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夏、秋二季采挖。
处方用名:白芍、白芍药、炒白芍、酒白芍、杭白芍。
主要药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基本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临床应用:
1. 血虚证
本品味酸入肝,长于养血调经。适宜于血虚萎黄,头眩心悸,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等,每与熟地黄、当归等同用,如四物汤(《和剂局方》)。
2. 自汗盗汗
本品味酸收敛,能敛阴津,固腠理,止虚汗。如治气虚自汗,常与白术、黄芪等同用。治阴虚盗汗,常与牡蛎、浮小麦等同用。若治营卫不和,表虚自汗,每与桂枝配伍,如桂枝汤(《伤寒论》)。
3. 胁腹、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味酸,入肝脾二经。“一以益脾阴而收摄至阴耗散之气, 一以养肝阴而和柔刚木桀骜之威”(《本草正义》)。有调和肝脾,柔肝止痛之功。适用于肝郁血虚之两胁作痛,肝脾失和之脘腹挛急疼痛及肝血亏虚、筋脉失养四肢挛急作痛等。尤为“治腹中痛之圣药”《药类法象》,每与甘草为伍,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医学衷中参西录》)。
4. 肝阳上亢证
本品味酸入肝,养血敛阴,平抑肝阳。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与生地黄、牛膝、赭石等同用,如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临证备要:煎服,6-15g. 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品归属:白芍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性状鉴别:
白芍——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饮片——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
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
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偶见焦斑。气微香。
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古籍摘要:
1、《滇南本草》:“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2、《本草纲目》:“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
现代研究:
主含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等单萜类成分,尚含甾醇、鞣质、酚类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6%,饮片不得少于1.2%。本品有抗肾损伤、抗肝损伤、抗抑郁、抗脑缺血、抗炎、镇静、调节胃肠功能、调节免疫等作用。
处方用名:白芍、白芍药、炒白芍、酒白芍、杭白芍。
主要药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基本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临床应用:
1. 血虚证
本品味酸入肝,长于养血调经。适宜于血虚萎黄,头眩心悸,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等,每与熟地黄、当归等同用,如四物汤(《和剂局方》)。
2. 自汗盗汗
本品味酸收敛,能敛阴津,固腠理,止虚汗。如治气虚自汗,常与白术、黄芪等同用。治阴虚盗汗,常与牡蛎、浮小麦等同用。若治营卫不和,表虚自汗,每与桂枝配伍,如桂枝汤(《伤寒论》)。
3. 胁腹、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味酸,入肝脾二经。“一以益脾阴而收摄至阴耗散之气, 一以养肝阴而和柔刚木桀骜之威”(《本草正义》)。有调和肝脾,柔肝止痛之功。适用于肝郁血虚之两胁作痛,肝脾失和之脘腹挛急疼痛及肝血亏虚、筋脉失养四肢挛急作痛等。尤为“治腹中痛之圣药”《药类法象》,每与甘草为伍,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医学衷中参西录》)。
4. 肝阳上亢证
本品味酸入肝,养血敛阴,平抑肝阳。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与生地黄、牛膝、赭石等同用,如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临证备要:煎服,6-15g. 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品归属:白芍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性状鉴别:
白芍——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饮片——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
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
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偶见焦斑。气微香。
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古籍摘要:
1、《滇南本草》:“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2、《本草纲目》:“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
现代研究:
主含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等单萜类成分,尚含甾醇、鞣质、酚类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6%,饮片不得少于1.2%。本品有抗肾损伤、抗肝损伤、抗抑郁、抗脑缺血、抗炎、镇静、调节胃肠功能、调节免疫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