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人武学文摘吧 关注:58贴子:920
  • 0回复贴,共1

《师道说——苟子节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师道说——荀子节讲》

今天是教师节,曾几何时我一个两年的初中毕业生也混到了被人祝福的地步,很惭愧!是真惭愧!何故?
师者得英才而育之,吾不能行也;
师道尊严,吾不能自立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吾不能为也!
师道尊严,今人多解为尊敬老师,大谬!老师固然该尊敬,那是指能遵守师道的!为师若不守师道,轻则失道,重则成骗!所以韩愈称“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
《荀子·致士》篇中对老师有详细的要求,节解如下:
原文: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
一)“师术有四,而博学不与焉”。
解:古人说的术,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道。古人行道而不言,是不自夸耀;今人称道而不行,是自我吹擂。这句话是说教师尊行的道有四个方面,而博学勤习不在其中;为什么呢?博学勤习是人人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若不具备,别说老师,连小偷你也干不了。
(二)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解:尊是尊道即尊重师道,严是修身,惮是惧怕;合起来讲即把师道做为崇高的信仰,严格遵守师道的规范,心中又常自检点,唯恐自己的言行偏离了师道,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去(学着)当个老师了。(从前有人抄错书,把惮字当禅字,解释尊严而惮的意思是:要尊敬老师,如同参禅要尊敬老和尚那样……很可笑!师道是对老师的要求,不是学生守则!)
(三)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解:古人称六十为耆,五十叫艾,古时太师称耆,太傅名艾,耆艾也就是师傅的意思;古人质朴,以年老而有德,能取信于人。这句话是说想当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道德有诚信,只要具足诚信,就可以去当老师;不可单从字义上解释、要五六十岁有信誉了再学当老师,那也离盖棺不远了。
(四)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
解:古汉语中诵是个多义字,在这里只取读书“有节拍”的意思,古称“讽诵”“吟诵”,其实就是现在说的朗读朗诵;诵是古时师者的一项基本功,对文章顿挫抑扬的读诵,可以把学者带入文境之中,便于文意的解说。说是解释讲义,陵是欺下义,犯是违上义,不陵不犯的意思是说:不以个人的偏见妄执从内外方面来改变经典的原本原意,能做到这一条,就又多了一个去尝试干老师的条件。
(五)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解:微是微小,事物肇始的发萌细小处。老子说“见小曰明”,这是要求老师专业精通,也是见微知著的意思。能从细微不显处来发明讲解大道理,就可以当个好老师了!
(六)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
解:水深则流聚!水比喻师者对师道长久保持,才能成为师德(水深)——师者的高尚品德!师德高尚,犹若大海,自然可益人益己,回有回报义。树落则粪本,树叶落下成为自我的根本营养;下面一句说弟子从师学习,日后受益了自然会想念老师的恩德。这三句话基本上是这一个意思:勉励师者只管严格操守,师道立则道统延!师者守此师道,学者学此师道,日后自亦能延此师道,道统延续,自然不绝。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11 09: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