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吧 关注:77,198贴子:6,705,353

回复:张岱临高见闻录(新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萌朝完蛋其实跟通缩没多大关系,大萌朝是粮食减产造成大规模起圌义完蛋的,如果没有大规模起圌义,跟我大清干耗还是能耗一段时间的。对我们其实也一样,我们就是能赚3亿两白银又怎么样?难道银子能变成粮食不成?没粮食,那就只能靠杀人减丁来凑合了。”
“问题是我们现在主要缺的就是粮食。白银问题最快也得1637年才会有出问题的苗头,如果伏波军不用银元发军饷,所有的土著与归化民都愿意改用纸币,就算是1⑥41年的银荒我们也可以挺过去,但粮食问题可是1636年就有可能撑不下去。”
“你们是不是对元老院的计划经济太迷圌信了?当年中苏都是以公有制经济作为主体,并且采用了配给制度调节产品分配。现在既没有推广公有制经济,又没有配给制度,元老院所谓的计划经济怎么能跟苏联比?最多也就是旧时空二战后日本人搞‘产经联’的水平,也就是通过“亏本”的战略投资,确保科研和产业升级,日本人当年的通胀、通缩难道不严重?”
……
一个多小时后,元老们还在嗡嗡嗡的争吵,钱水廷只得用麦克风大声说道:“大家都别吵了,现在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我宣布现在休会,大家回去后慢慢想怎么应对目前的危机,三天后开会讨论应对方案。”
注1:关于元老院货币政策的情况,详情参阅《临高启明》正文第四卷第32节至35节,第七卷广州治理篇第101节、109节、110节。


IP属地:上海212楼2019-01-20 22:39
回复
    第五十七节 开源节流
    三天后,元老院继续开会讨论“粮食危机”和“财政危机”。
    外务省殖民事务部的新任部长周围元老首先提议,马上开发广东石城银矿,以解决发工资的问题。
    黄超元老附和道:“通货紧缩,繁荣的市场没有足够的硬通货,所以还是得挖矿。”
    企划院的范金燃元老也附和道:“对的,必须坚持挖矿一百年不动摇,确实是不能停”。
    石出由元老则说道:“光靠银矿挖一百年都不够!伪明皇帝很热衷挖银矿的!但他们不懂经济,全国开采挖出的银子连常年外贸获得白银的1/10都不到,根本解决不了通货紧缩。伪明集全国之力挖银子都不够用,现在我们仅在广东几处开矿,得到的白银估计只有外贸获得的1/100,更是杯水车薪,真不如花点精力搞好外贸。澳宋以工商立命,搞钱还是商品贸易为正途,商品生产加贸易,发展经济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挖矿稳赚不赔的。”
    “不赔是一回事,投入产出又是一回事。一个矿几千奴隶一年辛辛苦苦挖出10万两,算大矿了,元老院还要头顶大奴隶主的恶名。明末一船中国货,无论拉去马尼拉还是日本,或倒卖荷兰人,轻轻松松赚10万-20万两。两个生意,你做哪个?”
    在石出由元老的引导下,元老们又开始估算扩大贸易的潜力,算计着如何多卖丝织品、盐、糖、玻璃、纸张、酒、铁器、药、各种武器……
    有元老提出,今后跟东南亚的贸易尽量以物易物,不要用白银,但马上被外贸口的元老泼了盆冷水:“跟东南亚国家做得最大一笔军火交易不过是换了将近三万石稻米,玻璃等奢侈品也不能卖太多,否则价格下跌,边际效应会递减……”
    企划院的范金燃元老说道:“制约元老院经济繁荣的关键是市场不够大,以及外部市场消费能力不足。不把外部市场的有效需求调动起来,元老院的商品经济循环就不能打通。实际上我们能提供给市场的产品种类可以足够丰富,数量足够大,但是客户导向使得临高只能开发适应此时代用户的产品。”
    既然需求不足,那就必须“制造需求”。于是有元老提出:“派遣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武力调解越南南北朝的争端,看能不能攫取粮食?毕竟有农民就有粮食产出。”
    这个提议得到了企划院和殖民事务部的支持:“可以军火贸易,军火换粮食,估计双方会玩儿了命地压榨农民讨好澳宋,最后等他们打累了,人口也减少得差不多了,澳宋再以人道主义面目接手整个越南……”
    不过这也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才能得以实现,短期内收益不是很明显。
    这时,儋州县长周春富提出可以搞粮食转口贸易:“粮食本身价值很高,不会用才会破产。一块粮砖山东买个大姑娘,后金粮价最高八十两一石,泰国才三钱。”
    用少部分粮食到后金和大明北方直接套出白银的点子顿时引起多位元老的赞同,满清不断的要求元老院运来粮食,开价最高时甚至达到每石四十两银子。假设卖给满清的粮食到岸成本为2两/石,平均售价为20两/石,不仅买粮的成本完全可以转嫁给后金,还可以大赚一笔。只要元老院愿意让出一万吨粮食的消费,就能白得九万吨粮食,并且节能大约一百万两白银的外汇储备。这个方案虽然解决不了粮食缺口,却能大大缓解目前元老院的财政危机和通货紧缩问题。
    为了安慰皇汉分子,支撑该方案的元老声称:“此举可以使满清统治下的汉人包衣少饿死很多,如果北方明军愿意出银子买,我们也可以把粮食卖给明军,关宁军那里的粮价也不低啊。”
    接着又有元老提议:“一是尽快拿下广西产粮区,然后倾销食盐、工业品换粮食;二是只要元老院不要脸,可以利用广东粮食危机,用‘非法操作粮食市场’的罪名打击一批不听话的商人、地主,吞没黑产,再放点粮食作善人。”
    这个提议顿时引发了很多元老“打土豪”的兴趣,有元老马上附和:“有米比啥都管用,有大批地主肥羊可以宰。”
    连原本一声不吭的马千瞩也激动得开口说道:“征服不打土豪是个重大缺陷,应该有一支张献忠式部队去另一个省,抢而不占。”
    石出由元老则说道:“金融问题还是要靠金融解决,明末北京、江南、广州窖藏白银上亿,要挖地下的银子,与其开银矿,不如首先瞄准这些。打土豪是解决白银窖藏的一种方式,但我认为马督工的方案过于简单粗暴了,统治区解决白银窖藏有更多的政策手段,这样元老院手能更干净些。”
    ……


