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共吧 关注:195贴子:3,841
  • 3回复贴,共1

针对网上一些不实诋毁抗战的小段子发个小帖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三七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可以将整个抗日战争分成三节
第一节,南线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北线京津会战、太原会战,中部台儿庄血战,徐州会战。
第二节,武汉会战,中条山战役。
第三节,入缅作战,美苏参战至二战结束。


1楼2018-09-17 02:04回复
    第一节的战略重心主要在南线,京沪线铁路争夺,中原地区争夺,以中国广阔地幅来稀释日军作战部队“以空间换时间”为主要指导思想。
    必须看到的是我军在军队机动、武器配置、兵源素质根本无法与敌形成均势,在抗战初期,中央军就战损超过45万人,充分暴露了我军机动性差这一不足。必然会在对抗中处于劣势。但如果将作战地幅和时间等条件带入局势进行分析,我军占据本土作战的优势,也是可以在战争中期逐渐与敌势均力敌的。例如,川军英雄王铭章于三七年出川抗日,入冬才到宝鸡,除了蜀道难行之外,主要是机动能力太单一,太原会战也应为机动能力太差被日军不断分割包围致使局势被动。反观日军,第十师团从青岛登陆,几乎每日作战,一个月就打到了江苏。
    自台儿庄血战、徐州会战后,战略重心逐渐由南至北转移,我国广阔地幅逐步使敌人进攻势头衰减,长达一千多公里的战线逐渐让日军有心无力,战前对我国抵抗意志估计不充分,战争准备不足的缺陷暴露,本节战争逐渐形成相持。


    2楼2018-09-17 02:37
    回复
      2025-07-26 21:44: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二节,长沙保卫战以及惨败的中条山战役
      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虽说中条山战役失败,但中条山的抵抗从未停止,在四一年至四五年的五年中,有二十余万关中子弟自觉自愿出关抗日葬身黄河北岸,日军自始至终未能跨越黄河一步。


      3楼2018-09-17 02:56
      回复
        三九年至四二年,我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将敌人的进攻势头挡了下来。不知道那些天天叫嚣谁谁谁要为哪里哪里失守负历史责任的人出于什么目的,口若悬河信口雌黄,炮哥只想说你行你上啊。
        这是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在敌我战力不对等的情况下,要是当时领导抗战时反复琢磨一城一地得失恐怕早就没有这些喷子说话的机会了。连我们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军队,还有谁能保卫中国呢?这么多年还有人问为什么不死守某个省,为什么会让某个城失守,这样的无知言论根本就是不负责任。
        淞沪会战顶着敌人航母轰炸,战列舰炮击80万将士牺牲,问为什么中国军人不经打的各位,谁的头铁,能硬抗大和炮?谁的头硬能防航空炸弹?我们都是人,那牺牲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等军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名有姓的人,不能仅仅以成败论英雄。


        4楼2018-09-17 0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