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学吧 关注:1,509贴子:21,879

回复:2018(梁山)水浒文化旅游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8-08-31 16:38
回复
    下面,贴下部分专家学者发言要点——


    IP属地:山东25楼2018-09-04 15:38
    回复

      石麟(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
      《水浒传》中的“忠义”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是以儒墨兼容为主体的多家思想的“混搭”;另一方面,它又是多位作者在不同的时代徘徊于统治阶级思维方式与广大民众思维方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表现。这两个方面,奠定了作为一部章回小说的《水浒传》与长时间形成的“忠义”文化之间有机结合的思想基调。在《水浒传》中,“忠义”概念多次出现,但却有个微妙的发展过程。一开始,作者评价书中人物,用的就是原则的“忠义”——“忠君报国”和“见义勇为”的结合,不过,用在某个英雄人物当时的处境中有所偏重而已。然而,就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火烧瓦罐寺”、“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晁天王认义东溪村”、“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朱仝义释宋江”、“武松醉打蒋门神”、“锦毛虎义释宋江”、“花荣大闹清风寨”、“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等激动人心的故事推展过程中,江湖人物之间的“义”已经发生了悄然的转移。除了见义勇为之外,更多了一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惺惺相惜。金本水浒和一百二十回水浒两个不同的版本在相同的地方表达的情绪大致相同:昔分异国,今聚一堂,八方共域,异姓一家。这显然不是纯净的“儒家思想”,其中掺杂了先秦诸子墨家的精神,进而言之,墨家的“兼爱”思想。儒家、墨家都讲“爱”,但儒家的“仁爱”是有等差的“爱”,这种等差是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作为衡量标准的;墨家的“爱”则是“兼爱”,这是一种无等差的“爱”。然而,儒家的“仁爱”是现实世界的概括,而墨家的“兼爱”则是理想世界的憧憬。宋江一生主张“忠义”,他的“忠义”是儒墨兼容的传统文化在其心灵中折射而后外化的结果。在《水浒传》中,宋江的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忠”,而他的墨家思想主要表现为“义”。宋江一开始决心要做一个忠义双全之人,说明他内心深处儒墨兼容的底蕴。然而,《水浒传》中的宋江有三大特点:第一,在梁山一百八人中,他思想最复杂;第二,梁山一百八人中,他的行为最富于变化;第三,梁山一百八人,他最能代表这部小说最终写定者的思想。宋江思想行为的变化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上梁山以前,他是儒墨兼容、追求忠义双全的。上梁山后,他是以儒控墨、以忠驭义的。下梁山后他是弃墨尊儒、舍义全忠的。然而,当我们对这种“忠义”进一步追究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悲剧性”的。因为封建社会存在不可违背的两条铁律,以忠君报国的民族大节而论,宋江求招安以及之后的行为话语自然冠冕堂皇,但他用一百八人的生命去拼搏的却只能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IP属地:山东29楼2018-09-05 16:42
      回复
        热烈祝贺!!


        34楼2018-09-11 10:2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9-02-15 01:4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9-02-15 01:46
            回复
              任重而道远。。。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0-07-05 13:18
              回复
                我们一定还会再会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0-11-22 10:1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4-02-02 1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