    IP属地:上海213楼2019-01-20 22:41
    收起回复
      2025-07-02 19:30:23
      广告
      解决粮食问题和财政问题的办法,除了“开源”,还有一些元老提出了“节流”。
      首先自然是发工资用流通券不用银元,当年在临高,归化民的工资除了伏波军的军饷,其他人都是用流通券发放,不过这一提议遭到不少元老反对。
      “这套当年能在临高行得通,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归化民都是元老院从大陆拉过去的契约奴,只要能吃饱饭,那些人本来就没奢望过工资。但现在广东的新归化民大部分是‘良民’,经济要求和对元老院的信任不如契约奴出身的归化民;那些广州站契约奴出身的归化民以前拿‘月钱’的时候也是拿惯了白银、铜钱的。因此这一套在广东能不能行得通还有待时间检验。”
      “对纸币不信任的人可是占了广东人口的大多数,要是流通券容易推广,我们何必发行银元?”
      “就算其他人可以全盘接收纸币,军队方面怎么处理?目前军费是银元支出最多的项目,用白银发军饷也是元老院武装力量从成立以来延续至今的传统,因为怕动摇军心,就算是临高归化民全面改用流通券发工资的时候,军方还是用白银发饷。如果现在突然改发纸币,别说那些对纸币感到不放心的新兵,就算是拿惯了白银的伏波军老兵,心里也未必感到痛快。”
      “还是搞银元强制储蓄吧,反正老兵已经习惯了把大部分白银存进我们的银行,用少量白银兑换流通券消费,我们可以让老兵鼓励新兵也这样理财。就算全部改发流通券,也未必能节省银子,不仅没多少好处,反而可能会动摇军心。”
      “那后勤物资的本地化采购能不能改用流通券?”
      “广东大部分农民见没见过流通券都是问题,更别提用了。不过,倒是可以考虑让部队下乡时带一些盐和布匹作为硬通货跟农民交换粮食和农副食品,以节约银元的消耗。”
      ……
      其次,有元老把节流的注意打到了教育经费头上:“芳草地的娃娃能不能省点钱?”
      “你总不能不给孩子发书发文具,以及不提供有足够营养的伙食吧,最起码蛋白质供应要充足。”
      ……
      还有的元老说道:“我觉得元老院对广东省大部分农村现在不宜搞过多的干预和救济,实际上就是征收合理负担,巡行索贡。只要能供给广州、佛山等大城市的城市居民就够了,其他未完全纳入统治区的也不用什么救济,原来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可以开一些平价米店什么的,出现饿死人事情在明末绝对不是新闻,不饿死人是新闻。”
      对此,布特说道:“现在讨论的不是救济农民的问题,而是怎么给上百万广东城镇人口供应粮食的问题。珠三角农村本来就缺粮,其他广东农村也没多少余粮,城市人口的吃饭问题怎么办?什么只要能供给广州、佛山等大城市的城市居民就够了,现在的问题是元老院把全东南亚的余粮全买光了都不够填饱所有广东城市居民的肚子阿。还有平价米店也得有米才能开得起来,现在元老院最缺的偏偏是大米。感觉开平价咸鱼店都比你说的平价米店靠谱,起码工业口、渔业口努力一下,短期内食盐、鱼获的产量还是比较容易翻倍增长的。大不了没有作战任务的海军暂时集体改行捕鱼去,短期内食盐产量翻几倍也很容易。大城市的粮食问题容易搞定的话,当年红色高棉何必把金边人全赶去农村吃饭?你是打算把广州人赶去农村种地,还是打算抢劫广东农民供养广州人?饿死人的事情在明末当然不是新闻,你是打算学满清杀光广州人,还是学大明让广东农民当安安饿浮?当然,以上情况极端了点,但广东每年持续饿死人是难免的,元老院也就变成了第二个大明,把元老院的执政水平拉到跟大明一个水平有意思吗?”


      IP属地:上海214楼2019-01-20 22:42
      收起回复
        第五十八节 广西攻略
        关于“粮食危机”和“财政危机”的会议在元老们的吵吵嚷嚷中又持续的好几天。
        外务省殖民事务部的周围元老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试图为他的《阶梯计划》争取更多的资源,以完成对湄公河流域的占领,将其改造为元老院新的粮仓。周围指出,这一计划能带走大量的广东“多余人口”作为东南亚移民,从而缓解广东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黄超元老演讲时提出“广西攻略”的提案,要求占领广西,以消除广西明军的军事威胁,建立“完整的南岭防线”,解决广东缺粮的问题。(注1)
        黄超元老说道:“……大规模匪患,加上连阳八排瑶暴动,许多人认为,两广攻略已经到达瓶颈,是时候停下进攻的脚步了。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在旧统治秩序奔溃,新统治秩序还没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占领区必然会出现动乱。匪患是必须要剿灭的,但从没有哪支军队会因为匪徒的骚扰而停下对敌军的追击。各地分散的土匪和作乱的瑶民,始终是纤芥之疾,一般一年时间就可以消灭大规模匪患,两年时间匪患就基本可以平息。而正规军是否参与,对平定匪患的作用意义不大,要发挥华南军的最大效用,在于怎么造就一个有利的战略局面。战争从来没有要等新占领区彻底稳定之后再进行下次进攻的说法,等稳定广东再继续进攻,这观点看似精明,实际上是愚蠢。
        真正能对华南军造成威胁只有明军。1635年因为流寇攻陷凤阳、威胁江南,中原的明军主力被吸引住,暂时无力对付广东的元老院。但到了1636年,明廷在对流寇战争的东线战场上缓了一口气,广西明军建制大部也仍然存在。最不乐观的情况,1636年下半年,明廷可以抽调对流寇战场的一半兵力南下广东。在没有控制广西的情况下,广东的华南军将会面临北方卢象升部明军和西面广西明军的夹击,所以得尽快把广西明军的主力解决掉。
        而从地理形势来看,自古以来,割据广东必然也会割据广西。在仅占领广东的情况下,华南军的南岭防线只能算是构建一半,桂林、贺州一线空门大开,明军完全可以绕开广东部分的南岭,从桂林、贺州进入,从而威胁广东。所以,如果桂林、贺州一线华南军不去占领,会给华南军对广东的防御造成很大麻烦。
        而粮食问题也是华南军应进一步占领广西的理由之一,明末广东的粮食已经不能自给,广东的粮食供应依赖于广西、湖广和南洋。两广攻略一度切断了广西和湖广方向的粮食供应,导致广州粮荒的出现。为了喂饱广东的八百万人口,占领一片产粮区是华南军的必然选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吃的,谈何建设?谈何治安?百万没有饭吃的饥民可以直接把澳宋的统治搞垮。在存粮不足的情况下,对付饥民,澳宋不会比明廷有更多的建树。而目前湖广和广西的粮食走私供应是不稳定的,虽然明朝官员禁止不了辖区的商人跑到广东做生意,但是一旦明军决意和元老院交战,广西和湖广方向的粮食贸易就会彻底断掉。……”
        黄超元老的提案得到很多元老支持,平一指说道:“支持,确实应该占领完整的地理单元,不然不好管理。”
        王启益说道:“友情站台,大家往前靠一靠,让我们过去收合理负担哈。”
        还有的元老说道:“支持抢占广西的几个粮仓,粮仓都有河流,后勤补给也方便,投入小,见效大。”
        ……


