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吧 关注:45贴子:359
  • 0回复贴,共1

中药现代化思路与模式之应用实例(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药现代化思路与模式之应用实例(一)
蜂房
【有效成分】主含有毒的挥发油露房油;蜂蜡,树脂;其次为糖类、有机酸、脂肪酸;蛋白质、酶;甙类;还有昆虫激素、维生素和无机盐钙、铁等。
【经典记载】
【现代药理】
研究发现蜂房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风湿、强心利尿作用。
蜂巢制剂有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蜂巢浸液既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有灭活作用,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都有很强的抑制力;对烟曲霉、黄曲霉、茄镰菌、明串珠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需进一步研究作用机理-递道体酶素质)。 还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可见,中药当前的药理研究有三大缺点:一是药理机制具体是如何发生的,不够深入;二是药理作用具体是哪种成分引起的,还不够精确;三是完全属于西医西药研究,没有引入中医生理病理之理论与方法。
【中化研究】
除了上述有效成分与传统药理之研究,中医现代药理研究,还要参照中医现代病因病机之证本质理论,及多维论治理论,进一步做以下研究:第一要分析该药哪种有效成分及剂型对皮膜(风)、肌肉(寒)、血脉(热)、关节(湿)的哪种组织,具有抗炎效能,从而明确其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功的药理机制是组织性之寒和湿,还是影响寒和湿性细胞或介质产生的;同时观察其有无发汗作用,来确定其有无解表功能。第二观察其对何脏器、脏器的何种结构、或何种细胞最有效,使归经理论具体化(如表脏、肝胆、胃肠道)。第三观察有没有止痛、止咳、止血、止泻等等消除某种临床症状的独特作用。第四通过观察其各种成分或各种剂型对各个系统器官的细胞(气)、动脉(阳)、静脉(阴)、毛细血管(血)等之功能调节,来明确其壮阳定喘固涩之效及脏腑归经为生殖器、气管、肠道等平滑肌及其血管的药理本质;第五通过观察其对不同类型细胞、不同腺体、不同酶和因子、及不同代谢物质的影响作用,来确定其对卫性免疫细胞、血性细胞以及细胞的气血阴阳调节而具有养血止血、温阳定喘、敛疮排脓之功的药理机制;或者来明确该药物各种有效成分在其他方面的详细药理与用途,并按照药效作用寻找有效成分,制备各种有效剂型。从而就能确定与配制该药几大功效所对应的成分、对应的剂型,为剂型的现代化创造条件。第六观察并发现该药物各种有效成分在其他方面的详细药理与用途(如,强心、壮阳、抗溃疡等等)。再按照药效作用寻找有效成分,制备各种有效剂型。第七观察药物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各种有效成分、各种临床功效的影响及改变。
【名方研究】
【现代剂型】
即按照各种主要功效之有效成分制备的制剂:就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再通过实验与临床全方面的比较分析,就能明确其祛寒湿、温里阳、及抗疮痈、益气血等效能,是其各种有效成分综合作用产生的,还是由其挥发油、蜂胶蜂腊、或其他成分单独产生的;是家蜂房好,还是露蜂房好;是水浸剂好,还是酒浸剂、丸散、片膏剂的疗效高;是单独应用好,还是配伍它药好······。从而为临床制剂与科学组方提供理论依据,并给有效成分的人工合成与疗效的提高,奠定基础。如:按有效成分可制备蜂房挥发油制剂、蜂胶蜂腊制剂、全蜂房制剂、蜂房残余成分制剂。如,挥发油一般适宜外用,有止痛抗风湿、润燥杀真菌、芳香定喘等作用。而蜂胶制剂内外均可,有生肌祛腐、固涩敛疮等作用。从而形成功效与成分更加明确的 “第一代现代中药”。而“第二代现代中药”就是由蜂房等传统中药中的生物酶、生物激素提取而成的高效低毒药品。
