、尿嘧啶、岩藻聚糖和绿茶多糖。它们中的一些正在被用作改善色素沉着的美白效果。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86a5f1da1af2eddd4f149e1bd110102/f26fa0391f30e924c6fabd2a41086e061d95f73c.jpg)
羊肚菌的多糖脱色作用在早些年有过初步的研究。早期对羊肚菌多糖脱色活性的研究在于对真菌的毒性方面:烟曲霉分生孢子产生1,8-二羟[基]萘酮内酯黑色素,这种黑色素在抵抗免疫效应细胞的保护机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Heleno et al.(2013)对羊肚菌提取物的脱色活性研究中指出,与对照组不处理相比较,提取物处理组的烟曲霉形态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生孢子明显减少。作者推测,羊肚菌的提取物可能直接抑制或修饰了类型I聚酮合酶,进而起到脱色活性。这样的结果非常有意思,因为对比常规的抑菌和杀真菌药物而言,作者使用的羊肚菌提取物剂量很小(0.3 mg/mL),小剂量提取物就可以达到供试真菌的半致死指标,这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455b88423dda3cc0be4b82831e83905/dd5f9731e924b899d662582363061d950a7bf63c.jpg)
斑马鱼脱色活性及相关酶的活性(cai et al. 2018)
最近科学家又羊肚菌多糖的脱色作用更进一步的进行了细胞和动物实验。Cai et al.(2018)对普通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的子囊果进行超滤和色谱进行提纯获得羊肚菌多糖FMP-1,FMP-1的分子量为4700Da,由甘露糖(9.9%)、葡萄糖(77.8%)、半乳糖(12.3%)组成。用FMP-1多糖处理经刺激的黑色素细胞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和斑马鱼(实验材料,鱼体表面有深色条纹斑线),研究了不同浓度羊肚菌多糖对黑色素细胞在黑色素诱导剂的刺激下产生抑制黑色素产生的能力以及各种涉及黑色素产生相关的的酶的活性,结果显示,首先在实验浓度下(0-400ug/mL),羊肚菌多糖FMP-1对B16F10细胞和斑马鱼没有毒副作用;其次,FMP-1羊肚菌多糖抑制黑色素细胞和斑马鱼的黑色素的形成、酪氨酸酶活性及蛋白的表达,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增强;Cai et al.(2018)进一步对羊肚菌多糖如何通过抑制CREB和p38信号途径介导的黑色素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是首次对羊肚菌多糖进行的细胞及动物脱色研究,作者也指出,羊肚菌多糖FMP-1在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ccc3af6aecc7cd9fa2d34d109002104/ea576125b899a901cc6b7a2d10950a7b0208f53c.jpg)
羊肚菌多糖FMP-1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信号途径(cai et al. 2018)
参考文献:
Cai Z N, Li W, Mehmood S, et al.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FMP-1 from Morchella esculenta on melanogenesis in B16F10 cells and zebrafish[J]. Food & function, 2018.
Heleno S A, Stojković D, Barros L,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 from Portugal and Serbia[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 51(1): 236-243.
(本文部分主要摘自《羊肚菌生物学与栽培技术》)
人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黑色素的含量直接受酪氨酸酶及其家族蛋白的活性的影响。黑色素在保护动物在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过度或无序的黑色素合成将导致色素沉淀、导致黄褐斑、光化性角化病和皮肤癌。在暴露于阳光、紫外线、激素干扰等环境时,人体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的黑色素合成能力也可能出现错位,导致晒伤、黄褐斑等各种色素沉着障碍,严重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美的展示。对女性来说,美白是最主要的美容话题。
多美白物质已被报道并用于化妆品和医疗中,以治疗皮肤和色素异常。然而,其中一些药物具有细胞毒性或不良的副作用,如曲酸、氢醌和铅(研究指出曲酸和铅,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可以调节或抑制黑色素合成且没有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非常重要。为了开发天然、有效、安全的美白剂,人们研究了各种化合物和植物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生成的特殊作用,如穿心莲内酯、桦木酸、尿嘧啶、岩藻聚糖和绿茶多糖。它们中的一些正在被用作改善色素沉着的美白效果。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86a5f1da1af2eddd4f149e1bd110102/f26fa0391f30e924c6fabd2a41086e061d95f73c.jpg)
羊肚菌的多糖脱色作用在早些年有过初步的研究。早期对羊肚菌多糖脱色活性的研究在于对真菌的毒性方面:烟曲霉分生孢子产生1,8-二羟[基]萘酮内酯黑色素,这种黑色素在抵抗免疫效应细胞的保护机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Heleno et al.(2013)对羊肚菌提取物的脱色活性研究中指出,与对照组不处理相比较,提取物处理组的烟曲霉形态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生孢子明显减少。作者推测,羊肚菌的提取物可能直接抑制或修饰了类型I聚酮合酶,进而起到脱色活性。这样的结果非常有意思,因为对比常规的抑菌和杀真菌药物而言,作者使用的羊肚菌提取物剂量很小(0.3 mg/mL),小剂量提取物就可以达到供试真菌的半致死指标,这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455b88423dda3cc0be4b82831e83905/dd5f9731e924b899d662582363061d950a7bf63c.jpg)
斑马鱼脱色活性及相关酶的活性(cai et al. 2018)
最近科学家又羊肚菌多糖的脱色作用更进一步的进行了细胞和动物实验。Cai et al.(2018)对普通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的子囊果进行超滤和色谱进行提纯获得羊肚菌多糖FMP-1,FMP-1的分子量为4700Da,由甘露糖(9.9%)、葡萄糖(77.8%)、半乳糖(12.3%)组成。用FMP-1多糖处理经刺激的黑色素细胞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和斑马鱼(实验材料,鱼体表面有深色条纹斑线),研究了不同浓度羊肚菌多糖对黑色素细胞在黑色素诱导剂的刺激下产生抑制黑色素产生的能力以及各种涉及黑色素产生相关的的酶的活性,结果显示,首先在实验浓度下(0-400ug/mL),羊肚菌多糖FMP-1对B16F10细胞和斑马鱼没有毒副作用;其次,FMP-1羊肚菌多糖抑制黑色素细胞和斑马鱼的黑色素的形成、酪氨酸酶活性及蛋白的表达,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增强;Cai et al.(2018)进一步对羊肚菌多糖如何通过抑制CREB和p38信号途径介导的黑色素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是首次对羊肚菌多糖进行的细胞及动物脱色研究,作者也指出,羊肚菌多糖FMP-1在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ccc3af6aecc7cd9fa2d34d109002104/ea576125b899a901cc6b7a2d10950a7b0208f53c.jpg)
羊肚菌多糖FMP-1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信号途径(cai et al. 2018)
参考文献:
Cai Z N, Li W, Mehmood S, et al.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FMP-1 from Morchella esculenta on melanogenesis in B16F10 cells and zebrafish[J]. Food & function, 2018.
Heleno S A, Stojković D, Barros L,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 from Portugal and Serbia[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 51(1): 236-243.
(本文部分主要摘自《羊肚菌生物学与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