        IP属地:上海219楼2019-01-28 20:40
        回复
          但也有一些元老反对,有元老主张:“守住梧州就可以了,把敌人吸引到一个点来更好打,至于收广西的粮食个人直观感觉会入不敷出成本过大。”
          黄超说道:“不占广西你去哪收集喂饱珠三角300万人口?明末珠三角基本上都是种经济作物,没有占领粮食产区,大家伙一起饿死吗?再说了,也没必要对广西进行全盘改造,大体维持现状,后面慢慢改造就是,把粮食收上来就是了,收个合理负担,费不了多少事吧。”
          有的元老说:“摊子已经太大了,进一步占领广西,补给线会进一步拉长。由于都是治安区,补给线上也得安排兵力进行保护,又再次扩大了兵力不足的问题,我觉得故意露出破绽,吸引明军来攻是更好的办法,让他们自己集结好了,再上去一鼓作气全歼是最好的,通过这样大量歼灭明军的胜利,又可以压制地方上有野心的家伙,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黄超说道:“占广西,以后只有一个战场,不占广西,以后有两个战场,更何况广东的粮食问题会导致在不占广西的情况下让广东变成一个巨大的负担。”
          刘汤姆批评“广西攻略”是“昭和参谋”,说这个计划的出发点和当年的日本人很接近,为了保证广东安全需要进攻广西,鬼知道将来为了保证广西的安全又要进攻哪里了。
          黄超说道:“不必占领广西全部,只需要占领广西北部的关隘和广西的平原产粮区就行了。对于桂西,元老院大可承认桂西土司的地位,向他们购买木材、销售食盐,甚至可以煽动他们反叛明廷,只要争取到桂西土司的中立,广西西面的防御即可高枕无忧,元老院甚至可以通过册封土司建立缓冲区。”
          ……
          最后黄超还指出,即使伏波军不进攻,明军不破坏和平,广西和湖广的和平状态也不会保持太久。原时空的历史中,1636年10月,就在南岭边上,湖广临武、蓝山两县发生饥荒,矿工们为了夺取粮食发动起义,后联合莽山等地的瑶民(包括八排瑶),先后转战湘南、粤北、桂北、赣南等地,大明官府汇合湖、粤、桂、赣四省兵力进剿,期间互有胜负。起义历时三年,至1639年才被镇压平息。
          而在新时空,镇压矿工起义的力量少了广东明军,而广西明军在矿工们切断了往湖广的通道后无法获得湖广的钱银,本来给他们协饷的广东也已经在元老院手中,广西明军的士气势必低落。那么矿工们很有可能击溃广西明军,然后广西就会成为战场,其后果必然是大量难民涌入广东,同时湖广、广西方向的粮食供应也因为矿工起义而被切断。突然暴增的人口,粮食供应量的短缺,只会让粮食产量本来就极低、极其依赖外省粮食的广东在几个月内陷入饥荒,从而社会动荡、治安下降,谈何发展、建设广东?
          或者,当起义军在南岭边上向元老院扣门问粮的时候,元老院要怎么做?
          一个政权,如果把自己的粮食供应寄希望于贸易是不现实的;以广东近千万人口的体量,把自身的粮食安全寄托于贸易是愚蠢之极的!
          “支持黄元老,先打下广西的粮食产地再说。”黄超的演讲再度赢得一些元老的支持。
          ……
          这场讨论足足持续了一天,由“元老院该怎么继续打两广”逐渐“歪楼”到“该选择什么国体”的问题上,于是钱水廷只得宣布休会,明天再议。