【现代中药】
经过上述传统中药理论与“西药中化”相结合研究方法的深入进行,我们对蜂房的几大主要有效成分与主要作用,就能基本掌握,然后以此为据,对原药材进行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就能制成具有不同用途的多个现代化之中医药品,而广泛用于现代临床实践。再按照中医中药理论对其性能、功效等等的理论认识,不断完善。现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1、蜂房全品(口服液、浓缩片、针剂):
【全品性能】性温,能消能补、能敛能散。属抗炎镇痛类祛风湿、疗疮痈、生肌肉、温里阳药;兼有活血止血之功。
【全品归经】主归表脏、生殖、气管、血管、肠道、免疫细胞等。入胞、质性卫、气、阳、血之部,经道、酶、素机制来调表里脏器的膜、肌之脉及细胞。
【全品功效】抗炎攻毒敛疮;除湿散寒止痛;温阳定喘固涩;益气养血止血。故属菌胞调节型抗炎杀菌类排毒敛疮药,能扶正祛邪,偏重于“消痈疮”。可制备为“蜂房消炎祛痈口服液、针剂”。
2、蜂房挥发油(针、液、气雾剂):蜂房挥发油能消除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引起的膜肌之脉的渗出、肿痛反应,增强免疫抵抗力,故有抗炎杀菌、祛痈疗疮作用;抗炎镇痛之同时能增强能量代谢,扩张毛细血管,故性温,能发散。有祛风除湿、散寒定喘等作用;主归表、肺、三焦及关节之脉、肌与膜部。入卫、气、阳,祛风寒湿性之邪。故属风湿部组织细胞酶调节型消炎镇痛类祛风除湿之现代中药、兼有散寒杀菌作用。尤宜治疗风湿哮喘皮癣等慢性疾病。为“蜂房风湿止痛胶囊”制剂的主要成分。
3、蜂胶及蜂腊(片、膏剂):蜂腊及蛋白质等成分营养肌肉血管,增强膜肉的生长,有益气养血、生肌敛疮作用。故甘温,善敛。主归表、脾胃之脉、肌部。入卫气阳,而驱寒湿性之痰瘀。有益气敛疮、温阳涩肠之功。属阳性细胞、阳性代谢之酶或微循环调节介质型现代中药之生肌长脉类温里剂、兼有补虚敛疮功能,尤宜脓肿、溃疡、结核等慢性虚寒性疾病。成为“蜂房温补、生肌、敛疮剂”的主要成分与制剂。
4、蜂房其它有效成分(片、散剂):有补益之功效,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生长。为卫气性细胞酶或血部组织细胞酶调节型强身增免类现代中药之益气养血剂,兼有健脾强心作用。故甘温,能补。主归表、肺、三焦之肌部,入细胞之卫气阳,可用做“蜂房复方益气补虚”之保健品制剂。用于身体虚弱,机能低下之各种疾病。
因此,按照蜂房主要功效及对应的有效成分,可制作其基本的现代中药单品。也可以制备“蜂房消炎祛痈愈伤口服液、片剂、针剂”或“蜂房风湿止痛胶囊”“蜂房益气补虚口服液”等复方制剂。以提高疗效。
这样以来,一味中药蜂房,就会变成粗则2类(抗菌镇痛与生肌补益);细则3至4种单、复方中药,不仅在剂型上实现了现代化,在药理药效研究上、在临床药物配伍应用上等等,都能达到中西兼备、中西互通的境地,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使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之间达到了协调与统一。
所以说,现代中药可以是性能客观、证治全面、靶点深入的现代西药制剂;更包括了成分明确、效能具体、机理清晰的传统中药提取物。其性能、效用与类别的确定,既要看微观的药理机制,还要看宏观的临床应用;既要看结构及物质方面的影响,又要看功能、代谢方面的调节;最后根据是增强、还是减弱,是体表、还是脏器来确定性能归经。
【现代复方】
