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农业3.0、4.0时代把握机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3.0、农业4.0发展时代的到来,如何在这种主流方向下把握机遇?
第一,由单一发展模式转变为综合立体化发展模式。众所周知,单一模式的农业开发所需成本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可将农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综合立体化农业开发之路。比如“农业+光伏”“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体验”等。以中城银信梅河口“光伏+三产融合”示范基地项目为例,中城银信将农业发展与光伏发电产业结合起来,实施综合立体化农业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操作方式是,在土地上安装光伏电板发电,并将电力并入到国家电网。在获得电力效益的同时展开种植业、养殖业,在光伏电板的支架下种植榛子与油牡丹,同时设置驴牛舍,在驴舍牛舍的上面布置光伏。这个项目模式搭建了从地上到地下全面的收益模型,囊括了城乡基础建设、农业种植养殖和农户产品加工,全程贯穿农业领域一、二、三产业,实现了电力收益、种植收益和养殖收益的多重赢收,最大化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第二、强化绿色发展模式。绿色、环保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能助力农村农业发展的持续、健康,在其发展的各个流程中,还可借助绿色、环保的理念将其与其他产业进行更深次融合,力求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实现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2018年农业部印发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中明确提出农业发展“要素投入精准环保、生产技术集约高效、产业模式生态循环、质量标准规范完备”的要求。可见,绿色开发、生态环保是未来“三农”发展需重点强化的。
第三、结合当前服务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环境背景,注重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消费人群结构的良性变动,撬动了消费经济的蓬勃发展。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趋势下,人们往往更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消费。消费升级的态势,尤其是向服务业转型的态势非常明显。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各方面都显现出来,包括更加关注旅游、文化、良好的空气质量、健康的食品等。农业农村的发展可结合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将乡村的优势资源着重挖掘,开发、打造诸如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安全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食品园等。例如,作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梅河口地区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良好,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适于种植优质绿色水稻。基于此,中城银信在优质高效的水稻种植上进行积极布局,基地上的水稻生产不施违禁农药,不用化学肥料,完全遵循自然耕道。这种农产品开发模式完全遵循了服务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第四、拥抱大数据思维。当下,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已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推进大数据应用与农业的结合是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农业大数据论坛暨2018年度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上,专家学者对“大数据与乡村振兴”主题的讨论,曾引起业内诸多关注。论坛上,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农业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需要紧密结合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需要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思维创新带来产业创新。大数据的思维模式为业内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可以新技术的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让农业生产更科学、更合理。
如此,遵循以上四种思路,在农业3.0、农业4.0时代探索农业发展,可抓住不少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