          IP属地:上海220楼2019-01-28 20:41
          回复
            在刘汤姆之后,另一个元老也提出反对意见:“攻取广西意义不大,到梧州就可以了。目前最重要的消化成功,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缺粮是暂时困难,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化肥、水利在拖后腿。解决后,粮食产量翻翻应该不成问题。作为广州暂时粮食困难的应对,可从东南亚输入稻米。同时,从广西沿海开通稻米走私路线。盲目扩大领土,是有害的。”
            布特尚未说什么,另一个元老先反驳道:“问题在于,不攻取广西,连消化都拖后腿,比如说南岭防线无法建全。种子好说,化肥没有,水利更是得建好几年。东南亚粮食不够,无法供应广东巨大的胃口。”
            布特跟着反驳道:“没有广西的市场,梧州屁用没有。就好像没有中国的市场,香港只能当小渔村。而打开广西市场的最佳办法就是用仗剑行商,用大炮轰开广西各地的市场。没有广西的粮食,会有几十万广东人因为饥荒而暴动,到时候打内战都忙不过来,谈何消化成功、发展经济、建设国家?除了打下广西,其他解决缺粮问题的办法最快也得两年以上时间才有初步成效,广东饥民等不了那么久。……”
            还有一个元老也跟着反驳:“广西哪有出海口,你也不先看看这个时代的两广政区图,北部湾那一带现在是隶属广东的。而且广西南部没粮,余粮都在北边。”
            ……
            相关的争吵又继续持续了一段时间,反对的那个元老指望广西的土豪劣绅“送粮上门”,走私粮食给元老院,并且计划用三个营的兵力在北部湾北岸建立走私据点,完全无视此时广西南部土司林立、交通不便的现状。
            对此,布特说道:“土豪劣绅和汉奸想送粮上门,得先买通明军,最后这笔成本会转嫁给元老院,等于是元老院给明军发响,有你这么‘资敌’的吗?打不下广西就算了,现在能打下广西,这笔钱何必便宜明军?三个营其实已经足够在正面战场打垮广西明军了。……”
            在之后的讨论中,布特不得不耐着性子和反对的个别元老反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现在的问题是尽快搞到粮食,时间不等人。除了打下广西,其他的办法都来不及应对即将到来的广东饥荒。只有打下广西,才能在一年内解决缺粮问题。
            第二,只有广西、湖广、江西三省可以提供在一年内解决广东粮食缺口的余粮,其中广西是最佳选择。东南亚的商品粮不够吃,广西的商品粮超过整个东南亚余粮的总和。而且不必使用白银外汇,可以用食盐换。
            第三,粮食贸易方面,不打垮广西明军,想买粮都不会顺利,起码买粮的成本会高很多。广西粮商想卖粮,就得想办法重金收买熊文灿和广西明军,这笔成本最终会通过粮食贸易转嫁到元老院头上,实际上是元老院给自己的敌人发军饷的效果。这笔“买路钱”与其便宜熊文灿,不如作为元老院打下并占领广西的军费,打下广西后一年内省下的买粮钱估计都超过打垮广西明军所需的军费了。
            第四,广西暂时不进行社会改造,只要用武力确保治安和商贸就行了。日常管理以留用的旧官吏“自治”为主,军事上只占领南岭隘口和平原靠河城市。因此无需担心干部问题,资源上只需付出有限的军费,这笔军费可以通过“粮盐贸易”中收取流通税解决。
            第五,即使元老院不打广西,军费也省不下来。一是会面临广西明军的进犯,熊文灿可以用广西的粮食换元老院的盐,然后用粮食和盐雇佣土司兵攻打元老院。二是广东饥荒导致的暴动将使元老院在广东治安战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第六,如果广西只是被元老院打乱而不被占领,广西将陷入土司和军阀的“战国时代”,粮食贸易就彻底完了。想要确保广西余粮大部分卖给元老院,必须占领西江水系沿岸城市,确保航道的畅通。同时必须保护好广西产粮区,确保其不被持续不断的战乱摧毁。
            布特总结道:“元老院现在的存粮连年底都撑不下去,时间不等人。《广西攻略》,既能确保了粮食安全,也能节约买粮的白银。广西的余粮与其便宜熊文灿用来招募狼兵打广东,不如我们去抢了作为伏波军的军粮和饥民的救济粮。如果广西像湖南一样不适合占领,那做走私生意也可以。但既然广西适合占领,那高价买粮的白银和盐与其便宜熊文灿,成为熊文灿进攻广东的军饷,不如元老院亲自去赚,成为我们占领广西的军费。……”
            布特还说道:“封建社会在财政方面是算得很精的,一般只肯在财政不亏本的地区设县直管,财政亏本的地方都是用册封土司和藩属国的模式建立名义统治。广西只有在发生大规模造反的时候,财政收入才不够用,需要广东协响。我们在广东花钱多,是因为花了很多封建社会绝不会花的钱。例如对广州城的市政改造‘满城挖’,杀了户房书吏重建税收体系,原本不用发工资的衙役全部吃财政饭,取缔关帝庙建立新的市政服务体系并全部吃财政饭,大规模培养新干部、新警察等等。这些钱我们在广西全都可以暂时不花,只要在发生大规模造反时补贴军费就够了。伪明都补贴得起,你可别说我们连伪明都不如!……”
            最后布特还给众元老算了一笔账:“假设每交易一石粮食熊文灿和广西明军收四钱白银的‘保护费’,一百五十万石的粮食贸易就是60万两白银的收入。然后卖盐的时候,熊文灿他们可以再收四十万两白银以上的盐税。这一进一出,元老院起码得亏一百万两白银。反过来,如果占领广西,熊文灿他们的一百万两收入就是元老院的收入。就算往广西派遣驻军一万,长期打治安战,按照人均每月6元的军饷和后勤支出计算,也只需50万两左右的军费,元老院还可以多赚50万两以上的财政收入,而且确保了粮食安全。……”
            注:关于这些讨论,详情参阅北朝讨论帖《关于粮食危机、财政危机,我有一些看法和提议》《惊天噩耗,再不想办法,1636~1637年广东要“人吃人”了》


