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吧 关注:41贴子:1,331
  • 4回复贴,共1

提高对话效率的几个简单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自行总结,并非搬运。
一听是自编的,是不是突然觉得很不靠谱。
合则点阅


IP属地:广东1楼2018-08-17 23:12回复
    填坑
    先讲个老掉牙的寓言故事吧。
    商人有两个仆人,让他们分别去市场问下大豆行情,仆人甲回来汇报了大豆行情后,商人又问白菜行情如何,仆人甲答不上来,只好又跑一趟。而仆人乙则不同,他把大豆和白菜,甚至其他几种商品的行情都问一遍,回来汇报后让商人非常满意。于是仆人乙步步高升,而仆人甲,一般就是指你了。
    寓意的话,大多就是讲仆人乙精明能干,值得学习之类的。不过这里单那这个故事来说一下沟通的话题。
    其一 提前做好准备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乙在进行汇报之前,提前把所有信息都收集好,高效率的回答了商人的提问,满足了商人的需求。
    这是说,提前预备好要用到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这个大家都懂的道理,为什么还是要强调呢?哎,想想你们公司or社团开的会就知道了。
    别说提前准备了,大多数参会的人,连大豆行情都没去了解过,勿论白菜了,所以开会效率总是奇低。


    IP属地:广东2楼2018-08-28 01:10
    回复
      其二 学会提问
      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技巧高超的人,能让对话者心情舒畅、口若悬河,而他自己则只听到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提问能力糟糕的人则完全相反,不仅让人感到被冒犯,也会迟迟得不到自己要的信息。
      沟通对话的目的(除了打发时间扯家常),最主要的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商人让仆人们去问大豆的行情,如果他同时也想知道白菜的行情的话,那他就应该提前说明白。这样,就算是做事不懂变通的甲也能圆满完成任务。
      如果这里非要说商人是故意测试他们,那也可以解释。但这样附加条件的去说的话,那也能说甲问完就回来,乙要了解全面反而拖了不少时间。甲完整地完成被交代的任务(就项目管理的准则来说,完成项目范围之外的事情则为镀金,镀金是项目管理不成功的表现)乙则做了分外的事。
      抛开这个假设不讲,商人的提问能力实在是弱的可以。如果沟通的一方如商人这般弱鸡,那另一方则只能像乙这般才能使信息交流正常进行。甲的话,则需要一个懂提问的商人。
      如果交流的双方都是弱鸡的话……
      提问的能力展开讲还有很多内容,我补充两点,感兴趣再探讨更多吧。
      一个是默认前提,就是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某些双方都已经认定的信息为基础,这种情况下,问句会被极大的缩减。经常引起误会的也是这种类型,因为双方实际还有没达成共识的内容。比如问“他回来了吗?”,一般双方都认定这个“他”指前面提到的人。但如果前面提到的是两个人,这里就会有误会了。这种情况就是弱鸡提问,那弱鸡回答就是“回来了”,于是他以为他回来了,而他其实是说他回来了,而他还没回来。面对弱鸡提问,正确回答应该是说“某某某已经回来了”,就不会有误会。他只好没好气的说“我问的是另一个。”
      另一个是连带提问,就是有好几个层叠关系的问题,为了提高沟通效率,直接以最高层的问题展开对话。复杂的例子就不多说,最简单的就是这句——“在吗?”
      虽然你后面所要沟通的内容需要建立在对方在线能看到你的信息的基础上,但你完全可以直接说内容,而不是问在吗?等对方说在的,还接着问有空吗?有什么事直接说……
      去买东西,问有没有卖铅笔。 有的。要自动铅笔的。有的在那边。是有0.7的吧。有的……
      其实第一句话应该说“有没有卖0.7的自动铅笔”。这句话涵盖上面三个问题。上面这种属于弱鸡提问,只能看文具店老板的回答是否高效了。
      当然,有些地方也并不一定要追求高效。比如周末约人出来玩,从“这个周末有空吗”开始聊起并无问题。也不至于第一句就问“这个周六下午三点陪我去人民广场买两件衣服,顺便再去试一下一家新的网红店,要去吗?”


      IP属地:广东3楼2018-08-28 01:57
      回复
        这里当然免不了谈一谈,高效提问和高效回答的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其实电视剧看多了都会有感触,就是两个聪明人在对话,听完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的那种。
        最后是最想说的,就是那些自以为在高效对话其实只让对话变得更加糟糕的类型的人。应对这类人的时候,你的提问方式就不能追求高效,而要追求有效。其实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高效。前者着重表明意图的高效,后者着重获取信息的高效。
        说实在,这种人楼主是恨得牙痒痒的。
        为了高效(其实要高效就直接打电话,不要用wei信,但有些内容又必须留有文字,所以没办法)沟通,我提前准备好了要问的内容。把内容敲字敲完后,末尾加一句“是吗?”,这是封闭式回答,我只需要对方给我肯定的是或不是就可以,其他内容我都敲好字了。极大的节省了对方打字的时间。
        然而每当对方回答一个“是”之后,我又发出下一个问题,接连两三个问题后。对方不耐烦的说“有什么问题你一次问完”。
        于是我连着发两个“是吗?”的问题。然而对面只回了一个“是”……
        连问两个封闭式问题,那就四种回答“都是” “是、不是” “不是、是” “都不是”
        你回答一个“是”几个意思,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只看到一个问题就匆匆回答了。那这样的回答没有任何意义,歧义太多了。那我不得不重新分开确认下两个问题的回答。这下对方还不高兴了。“我不是回答过了吗?”
        这会愿意敲八个字了。那你先前敲两个字“都是”有那么难吗?
        真是恨的很。故作高效的人。
        要是换做开放式的提问,对方还回你一个是,那真可以气吐血。
        封闭式的提问是这样的
        描述描述这样这样做对的吗?对方说对 或 不对,应该怎么怎么做。
        开放式则是问
        应该怎么做? 对方直接说怎么怎么做。
        面对这种惜字如金的人,封闭式提问还是最高效的。无论对方多不耐烦。问题还是要问完一个再问另一个,同时提问跟没问是一样的。如果对方对谁都这样那就算了,如果不是……
        回答问题的人自以为很高效,其实提问的人心里苦的很。
        上述类型的封闭式提问是需要做准备的,问题问出时都经过了思考。而回答的人毫不尊重提问者。要么是回答的人水平实在太低了,要么是人家压根没把提问人放眼里。
        我疑心我是后者Orz
        所以说,对话效率还是看对话的双方各自的水平。


        IP属地:广东4楼2018-08-28 02:50
        回复
          好像变成标题党了
          应该是讲几个简单的方法
          下回更新


          IP属地:广东5楼2018-08-29 0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