即临床复方:就是以该药各种有效成分、不同功效及传统复方为基础,研究与其他药物配伍之后的药理、药效和毒性变化,以及治疗各种临床病症及治疗效果之增减变化。从而就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复方之药理机制,并为临床确立有效与固定的组方,提供理论基础。如,根据其治疗疮痈脓肿的有效成分、最佳剂型,可参照与连翘、蒲公英、薏米、黄芪的某个有效成分配伍前后的药理作用大小,组合出一种有效的“杀菌疗疮” (包括痔疮、各种糜烂)最佳组方与剂型,应用于临床。同样,也可研制与川乌独活等之有效成分、或解热镇痛类西药组合之“抗风湿制剂”(挥发油为主);以及与其他中药有效成分、或西药组合的“平喘剂” “壮阳剂”“烫伤剂”“止血剂”( 蜂胶蜂腊为主)“溃疡”以及治疗各种慢性炎症(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肠炎、皮肤病等等)的最佳药方与剂型。从而既增强了中药的药效,又降低了各种毒副作用;既增强了该中药治疗成分的作用发挥,又减少了对其他有效成分的浪费。既体现了中药的科学化,又实现了中药的现代化。此只是单方及复方的对病、对原、对症研究,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单方与复方对病邪及病证的疗效研究。也就是观察单、复方药品对病菌、脏腑、组织、细胞、激素、因子等等,在物质及结构上(风寒署湿燥火之邪)的调节或影响作用;以及单、复方对脏腑、组织、细胞、腺体、激素、因子等等,在功能及代谢上(卫气阳液血阴之用)的修复与影响作用。从而促进我们对中医中药的药效现代实质与内涵之了解。
当然,以上中药现代药理之任何研究,还应当依据一种西药的基本药效和药理,作为参照,看其效能比这个高还是低。这样在临床应用时,就更有明确性。并对各种低效之功能和药物及成分,完全可以忽略。从而就能够规范、统一、更新传统中药药典,及其对药物功效描述的混乱局面。
【现代论治】
在现代中医中药临床中,既要对证、对邪进行选药选方;还应当按病、按症选药选方,才能达到辨证论治的“多维化”。同样,药物的研究也应当重视与围绕这些方面。
1、 对病原:挥发油可用于部分慢性病毒及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疾病。配抗生素。
2、 对病邪:挥发油主用于(组织、介质性)寒湿之邪引起的疾病,以慢性病变多见。
3、 对病证:蜂蜡可用于辨证属脏腑(神、胞型)功能虚寒性的疾病。
4、 对病症:主要用于有脓肿、溃疡、坏死、慢性疼痛等症状之疾病者。如,全身各部的疮疡脓肿、风湿与类风湿、各种慢性炎症;故该药是以对病用药为特征的。其次用于哮喘、阳痿、瘰疬结核、遗尿、泻痢等疾病。都可以进行中西药之间的“七情”式相互配伍,应用于临床。
【现代临床】
即各种现代中药临床中具体的用法用量,应当按内服、外用;复方、单方;水汤剂、酒浸剂、丸剂、片剂等等的不同,以及年龄的不同,进行分别规定。采用小复方与单品相结合的用药方式。
1、 痈疮脓肿及烧烫伤:用:蜂房全品之口服液10毫升、蒲公英柴胡口服液10毫升;或天花粉口服液5毫升、白芷口服液2毫升,头孢氨苄或复方新诺明适量,进行组方治疗。既取传统名方“败毒散”之精华药,又添加高效的现代中药、西药,使配方更科学,疗效更可靠。
2、 风湿、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宜:蜂房挥发油外用,或蜂房挥发油片剂2片、雷公藤苷1片、炎痛喜康1片或地高辛片剂、独活片3片、川乌片1片等等,单、复方结合,中西药结合,进行组方治疗。
3、 虚寒型慢性炎变疾病:宜:蜂胶蜂蜡2片、桂枝提取液20毫升、再配合治疗具体病变部位、或具体病变症状的药片或口服液,进行治疗。如,慢性肠炎、胃炎、支气管炎。形成多种剂型联合的现代用药格局。
4、 身体虚弱,机能低下、气血不足之各种疾病:宜:蜂房其他成分之口服液20毫升、配伍黄芪、当归等等之有效成分。进行治疗。既避免了煎药的麻烦,又避免应用多种药物之大复方治疗式不良做法。
当然,在临床组方具体治疗病变时的原则与方法上,我们要以君臣佐使理论为总指导,在进行纵向的“多维论治(对原、对病、对证、对症、对征、对药、对体等)”模式选药组方的同时,为加强药物作用与疗效,在横向上,往往需要按照功效相同但药理机制不同的药物配伍,来加强疗效,即“六机用药(递质、通道、受体、酶、激素、物质)”。