            IP属地:上海227楼2019-02-03 20:47
            回复
              第六十节 布特关于财政危机的发言
              除了“粮食危机”和“广西攻略”,元老们这段时间同时探讨了关于“财政危机”的问题。
              这方面的争论不多,讨论的火药味也淡了很多,毕竟这件事不像“粮食危机”那么迫在眉睫,最快也得到1637年才有出问题的苗头,到了1641年才真正有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元老院还有几年的时间慢慢想办法。
              在关于“财政危机”的讨论中,布特首先批判了之前开会时某些元老的“计划经济万能论”、“废除白银货币论”的观点。
              布特指出,关于“元老院是计划经济,体制内不存在通胀或者通缩问题”的看法是不靠谱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温和通胀”和“通缩”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跟是不是计划经济关系不大,而且元老院只是“低水平”的“计划经济”。因此,就算推广纸币依然会有“通胀”和“通缩”的问题。金银等贵金属发生“通缩”,根本原因不在于充当流通货币,而在于工业化的生产速度是大大快于同时期的贵金属产量。在贵金属产量跟不上社会财富增长的客观条件下,发生“贵金属通缩”是必然的。就算纸币取代了贵金属的“流通货币”地位,依然会有“贵金属通缩”的问题。因为“投资保值”的需求和维护纸币稳定的需求,纸币也将长期和贵金属“挂钩”。(注1)
              如果土著的心理物价已经习惯了纸币计价本位,并且确保类似“两百一黑”的硬通货的供应,“银荒”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大不了抱怨几句“银价太高”、“投资生产还不如炒白银”,但问题是目前土著还是习惯银本位。“银荒”一旦发生,流通的纸币会相对白银发生“大幅贬值”,这不仅将严重打击元老院纸币的信用,也会给元老院的政治权威蒙上阴影。
              土著会想,原来元老院的流通券跟宋、元、明三朝的纸钞没区别,全都靠不住。
              同时,以白银计价的“通货紧缩”,也会严重打击土著的“生产积极性”、“生活积极性”,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
              因此,“银荒”的问题不容轻视。
              因为白银具有“投资保值”的特点,元老院如果想解决“银荒”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隐患,光靠发行纸币作为流通货币是不行的,以粮食、布匹作为“硬通货”担保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新的“投资保值”产品,以取代土著的“窖藏白银”,否则中国依然是“白银黑洞”。只要土著继续把白银作为收入节余的储蓄,白银永远不够用。
              从长远来说,元老院可以将房子、股票、债券作为资金蓄水池。就好像旧时空21世纪的中国是以房子作为资金“蓄水池”,美国是以股票作为资金蓄水池。(这也是最近10年中国的房价和美国的股价都历史新高、“长线”趋势“只涨不跌”的主要原因。)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能慢慢推广。估计需要持续推广至少一代人,直至老一代迷信贵金属的人老死,习惯了用纸币进行投资的新一代归化民成长起来。
              在短期内,以17世纪的中国国情,能够得到土著广泛认可的“投资保值”目标,除了白银等贵金属,只有土地。
              以元老院目前的处境,参考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在“卖地”、“借债”、滥发纸币基础上的财政史(注2),布特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
              一、以台南、琼南、湄公河三角洲开荒所得的耕地为担保,发行“土地票”,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和“窖藏白银”的替代品。
              1、“土地票”将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发给军人和民工,并鼓励他们移民。
              2、实行“卖地财政”,向商人和士绅推销“土地票”。如果商人和士绅选择用“土地票”换土地,他们必须派一部分家属移民过去,去了那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当不了租赁型地主,只能当自耕农。如果商人和士绅不想要土地,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把“土地”转卖给别人。甚至元老院可以利用“土地票”的价格波动收割一波韭菜。
              3、以“土地票”为担保发行公债,到期后买公债的人可以选择用现金“还本付息”或换取土地。
              4、实行“限购”制度,单个小家庭只能买不超过120亩地。例如某个商人或士绅自掏腰包买了360亩地,但地契只能分开写三个人的名字,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分家,一个大家族分拆成3个小家庭,各得120亩地。
              关于“土地票”的可行性,布特的分析是:以17世纪土著的观念,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渠道是“买地”和“窖藏白银”。如果元老院不想给土著贵金属,那就只有给他们土地。这件事可以说是“有偿土改”,士兵通过用军饷“买地”确保了退役后的生活;贫民通过劳动换取土地,实现了脱贫致富;商人、士绅买地“守本”是做惯了的,但他们那些移民的亲属因为找不到佃户,只能自己当农民种地。对元老院来说,发工资用“土地票”能节省大量白银,通过“土地票”的出售和抵押贷款可以套取大量白银,最重要的是通过“卖地”得到了大笔财政收入。


              IP属地:上海228楼2019-02-03 20:48
              回复
                布特知道很多元老“土改分地”和“小农经济”有偏见,所以又跟他们详细解释以下几点:
                1、英国的“羊吃人”运动其实不是“土地兼并”运动,而是“夺佃”。土地本来就是地主的,原本租给农民种地,但因为经济原因,羊吃人运动时地主不再出租土地给农民,而是把地收回来办牧场,变成了这里某些元老鼓吹的“经营性地主”,而旧时空现代的“经营性地主”,本质上是自耕农。
                2、历史上白人在亚非拉搞得奴隶制种植园并非是“先进生产力”,而是被当地“落后生产力”拖累的“落后生产关系”。雇佣制农场只有在开荒阶段才有优势,渡过开荒阶段后,欧美白人真正的“先进生产力”依然是“家庭农场”,也就是广义上的“小农经济”。
                3、美国、澳洲那些占地几公顷到几千公顷的大农场大部分也是“家庭农场”。
                4、“土改”是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化必须经历的阶段,最早工业化的英法美三国都有“土改分地”。(注3)
                5、农业机械化这事跟土地的大小无关,只跟农民的“隐形失业”有关。如果农民找不到工作,有时间没钱,那就拒绝机械化;如果农民找工作很容易、没空种地,那就把种地的事外包给机械化农机公司或租农机耕作。农业机械化这事也不是只有大农场买农机才能进行,哪怕是美国、澳洲的大型农场,也是以“租农机”为主流。只能说,人均土地多推广机械化容易点,人均土地少推广机械化困难点。光把土地集中起来,却不减少种地的人数,对农业机械化没啥帮助。(注4)
                二、发行盐票,作为货币的补充和公债的抵押,凭盐票领盐,也可直接用盐票换纸币。
                关于“盐票”的可行性,布特的分析有以下几点:
                1、盐是古代、近代除了贵金属以外最流行的货币,直到民国“盐砖”还被中国西南几省当货币用。实际上食盐也是中国古代“飞钱”和“钞引制”的起源之一,跟中国古代纸币的发行有间接关系。(注5)
                2、明代商人运粮给军队换取盐引,然后用盐引换盐,我们可以照搬。
                3、明代的盐政其实已经有了“公债”的性质,近代中国政府借钱时,最常用的抵押之一就是“盐税”。因此,以盐为抵押借钱是没问题的。
                4、根据调查,广西的食盐产自北海(当时属广东布政司),梧州是广西、湖南、江西南部的食盐转运枢纽,仅广西的食盐销量就达到8.5万吨以上,同时还向湖南的四府二州(长沙、宝应、衡州、永州四府,郴、道二州)和江西南部四府(南安、赣州、吉安、临江)转卖食盐。盐税方面,梧州在正德二年收到40.7万两,正德五年是60多万两。有时全部上缴中央,有时上缴三分之二,如果问大明中央在两广最大的财政收入是什么,大概就是梧州每年几十万两的盐税,不知崇祯朝大明中央能拿到多少。简而言之,梧州是“盐都”,广西卖盐大有可为,光靠卖盐就能解决从广西买粮的“硬通货”问题。当然,想要“盐粮贸易”的利益最大化,最好是打下广西,起码得占领广西的平原城市。
                三、大力倾销以新型铁质农具、工具为主的各种铁器,作为继粮食、布匹、盐、白银之后第五种纸币主要担保物。
                关于“铁器”作为担保物的可行性,布特的分析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初期,最主要的大宗商品和生产生活必需品就是粮食、布匹、盐、铁器。
                注1:关于布特的这些论点,详情参阅《番外8:关于工业化与“温和通胀”、“贵金属通缩”的关系》
                注2:详情参阅本人所写的《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一文中的第七节《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史与财政史
                注3:详情参阅本人所写的《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一文中的第九节《现代人对工业与科技发展的一些误解
                注4:详情参阅《番外9:工业化对“小农经济”的促进作用。》
                注5:详情参阅《食盐的货币作用与折博制的发展--兼论钞引制的起源》


