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吧 关注:26,211贴子:203,188
  • 7回复贴,共1

关于生产关系范畴的基本界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本论及生产(劳动)理论,综合文本和各种解读,个人认为,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关系范畴,可以基本界定为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内部在经济生产领域人与人之间基于生产条件所有权而形成的生产性关系,是对能够决定人的一定的社会化经济生产实践的那种社会关系的集中概括,决定于生产力水平及其一定的发展阶段,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1楼2018-08-23 16:39回复
    第一,在本质属性上,生产关系是一定社会关系共同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生产性关系。
    第二,在存在领域上,生产关系是指经济性生产领域的生产性关系。
    第三,在直接来源上,生产关系主要体现为生产条件所有者与直接劳动者之间的生产性关系。
    第四,在具体内涵上,生产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全面的生产性关系。
    第五,在发展路径上,生产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再生产→新的生产力......”的循环往复中发展变化。


    3楼2018-08-24 16:50
    回复
      一定的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始终是以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为前提和基础的所有制,真正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之于生产关系性质的并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本身,而是一定的社会共同体。换言之,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至多是所有制的部分内容及具体形式,而不能代表所有制的全部,更不能代表所有制的内在本质和根本动因。如封建社会,在一般的家族(家庭)层面,原则上生产资料为家族集体占有,但由于封建形成的宗法性共同体,这种集体占有并没有形成家族成员的平等地位、关系及其权益,真正决定家族成员不同地位、关系及其权益的是宗法性共同体;在国家层面,所谓的土地私有制也是由不同的社会共同体决定的土地私有制,如中国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共同体前提和基础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一种王权至上的宗法性共同体;而欧洲中世纪土地私有制的共同体前提和基础是“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可进”,是一种神权至上的宗法性共同体,因而成为两种不同的土地私有制,或者说两种不同的土地私有制仅仅是封建性生产关系在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具体形式及物质载体。又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同样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但相互之间又存在明显的本质性差异,真正决定这种本质性差异的显然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的差异,而是相应的社会共同体或者说是所有制关系内容上的本质性差异。因此,可以说,那种高度集中集权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至多是属于部分社会主义,即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外在表现上属于社会主义,但在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上距离社会主义还有较大差距。众多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及腐败问题的主要动因也正是源生于此。


      4楼2018-08-26 0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