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吧 关注:5,769,109贴子:96,120,567

回复:【评价】从影视鉴赏的角度看待《柯南》剧场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稍后开始更新,这一次更新不是按评分顺序而是按剧场版剧情顺序进行更新。


IP属地:浙江16楼2018-08-24 21:41
回复
    M1《引爆摩天楼》
    各部分得分:
    一、文学剧本:34分
    1.基本要素:17.5分
    (1)事件:4.5分
    (2)人物:7分
    ①立体程度:5分
    ②与原作匹配度:2分
    (3)主旨表达:6分
    2.叙事艺术:16.5分
    (1)情节:8分
    (2)结构:5分
    (3)细节:3.5分
    二、影视艺术:25.5分
    1.分镜:11分
    (1)叙事性:9分
    (2)视觉效果:2分
    2.演出:9.5分
    (1)光:3分
    (2)色彩:3.5分
    (3)声:3分
    ①配乐:1.5分
    ②音响:1.5分
    3.作画:5分
    (1)人物作画:4.5分
    (2)其它作画:0.5分
    总分:59.5分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8-08-24 21:48
    回复
      作为《柯南》的第一部剧场版,导演组还未有一个成型的模型,因而这部剧场版更多的是呈现出“加长TV版”的编排布局,同时也为了兼顾当时还以低龄群体为主要受众以及《柯南》知名度还并不广的现实状况,这部剧场版在剧情设计上略显简单。
      首先在布局上,关于作品背景状况的介绍足足有十五分钟之长——毕竟有不少观众是走进电影院才第一次认识《柯南》,而在森谷家,随着宴会上各种谈话的进行和为了迎合低龄受众群体而设的谜语,十余分钟又这么磨蹭过去了。虽然在屋内参观这样的情节中暗地里埋下了伏笔,但是无用信息的过多会冲淡戏剧冲突的效果。





      直到《柯南》接到犯人电话——影片第一个戏剧性冲突的来临,时长已经过去了超过四分之一了。而其后所跟随的猫笼子炸弹、市长车祸案、铁道炸弹案之间更像是彼此几无联系的几个小片段之组合,涉及到的所谓推理情节也仅仅是把信息捂住再放出这样的小把戏,对于暗号的推理则更是莫名其妙,最后柯南从犯人身上扯下炸弹设计图的那一刻,简直让我想起M19那个把犯罪计划书保存在电脑里的犯人,不过这是后话了。





      IP属地:浙江18楼2018-08-24 21:55
      回复
        不得不说,从这部剧场版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当时《柯南》剧场版偏向低龄受众的现实。小兰夺过小五郎的饭碗和他斗嘴、小五郎猜不中谜语后怒撕纸条、在柯南住院后大肆责怪柯南、少年侦探团的戏份之多以及最终揭晓犯人为之时,众人喜感的反应,这样简单粗暴而又滑稽的设计,就充分说明这部电影的受众是小朋友,是彻头彻尾的娱乐性与商业性胜过表达性和严肃性的作品。而且这时的《柯南》剧场版确实还不熟悉戏剧性表达的一套,柯南被弹飞到树上都还需要进医院检查,炸弹的来历也要花大篇幅讲述。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18-08-24 21:59
        收起回复
          emmm,后面一段不知出了什么原因莫名其妙地发不出来,可能要发图。


          IP属地:浙江20楼2018-08-24 22:06
          回复
            当然,儿玉导演的风格也在此时略显雏形。首先是对于情节的伏笔之把握,在终盘高潮的时候运用蒙太奇镜头将所有伏笔全部链接以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这样的习惯原来早在M1就已经形成——因此,伏笔的充分使用使得红线与爱情这个主旨在M1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达。同时,对森谷的犯罪动机,其实前文也早有引导——森谷对年轻艺术师的批判早说明了他对年轻时作品的强烈不满,而爆炸的均是其初期作品,也恰恰说明了犯人不可能以此损害其声誉。同时,儿玉也特别注重通过打光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而在表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情感时,对光源的选择也有区分,只可惜早期剧场版(不止M1)囿于其技术,难以对此充分表达。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18-08-24 22:08
            回复
              而其它技术层面的项目也可能是受限于成本,没有很好地跟上。配乐沿用了过多TV的老配乐,尤其在终盘危机之时,力度明显不够。而作画方面也没有固定的人员,作画班底也大多是来自于TV版,连中远景和细节画面都能看出不少线条粗糙和与人设不符的情况,动作部分和特效作画就更不用说了。




              IP属地:浙江22楼2018-08-24 22:11
              回复
                明天开始接着更,当然,此时的《柯南》还处于探索期,其叙事风格和结构模式都在不断地改变,尤其是在前几作,每年的剧场版都较前作发生叙事上的大变化,其艺术水平也处于跃升的趋势。