                IP属地:上海230楼2019-02-03 20:52
                回复
                  2025-07-02 19:24:23
                  广告
                  番外9:工业化对“小农经济”的促进作用。
                  提起“小农经济”,很多人是非常鄙视的。很多讨论《临高启明》的读者认为,“小农经济”是非常脆弱的,是非常容易被工业化大生产消灭的“落后生产关系”,“先进生产关系”应该是“雇佣制大农场”。
                  前些日子,北朝的Alexius发帖提到美国学者黄宗智的两篇论文——《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社会发展》《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国以至解放后的农村发展情况,Alexius感觉这些历史资料很符合元老院未来的政策导向。
                  然而这个帖子提供的历史资料却并没能佐证“小农经济在工业化浪潮下迅速破产”、“雇佣制大农场蓬勃发展”的观点,反而以历史事实证明,“小农经济”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越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工业化发达的地方(例如长三角),“小农经济”反而越不容易破产;反倒是工业化更为落后的华北地区,小农也更容易破产,而“雇工制大农场”不管在长三角还是华北都不是主流。
                  细节方面,这个帖子提到了以下几个情况:
                  1、长江三角洲的经营式农业非但没有像“资本主义萌芽”学者所说的那样开始长期的、持续的发展,反而衰落了,因为雇工的成本太高。
                  2、家庭式农业与经营式农业的实力差异不是基于农场的规模,重要差别是家庭生产单位特长发挥的程度。家庭生产单位可以通过利用家庭中妇女和老幼辅助劳动力轻松地胜过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营方式,因为家庭辅助劳动力比雇工便宜。
                  3、商品化带来的并不是小农家庭生产单位的削弱,而是更充分的完善和强化。只要毛收入超过生产成本,即使附加的活十分艰辛、收益又低,迫于生存压力的小农也会将其成员的劳动力投进去,雇佣成年男子劳动力的企业绝不可能与这样的家庭生产单位竞争。
                  Alexius对这些历史资料感到非常意外,所以在北朝发帖,想跟众元老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已经发帖反对过某些元老对“雇工制大农场”的幻想和对“小农经济”的“鄙视”。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业资本主义的失败》这篇论文的分析,雇佣制大农场更加适合“开荒”与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需求,随着“开荒”的完成与农业机械的大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家庭农场”也重新在西方复兴。
                  在本人所写的《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一文第九节的内容中,我从多个角度分析“土改与分地的积极作用”,并且指出,西方人在亚非拉搞的奴隶制种植园并不是什么“先进生产力”,而是被殖民地土著“落后生产力”拖累的“落后生产关系”。因为很多刚迈进奴隶社会甚至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黑人、印第安人“生产力”与“生产积极性”太差,不仅不会种地,而且很懒散,于是白人奴隶主只得用鞭子“教育”、督促他们多干活,不得不采用奴隶制、封建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来管理殖民地的农场。
                  Alexius的帖子所讨论的主题可谓是我的研究特长,于是我在这个主题下发了多个跟帖剖析工业化对“小农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小农经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活越好的根源。
                  我的第一个回帖说道:“看了文章的内容,我算是进一步理解了为何在‘熟地’地区,家庭农场远比雇佣制农场更具有竞争力。家庭农场不仅不用养监工,连工资都不用发,甚至口粮都不用多支出,可谓是零成本。看样子,元老院需要大量‘高薪雇佣’女工、童工才能瓦解家庭农场”。
                  当然,我的这个回帖不是想要元老院通过“高薪雇佣”女工、童工的方式瓦解“家庭农场”。根据历史事实,想靠“高薪雇佣妇女儿童”的方式瓦解家庭农场并不靠谱。对于“熟地”来说,“家庭农场”始终是最有经济竞争力的经济模式。
                  我的本意是,某些元老想推广 “雇工制大农场”是不靠谱的。与其想着怎么瓦解自耕农、推广“雇工制大农场”,不如考虑让“家庭农场”机械化。
                  实际上,美国、澳洲的那些“机械化大农场”本质上也是“自耕农”,和中国的“小农”一样是“家庭农场”的模式。搞“小农经济”也并不会妨碍“农业机械化”,现在中国就有全国各地季节性流动的农机队。说到底,农业机械化的事跟是不是小农土地所有制没关系,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的“剩余”问题。以前外出找工作做困难,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不租用农业机械代耕了,自己下地动手干活。现在外出打工赚qian容易,再亲自下地干活就变得不合算了,所以把农活外包给流动农机队。


                  IP属地:上海235楼2019-02-03 20:57
                  回复
                    第六十二节 穿越者真的比古人高明吗?
                    一间小会议室里,由企划院召集的几个元老正式组成“仓储技术攻关小组”,研究粮仓的升级改造问题。
                    企划院负责人邬德首先发言:“详细的数据还在统计中,目前的抽样调查显示,储粮损失率平均为20%左右。预计今年损失的粮食将超过7万吨,相当于二十几万亩直属农场良田的粮食产量白白流失,或者相当于70多万两白银外汇的损失。如果广西的粮食走私再出问题,今年广东市场上的粮食供应可能连秋收都撑不到。因此问题相当严峻,统计还没结束,我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了。”
                    随后,邬德站起来将手挥向周围元老说道:“这个项目暂时由周围元老统筹负责,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想办法。”
                    将手放下后,邬德又说道:“我还有其他事要忙,先走了,小周,这里交给你了。”
                    邬德开门离开后,周围说道:“大家不要惊讶,就算是在旧时空,粮食损耗也是很惊人的。21世纪初国家粮食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当时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的粮食产量白白流失。把国家粮仓的粮食损失率算上,平均损失率也超过5%,就算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粮食产后损失率也接近3%。我们这的存储条件连21世纪的中国农户都不如,又没化学消毒啥的,损失超过20%一点都不奇怪。来这里之前,我去参观了一下临高现有的粮仓,居然建在水上防老鼠!这太扯淡了,保存在水面上不就发霉了么,而且并没有解决长虫和老鼠的问题。”
                    说完这些,周围不禁捂脸低头作沉思状。
                    布特说道:“之前我还嘲讽伪明官仓的存粮都霉变了,结果现在发现元老院也不见得好到哪里。”说完这句话,布特以手加额,也陷入沉思状。
                    石出由也捂脸感慨:“***,结果发现和土著一副德行。”
                    王启益说道:“不要这样,我正在规划建立中央、省、县三级粮食收储体系,备灾备荒,要是损失率两成,还玩个毛。”
                    黄超发言鼓舞众人:“不用悲观,我们可以造好点的谷仓,铁谷仓、水泥谷仓也可以,干稻谷做好防水就基本不长虫。”
                    石出由笑道:“水泥和铁,估计能防老鼠,但虫和霉变呢?”
                    黄超说道:“充分晾晒,保持干燥,就这两招。”
                    周围从沉思状态中突然“醒过来”,自言自语道:“空气中肯定有湿气的,尤其是南方,所以需要大量生石灰。我们有什么比较好的除虫消毒用品?这个科技树很重要”
                    然后周围将眼光看向王胖子,问道:“王胖子,我记得你学食品的,南方地区大米怎么储存?架空四周撒生石灰可以么?还有老鼠怎么防?”
                    王胖子说道:“我其实也不太懂储存,防鼠疫的磷化铝可以用来灭虫鼠。然后,注意通风……”
                    周围:“这样吧,我们可以做水**脚楼,这样不怕洪涝。然后平时上去要搭梯子,柱子上做防鼠台,然后架空。下面的地,我们尽量抹平搞低配水泥地,然后储粮区养猫。虫的问题,可以用铝和红磷燃烧,制作磷化铝。”
                    石出由:“没铝,硬搞铝,成本堪比黄金。你倒好,烧了,存粮食。”
                    周围:“可不可以这样,直流发电,然后用那个石墨棒做槽,电解冰晶石,这个用量不大。”
                    石出由:电解铝肯定是要点亮的,但那玩意耗电实在太大,有大规模电力之后再考虑吧。”
                    周围:“我就记得电解冰晶石开发出来以后,就是论吨了。”
                    石出由:“历史上是水力发电后,有廉价电力了,才有普及使用的基础。”
                    周围:“那我们研究一下怎么防虫。”
                    石出由:“用硫磺熏死虫卵可行吗?”
                    周围再次捂脸说道:“不知道啊。”
                    ……


