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礼教时期,被退婚、休妻是一个女人最丢脸最被打击的事情。从这点出发,鲁迅不管是为了母亲还是为了29岁的朱安,都已经尽力了,完成婚约。
朱安也成为周家长媳,未来可以进周家祠堂(以当时的朱安的视角看),在周家家族中有很高地位(名分上)。要不是后来时代变迁,她的命运就是这个轨迹下去的(结婚时是1906年,还是清朝)。
没有同房、没有孩子,只是缺憾。但鲁迅没有抛弃她,就算搬迁也是带着她一起,后来和周作人分居后,家里的钱财什么也是由朱安打理。
在同时期,有很多旧式女性虽然是同房了甚至生下了孩子,但是被丈夫抛弃或者就让她住在乡下,自己在城里快活,相比较而言,朱安是比较幸运的。
这个是时代的悲剧,历史上有很多。就像光绪被迫和表姐结婚,也是打死也不同房,要过心理这道坎很难的。我们站在自己的视角、现代的视角看待鲁迅,有点苛刻了。要知道男性同房的欲望不比女性弱呀,鲁迅坚持20年保持,已经说明意志是极其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