此外,还应当注重全局与个性相结合的用药模式,运用现代七情配伍方法,即以叠加与强化(相须)配伍为目的,避免相畏,相恶,相反,相杀之情况出现,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整体 全面观(相当于相须配伍、多见于对病、对证选药)即:疾病发生后的病理变化、证型症状往往是连贯的、多样的,所以,在论治时可按照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或中医病证类型发生的现代医学病理机制,运用宏观与微观之六期辨证和六型辨证方法(脏腑、神经、组织、细胞、免疫、介质),选用不同功效的多个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对病变脏腑组织之各种病理改变及证型症状,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调节,起到协同增效、相互促进、一加一大于二之目的。如,传统中医之行气活血、滋阴潜阳、益气生血、已病防变等,就是典型代表。因此是“相辅相成”理念在医学实践中之具体体现。第二 寒热 互补观(多见于对药、对症选药)即:按照中医六淫辨证方法,运用相同功效,但相反药性的药物,联合组方,达到消除各自的毒副作用,尤其是机体能量代谢、心脉血液、神经内分泌方面的不良反应,既抵消了副作用,又增强了治疗作用。如,解表药中寒热并用,可增强解热镇痛作用,防止过寒或过热的副反应。所以是“减毒增效”理念的体现。第三 正邪 兼顾观(多见于对邪、对原用药)即:对发病日久者、以及慢性疾病,要按照机体功能代谢的强弱,在运用治疗药物之同时,辅助一些营养补充药物,或者是在杀菌、祛除六淫之同时,配伍六期辨证用药,攻补兼施,扶正驱邪,达到驱邪不伤正之目的;所以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医学中的体现。第四 标本 兼治观,(多见于对症、对病用药)即:对急、危、重型病症,往往要依据病变之症状、指征的轻重缓急,直接选择作用与之相对应的高效药物,治标为主,反之,则以治本为主,或标本兼治,达到消除症状或体征,挽救生命之目的(如止痛、止血、利水药等等)。所以是“救命为先”理念的医学要求。第五 中西 合参观(还是多见于对病、对药选药)即:在治疗疾病时,可同时应用现代中药、现代西药进行科学组合,点面结合,速缓兼备,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所以是“中西结合,优势互补”理念的临床实际体现。 第六 多剂 联合观(多见于对病、对人选药)即:为了增强疗效,加速疗效,且便于患者接受治疗,可进行液、片、针、膏等等不同之药物、不同之剂型联合应用,提高临床疗效,防止毒副反应、或配伍禁忌的发生的方法。所以是“多措并举”理念的用药体现。第七(重视)预防观(多见于对药、对病选药)就是要按照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特点与规律,对即将发生的疾病提前用药,达到防患于未然。或者按照药理机制(递、道、体、酶、质、素),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去消除与预防临床所用各种药物毒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所以是“已病防变、未病先防”理念的具体要求。因此,我们把以上这些可以归结为“现代中医七观配伍理论”。这样自然就能体现出现代中医中药理论与临床的科学性,看到中医中药的优越性。
【治疗扩展】
根据其抗菌和免疫增强作用之成分与归经,按照多维辨证论治原则,可观察对肝炎、肝硬化及艾滋病病毒、以及肺结核的抗菌、修复疗效;根据抗菌、生肌、止血效能,进行治疗湿疹、烫伤及胃溃疡性出血的疗效观察;根据改善微循环、生肌作用,进行股骨头坏死及糖尿病坏疽的疗效观察。以及对脑萎缩、各种囊肿、癌症、紫癜与DIC的疗效观察。或者研究对风湿性心脏病、急、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和机理研究。等等。并探寻各种功效所对应的关键成分。
【注意事项】
感受热邪、身体阴虚火旺等急性感染性病及肾功能不全者慎服。并进行临床作用的深入观察。
这样看来,这种现代中医药理研究明显比西医药理研究,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


1楼2018-09-02 14: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