                    IP属地:上海241楼2019-02-09 22:19
                    回复
                      众人沉默了一阵,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开动大脑考虑可行的仓储技术。
                      良久,周围再度开口说道:“我发现TNT这个科技树必须点出来。”
                      石出由:“和TNT有关系吗?炸老鼠洞?”
                      周围:“目前除虫的氯化苦以及麻醉剂都需要工业生产TNT的中间品。换句话说如果能把这个搞出来,麻醉剂、杀虫剂、大米储存农药全搞定,能搞定三个产业链,而且这个还解锁了礁石爆破技术。而且我觉得长坡搞定以后可以了,因为我们有了三酸。”
                      石出由:“那现在卡在哪里了呢?”
                      周围:“石油工业能搞定甲苯么?搞定的话就MNT能出来了,一旦MNT搞定我们就搞定DNT,二硝基甲苯就出来了。”
                      石出由:“煤化工好像有少量甲苯的,苦味酸也有。……”
                      石出由还未说完,周围就笑着说道:“然后用发烟硝酸硝化,我们就有了……”
                      石出由连忙打算周围的设想:“哎,那才一点点,整个过程估计都是实验室级别的。现在苦味酸了当化验试剂用的,做杀虫剂肯定不够啊。”
                      周围脸色一沉,想了一下后说道:“还有个问题是全程高毒,这个工业方法,我不知道能不能解决高毒的问题。所有的东西里就只有铵油是最靠谱的。”
                      ……
                      众人继续沉默,然后林默天打破沉默发言说道:“无非是熏蒸嘛,其他的熏蒸杀虫剂有啥可以用的没?甲醛啥的会不会把虫害鼠害搞定了粮食也没法吃了?”
                      王胖子:“所以说要使劲通风啊,估计得上机器。”
                      周围则对林默天说道:“有一个可用的,但是点出来等于点出来TNT。”
                      黄超:“比起想怎么建粮仓,合格的晒谷坪更重要。充分晾晒,减少杂质,这两个步骤在晒谷坪就可以搞定,这样粮食损耗就可以起码减少七成了。粮食损耗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
                      周围对黄超说道:“21世纪的粮食损失中,鼠害占总损失量的一半,霉变的损失只占总损失量的三成。农民可以吃化石粮、霉变粮,但是被老鼠什么祸害了就坑爹了,而且我们可是在南方搞储粮基地。”
                      王胖子:“我说的磷化铝还是很合适的……”
                      林默天:“不是说铝的产量上不来吗?”
                      王胖子:“磷化铝用量超级少啊,实验室级别的就够了,口香糖大小的一片就能熏蒸一大间屋子了,一盒口香糖一个仓库。不进新货都不用再次熏蒸,进少量货就搞个小屋蒸完了再进。而且电力嘛,我们可以让百仞城生活区上午停电,年轻人没经历过为了工业停电的年代啊。至于上午停电半天能造多少铝啊?我也没数,但是我们可以停电一个月,艰苦朴素一点嘛。”
                      ……
                      在整个研讨会期间,布特没怎么说过话。因为对于粮食存储布特本来就是外行,根本提供不了啥专业意见,纯粹是因为在讨论广西攻略时提到广西粮食的霉变问题引发元老们对这方面的重视才被拉进这个技术攻关小组的。
                      一方面布特在这方面实在提供不了啥专业意见,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其他事要忙,于是在第一天的研讨会结束后,布特自己提出退出这个技术小组。
                      如果说这天的讨论让布特有啥收获,那就是石出由的那句“***,结果发现和土著一副德行”,深深触动了布特,让他开始反思:“穿越者的政治智慧真的比这个时代的古人高明吗?”
                      布特记得穿越前看穿越小说的时候,里面的穿越者普遍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知识,就一定比古人有见识,能够想到古人所没有想到好办法、好政策。很多穿越小白文的套路是,一个人穿越古代,随便提出几个好点子,然后就王霸之气侧漏,古人纳头便拜,接着个人富贵、国家富强甚至自由、民主、人权等现代小市民所憧憬的玩意就纷纷实现了。
                      穿越之后,元老们当然发现那根本是扯淡。但元老们还是很自信的,依然觉得自己比土著更有见识。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的开会与争论让布特感觉,很多元老,包括自己,在政治方面的见识真的是“和土著一副德行”。


                      IP属地:上海242楼2019-02-09 22:19
                      收起回复
                        战国时期韩赵魏的领土变迁




