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渔山梵呗”释义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入中国后的佛教,无论是传播佛法还是自我修行的活动都伴随着仪式和梵呗音声。佛教仪式梵呗幽深寂然,独特的音调超凡脱俗,让无数的佛教徒和俗家众生为之倾倒。自古以来有许多佛教徒和学者认为:梵呗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创制的“渔山梵呗”,开创了佛教音乐梵呗华化的里程碑;也有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个传说,自唐宋之时直到今天两种观点争论不休。
(一)梵呗
在解释“渔山梵呗”的含义前,首先要了解“梵呗”的意义。“梵”在早期婆罗门文化知识中的原义为“念颂吠陀”,“吠陀”是婆罗门教基本文献和神圣知识宝库,也是雅利安人一千多年的歌谣、赞美诗、仪式与巫术等方面的集大成,印度历史上最早的文献。“梵”有真言或咒义之意,后引申为作礼仪和唱赞歌而获神力的人。而“梵音”之义是:“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澈,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1)又梵音者:言种种梵音者,即八种梵音:1.最好声,其音和雅,如迦陵鸟;2.易了声,言辞辩了;3.和调;4.柔软;5.不误;6.不女;7.尊慧;8.深远。(2)
而“呗”是梵语Pathaka(婆陟)之音译,意译为“赞叹”“止息”“止断”“圆满”“皎正”等。古印度的“歌咏十二部经”,(3)不管长行、偈颂都称为“呗”。《高僧传》卷十三:“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上,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昔诸天赞呗,皆以韵入弦管。”(4)
以上说明:梵音是清净之音,微妙之音,是天然的音声;“呗”是古印度赞叹之音声的方式和专用名词,其来源于古代印度婆罗门祭祀中用歌声赞叹所祭祀的诸神。这种以音声赞叹为仪式核心的方式被佛教所吸收,在佛教仪式过程用清净微妙之音赞叹佛及菩萨的功德为内容。印度佛教中这种用音声赞叹咏唱其各种对象的赞咏歌唱方式“呗”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徒和学者将这种用梵语唱的呗称为“梵呗”。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入中国后的佛教,无论是传播佛法还是自我修行的活动都伴随着仪式和梵呗音声。佛教仪式梵呗幽深寂然,独特的音调超凡脱俗,让无数的佛教徒和俗家众生为之倾倒。自古以来有许多佛教徒和学者认为:梵呗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创制的“渔山梵呗”,开创了佛教音乐梵呗华化的里程碑;也有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个传说,自唐宋之时直到今天两种观点争论不休。
(一)梵呗
在解释“渔山梵呗”的含义前,首先要了解“梵呗”的意义。“梵”在早期婆罗门文化知识中的原义为“念颂吠陀”,“吠陀”是婆罗门教基本文献和神圣知识宝库,也是雅利安人一千多年的歌谣、赞美诗、仪式与巫术等方面的集大成,印度历史上最早的文献。“梵”有真言或咒义之意,后引申为作礼仪和唱赞歌而获神力的人。而“梵音”之义是:“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澈,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1)又梵音者:言种种梵音者,即八种梵音:1.最好声,其音和雅,如迦陵鸟;2.易了声,言辞辩了;3.和调;4.柔软;5.不误;6.不女;7.尊慧;8.深远。(2)
而“呗”是梵语Pathaka(婆陟)之音译,意译为“赞叹”“止息”“止断”“圆满”“皎正”等。古印度的“歌咏十二部经”,(3)不管长行、偈颂都称为“呗”。《高僧传》卷十三:“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上,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昔诸天赞呗,皆以韵入弦管。”(4)
以上说明:梵音是清净之音,微妙之音,是天然的音声;“呗”是古印度赞叹之音声的方式和专用名词,其来源于古代印度婆罗门祭祀中用歌声赞叹所祭祀的诸神。这种以音声赞叹为仪式核心的方式被佛教所吸收,在佛教仪式过程用清净微妙之音赞叹佛及菩萨的功德为内容。印度佛教中这种用音声赞叹咏唱其各种对象的赞咏歌唱方式“呗”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徒和学者将这种用梵语唱的呗称为“梵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