                IP属地:浙江23楼2018-08-24 22:12
                回复
                  接下来开始更新M2的相关内容。


                  IP属地:浙江45楼2018-08-25 18:26
                  收起回复
                    M2《第十四个目标》
                    各部分得分:
                    一、文学剧本:37.5分
                    1.基本要素:18.5分
                    (1)事件:5分
                    (2)人物:7分
                    ①立体程度:5.5分
                    ②与原作匹配度:1.5分
                    (3)主旨表达:6.5分
                    2.叙事艺术:19分
                    (1)情节:9.5分
                    (2)结构:6分
                    (3)细节:3.5分
                    二、影视艺术:27.5分
                    1.分镜:11.5分
                    (1)叙事性:9.5分
                    (2)视觉效果:2分
                    2.演出:10分
                    (1)光:3.5分
                    (2)色彩:3.5分
                    (3)声:3分
                    ①配乐:1.5分
                    ②音响:1.5分
                    3.作画:6分
                    (1)人物作画:5.5分
                    (2)其它作画:0.5分
                    总分:65分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6楼2018-08-25 18:29
                    回复
                      进入到了第二年,仍处于探索期的《柯南》剧场版出现了不少调整。如果说第一部《柯南》实际上只能算是TV加长版的话,那么这部作品则更为靠近剧场版的要求,对戏剧冲突的安排更为密集化,信息量输出也较第一部明显增多。
                      第一部剧场版在结构安排上出现的最大失误,就是那足足占到影片四分之一长度的背景介绍,这次剧场版的背景介绍仍然过长,但导演在情节安排上明显下了功夫——一开头就抛出了小兰那个似真似假的梦,梦里面妃律师的年轻,以及醒过来以后妃英理躲躲闪闪的态度,里面就给影片埋下了一个很大的悬念。大概在18分钟左右,目暮的遇袭开启了案件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比起M1,这部剧场版开始着手在案件中插入戏剧冲突、以营造小高潮,例如阿笠博士遇袭后柯南追犯人、辻弘树在飞机上被太阳光刺眼后柯南对飞机进行紧急迫降的小片段,都已经体现出制作组密集的营造小高潮的想法。



                      但是,也许是出于撑场面的需要,这部剧场版用扑克牌作为杀人暗号,一下子设计了13个目标,如果说前面目暮警官、妃英理、阿笠博士和辻弘树遇袭都还是逻辑清晰,柯南都还能在其中理清楚逻辑关系,途中还能插入回忆情节推进发展的话,那后面的几次杀人(尤其是众多目标到大餐厅集聚的后半部分)的展开则明显赘余,犯人一次解决5人,听起来**哄哄但实际上更多是编剧已经穷尽技巧渲染而只能无力地为这个收不回的局作结的证明,在终盘高潮插入的推理也使得因为爆炸和逃生而终于紧张起来的节奏一下子缓和。实际上,这也说明了推理在《柯南》剧场版中的尴尬地位,此后,《柯南》的剧场版少有挑战过以具体物品为象征的大型连续杀人案,事实上此后所有类似的挑战也都很失败。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8楼2018-08-25 18:36
                      回复
                        早期《柯南》剧场版受限于自身正一步步探索以及成本受限的现实状况,在许多影视语言的表现上尚未摸索出自身的风格,因而在表达上存在遗憾,许多《柯南》迷对此则相当宽容(相比之下,后期剧场版所面临的眼光就要挑剔得多),但实际上,早期剧场版较后期存在一个相当大的创作空间上的优势——那就是设定加入的空间大,在这部剧场版中尤为明显。为了凑齐14个名字的设定,编剧给目暮警官、白鸟警官和阿笠博士都起了名字,而对于毛利小五郎和妃英理的婚姻则更是添加了许多原作从未提及的剧情元素,对原作的再创作幅度之大可以说在后期剧场版中相当罕见,因此,从对原作的忠诚与匹配来说,这部剧场版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只是我们早已习惯地将其认为是早已默认的设定才没有对此感到过于奇怪。值得一提的是,从M1到M2之间,剧场版的设定也随着作品的发展而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IP属地:浙江50楼2018-08-25 18:40
                        收起回复
                          刚刚发出去的一层楼不见了,我要整理一下……


                          IP属地:浙江51楼2018-08-25 18:41
                          回复
                            这层楼的内容在51楼前面。










                            IP属地:浙江53楼2018-08-25 18:45
                            收起回复
                              而儿玉导演的个人风格在这部剧场版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全剧的情感线都围绕着当年的误会展开:小兰因为得知了父亲向母亲开枪的事实而对父亲生气,新一则认为事实与真相未必等同。而在片末,儿玉导演将片中埋下的所有伏笔一步步勾连,并运用蒙太奇镜头将其一次性播映,最后,时空交错的谜团终于解开,当年的事实也得到了真相的证明。






                              这部剧场版中对于剧情连贯性的安排比起M1要上了一个档次,而这样的处理技巧,也是儿玉时期的剧场版中,最为百用不厌的一个亮点——这在后两部的剧场版当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使用,当然这是后话了。不过,作为片中情感部分戏剧冲突最为着重营造的一点——小兰与父亲的情感分裂,这部剧场版本可以打动笔墨,甚至可以更为深入地描写小兰的不满和描写一下小五郎的内疚之情,但可能是因为青山刚昌的理念和原作中对毛利小五郎仍然处于喜剧角色的定位,所以这部分情感戏并没有完全展开,比较遗憾。另外,本作剧本中对剧情对应性的处理确实比较注重,犯人早在餐厅时就已经隐隐地表达过对仁科稔的不满,而送给妃英理律师“古可巴”巧克力更是当晚犯人身处餐厅的最佳证明。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4楼2018-08-25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