                        IP属地:上海252楼2019-02-13 15:56
                        收起回复
                          漓诸铁矿所属货运铁路,目前已经改为电力小火车,但还保留有少量蒸汽车头备用。





                          IP属地:上海253楼2019-02-13 15:59
                          收起回复
                            黄超:先别吵这个了,先研究一下进军路线的细节吧。”
                            然后黄超拿出《长江流域作战第二期》的进军地图,讲解从镇江至安庆的进军路线。

                            讲解期间,沈骥插嘴道:南京不用打下来,炮击就行了,一路耀武扬威。
                            接着黄超又拿出《长江流域作战第三期》的进军地图,讲解从安庆至武汉的进军路线以及番阳湖沿岸的攻略。

                            周围对黄超说道:“那你要用蒸汽船了,煤够不够?需要一个运煤船。”
                            李红旗对周围说道:“造拖船,征用当地船只作为驳船,也行啊。当地得想办法先囤积一些煤或柴火,我们的情报和商业外派部门一定要做好准备。”
                            黄超:“我想把吴明晋弄去安庆做知府”
                            沈骥:“还要和赵公公接头,然后攻略江南,江南一完,大明也就亡了。”
                            陈云轩元老捂脸说道:“你们这么打,大明在1640年就得亡了!”
                            黄超:“攻而不占,一路放炮。江南没什么明军营兵,武装游行一下打打乡勇就行。镇江至武昌一线就全部交给海军,威胁地方督抚,不满足我们的条件就帮流寇渡江。”
                            周围对陈云轩说道:“这么打的话,还需要打一下满清,不然没法平衡。问题是大明被这么打一下估计还能凑活几年,满清这么一打就直接死了。”
                            陈云轩:“这么打大明还有余力打满清吗?”
                            项天鹰:“这个计划要是执行了,不是大明还有没有余力打满清的问题,而是满清打崩大明需要几个月的问题。”
                            李红旗:“让满清帮我们杀一杀地方实力派,然后剩下和满清合作的就可以以通匪论处咯,还可以趁清军入关的时候封锁山海关把他们堵在关内。”
                            项天鹰:“清军进关杀的士绅根本没有多少,大部分人都当了维持会长了。尤其是皇太极的智力比多尔衮更高,激起的反抗会更少,而清军造成的破坏则是不可估量的。等清军扫荡一遍,我们再占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可以剥削的人了。为了杀几个士绅,而且还是士绅中作恶最少甚至没有恶行的人,让清军来瞎折腾,亏到姥姥家了。”
                            周围也说道:“是啊,皇太极可是绝顶聪明的人,如果皇太极上的话,我估计都不会剃发了。直接全盘接受,原来官吏全部留用,原来的兵并入八旗。还是自己去打大户吧,没事抄几家就得了,一个月抄一家。”
                            项天鹰奸笑道:“没听说过欲加之税何患无辞吗?抄家干什么?查偷税漏税!我们是正规军,不是土匪,我们是讲道理的。”
                            李红旗:“士绅是否作恶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的成分啊。”
                            项天鹰:“那就错了,有没有杀他们的正当理由是最大的重点。论成分,最高的应该是世袭贵族吧?巧了,临高正好有五百多个世袭贵族,元老院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吕易忠都留用了,却抬出阶级斗争那一套,等于直接把自己过去的政策全部否认。”


                            IP属地:上海262楼2019-02-16 23:01
                            收起回复
                              2025-07-02 19:18:23
                              广告
                              黄超:“对付士绅,我们不搞阶级斗争,我们搞钓鱼执法。搞阶级斗争的话,李政委先把自己枪毙吧。临高位面的目标不是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完美世界,而是建立一个尽可能完美的世界。对于17世纪,能让中国进入资本主义已经是很不错了。”
                              陈亮说道:“我们自己就是大资产阶级,搞什么阶级斗争?法治,坚定不移的法治和全民启蒙运动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路线。”
                              项天鹰:“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得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段,才能有工人阶级,有了工人阶级才能考虑社会主义,在澳宋搞阶级斗争,先得发展出不落后于民国初期的社会状态才行。爬科技树、普及教育是一步也跳不过的。”
                              陈亮对项天鹰说道:“对,我们可以定一个基本国策。四句方针之类的:依法治国,全民启蒙,勇攀科技,鼓励工商。”
                              沈骥惊叹道:“澳宋主义核心价值观?”
                              周围对陈亮翘起大拇指说道:“牛逼,这个太***!这十六个字要刷遍澳宋农村的墙。”
                              黄超说道:“我觉得应该是——依法治国,全民教育,勇攀科技,鼓励工商。”
                              周围也对黄超翘起大拇指:“太有才了!”
                              杨爱红对陈亮说道:“法治和全民启蒙就是阶级斗争啊!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阶级斗争。日本的全民启蒙最后还是靠王师的坦克完成的,不然日本农村还是封建地主的天下。我看元老院学学历史上的英美资产阶级就挺好的,不要老是想着学法国那一套。”
                              黄超:“对,并不是政委想象的那两个阶级,不是肉体消灭这种阶级斗争,是通过全民启蒙制造上升渠道的阶级斗争。”
                              周围:“我们要搞得是工业启蒙封建社会”
                              黄超:“元老院的目标是建设工业社会,而十六字方针就是建设工业社会的方法论,一百年不许变的那种。”
                              此时项天鹰泼了盆冷水:“广东攻略之前,教育口应该正在为了乙种文凭持有率突破1%大关而奋斗。广东攻略之后,这个目标又破产了。”
                              周围对项天鹰说道:“看来教育口还是得努力啊,咱们先定了目标,例如把识字率提高到10%怎么样?”
                              ……
                              在这次会议的结尾,黄超做了一下小结:“长江流域作战的设想是一种低烈度的武力展示,然后通过这样的展示攫取利益,造成事实停战(但外交层面仍处在战争中)。同时对江南、湖广的士绅进行分化,提早扶持一批带路党和代言人,为日后的全国攻略做准备。总之,除舟山外,其他地点一概不占。最理想的是使明廷进行战略欺骗,暂时地给他们一种海盗做大的假象。还有我们可以暗地里搞假招安,派郭东主去秘密进行谈判,总之节骨眼上一定不能答应条件,在外交层面给元老院拖时间。”
                              备注:本节内容的原始素材来自“临高启明同人作者群”(微信群)中多位元老对《长江流域作战计划》的讨论,还原度达到99%,有问题请直接@相关元老。


                              IP属地:上海263楼2019-02-16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