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学吧 关注:1,509贴子:21,879
  • 9回复贴,共1

“三阮”,《水浒传》中底层民众忠义观的代表者与实践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撷取“三阮”话“忠义”
——“三阮”,《水浒传》中底层民众忠义观的代表者与实践者

●许安民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忠义思想是全书的主线和灵魂。梁山好汉中,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他们出身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性格经历不同,但都从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聚义梁山,“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在“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同心协力,把梁山搞得风生水起,以致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后,又高举“顺天”“护国”两面红旗,英勇奋战,不怕牺牲,马不停蹄地征辽国、征田虎、征王庆、打方腊,为大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兄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八百人。”维系着这些好汉们的精神纽带,正是《水浒传》中“全忠全义”的楷模、梁山泊主宋江身体力行且时时灌输的忠义思想。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中,三阮——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兄弟三人,就是底层民众忠义观的代表者与实践者。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8-08-23 17:30回复
    三阮贫穷拮据,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原是济州梁山泊边的渔民,平时靠打渔为生,间或做点私商,终日辛辛苦苦,住的是茅草房,穿的是破衣裳,用的是破渔网。三兄弟中,只有阮小二成了家,小五、小七均已成年,但因家穷,都还没娶上媳妇。他们负担着官府沉重的科差;当王伦在梁山占山为王时,三阮们还失去了在梁山泊打渔的自由。“穷怕客,富怕贼”。他们尊敬的吴用教授从郓城大老远的来了,三阮中午招待时,为了面子,狠狠心下酒店要了一桌酒菜:一桶酒、四盘菜蔬、十斤牛肉切做两盘。估计因吴用平时生活比三阮强多了,所以“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因饭菜不足,阮小七又把刚打的一桶小鱼,“约有五七斤,自去灶上安排,盛做三盘,把来放在桌上”;末了,这桌酒钱还是由阮小二在吴用预备晚上回请三阮的一两银子里头一发给结算了。


    IP属地:山东2楼2018-08-23 17:31
    回复
      三阮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
      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历史的局限,人们普遍认为皇帝至圣至明,而奸臣们蒙蔽圣聪、胡作非为,贪官们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等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不义之财,是给皇帝抹黑,因而“反贪官不反皇帝”成了人们的共识,也成了梁山义军的行动纲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三阮,亲见“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惮,便害百姓,倒先把好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面对梁山泊王伦等人,“那捕盗官司的人,那里敢下乡村来!若是那上司官员,差他们缉捕人来,都吓得尿屎齐流,怎敢正眼儿看他!”“如今该管官司,没甚分晓,一片糊涂!千万犯了迷天大罪的倒都没事”。正因如此,才有了三阮那脍炙人口的梁山泊渔歌:
      打渔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于赵王君。


      IP属地:山东3楼2018-08-23 17:32
      回复
        他们对贪官污吏看得很透。
        第一次招安时,三阮对奸臣心怀不满,“活阎罗”阮小七竟然“倒船偷御酒”,将犒赏梁山好汉的皇封御酒换做水酒村醪,直接把宋江看得比天还大的招安搞黄了。征辽国、征田虎、征王庆之后,朝廷下旨禁止班师回朝的宋江军队进城,三阮和李俊等水军头领即请吴用到水寨议事,当面向吴用说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权,闭塞贤路。俺哥哥破了大辽,剿灭田虎,如今又平了王庆,止得个皇城使做,又未曾升赏我等众人。如今倒出榜文,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我想那伙奸臣,渐渐地待要拆散我们弟兄,各调开去。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若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便好。”该建议虽然由于吴用认为“宋公明兄长断然不肯”不敢自作主张而未付诸实施,但也足见三阮等人对奸臣弄权、梁山义军下场难料已是心如明镜。


        IP属地:山东4楼2018-08-23 17:34
        回复
          三阮重义,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智取生辰纲前,吴用向晁盖推荐三阮时说:“我寻思起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生同死。只除非得这三个人,方才完得这件事。”“这三个是亲弟兄……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和他往来……若得此三人,大事必成。”吴用连用“义胆包身”“真有义气”向晁盖介绍三阮,足见其对三阮重义了解之深。《水浒传》中记述的几件事,便是三阮重义的最好注脚:一是,吴用说三阮撞筹时,故意问三阮:“你们三个,敢上梁山泊捉这伙贼么?”阮小七道:“便捉得他们,那里去请赏?也吃江湖上好汉们笑话!”二是,吴用为试探三阮,故意说打听得晁盖有一套富贵可取,“特地来和你们商议,我等就那半路里,拦住取了如何?”阮小五道:“这个却使不得。他既是仗义疏财的好男子,我们却去坏他的道路,须吃江湖上好汉们知时笑话!”吴用听后,当面称赞三阮“真个惜客好义”。三是,《水浒传》第六十三回,水寨内船火儿张横未得宋江将令,私自行动去劫关胜营寨,想着活捉关胜,立件大功,结果被关胜用计将张横同二三百人“不曾走得一个,尽数被缚”。张横之弟张顺慌忙将此情况报知三阮,“阮小七听了,叫将起来,说道:‘我兄弟们同死同生,吉凶相救,你是他嫡亲兄弟,却怎地教他独自去,被人捉了?你不去救,我弟兄三个自去救他。’张顺道:‘为不曾得哥哥将令,却不敢轻动。’阮小七道:‘若等将令来时,你哥哥吃他剁做泥了!’阮小二、阮小五都道:‘说的是。’”“频频握手未为亲,临难方知意气真。”虽然这次救张横没成,阮小二反被关胜捉了,囚在陷车之中,但三阮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义形象耀然纸上,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IP属地:山东5楼2018-08-23 17:35
          回复
            三阮嫉恶如仇,视死如归。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空有一身武艺仍过着贫穷拮据日子的三阮,十分羡慕梁山泊王伦、林冲、杜迁、宋万等人“不怕天,不怕地,论称分金银,异样穿(chóu同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的生活。阮小七说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渔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兄弟几个,几遍商量,要去入伙,但因白衣秀士王伦心地窄狭,安不得人,“一齐都心懒了”。他们期盼遇上“好领导”过上舒心日子。在吴用说明晁盖邀三阮参加劫生辰纲时,阮小二兄弟用他们最质朴的语言和动作发誓:“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阮小五和阮小七,把手拍着脖项道:“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从此,三阮拼将一腔热血,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参与了劫生辰纲、劫江州法场、创建梁山泊水军、赢童贯、败高俅、征辽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等许多重大事件,成了梁山义军中举足轻重的元老级人物,让人深深地记住了他们。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有三十六位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阮氏三雄分别列天罡星第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一位,可见他们在梁山义军中的地位之高、功劳之大、分量之重。
            ��真。”虽然这次救张横没成,阮小二反被关胜捉了,囚在陷车之中,但三阮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义形象耀然纸上,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IP属地:山东6楼2018-08-23 17:35
            回复
              三阮忠心报国,深明大义。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必在阵前亡”。受招安后,梁山义军成了官军,南征北战,左冲右突,伤亡惨重。宋江攻打方腊时,阮小二率水兵袭击南军水寨,遭南军火排袭击,阮小二正要跳水逃跑,不料被挂钩挂住,他不愿受辱,自刎而亡。“宋江在桐庐扎住寨栅,又见折了阮小二、孟康,在帐中烦恼,寝食俱废,梦寐不安。吴用与众将苦劝不得,阮小七、阮小五挂孝已了,自来谏劝宋江道:‘我哥哥今日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强似死在梁山泊,埋没了名目。先锋主兵不须烦恼,且请理国家大事,我弟兄两个,自去复仇。宋江听了,稍稍回颜。’”“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在亲哥哥阵亡的情况下,阮小五、阮小七二人强忍悲痛,去劝主将宋江“不须烦恼,且请理国家大事,我弟兄两个,自去复仇”,充分说明了阮氏兄弟忠心报国,深明大义。后来,阮小五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奉命诈降,在清溪县被丞相娄敏中所杀。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因被奸臣告发曾穿着方腊的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为平民,和老母亲回梁山泊石碣村打渔,六十岁寿终正寝。


              IP属地:山东8楼2018-08-23 17:37
              回复
                附带说明:
                《水浒传》虽非信史,但书中所写三阮故里“济州梁山泊边石碣村”,与今之东平县银山镇石庙村(原属梁山县),在历史(石庙村在北宋时曾名石碣村,有宋代石碣与明代石庙遗迹、当地史志为证)、地形(北靠铁岭[铁山]、南有银岭[银山],东临东平湖、西临黄河、地势低洼)、与东溪村的距离(北宋时郓城县治在今县城东十六里,“郓城县管下东门外”的东溪村还要再往东些)“只隔得百十里路程”,以及阮姓在石庙村为大姓(石庙村现在共有三百多户人家,阮姓有一百多户,都承认是阮氏三雄的后裔,是附近县市区阮姓最多、最集中的村)等方面综合分析,石庙村应为《水浒传》中石碣村之原型。欲知石碣村历史与现状,可上百度或百度《今日梁山吧》查阅许安民《“三阮”故里石碣村》一文,“有图有真相”。


                IP属地:山东9楼2018-08-23 17:38
                收起回复
                  作者简介
                  许安民,原梁山县劳动局局长。
                  现为梁山县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梁山县水浒研究学会顾问。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8-08-23 17: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