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学上了不到半年,因家庭变故和贫寒而辍学;
他怀揣着终日挥之不去,魂牵梦绕“我要读书,我要上学,我要识字”的梦想,12岁的时候开始以连环画为启蒙,以社会为课堂,只要有时间就到附近小学教室的后窗下偷听老师的教学,拜《新华字典》为老师,从此踏上了持续50多年艰难的认字、识字、学习文化的跋涉之路。
他22岁那年,无意中在新华书店看到了一本《李白和杜甫》诗词集,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好多好多都看不懂,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看到七个字一句顺口好记,他就倾尽所有买了一本,回到家里他就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不认识的字他就一个一个查字典,从此,他就迷上了诗歌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那年他26岁,他看到《安徽文艺》征稿,就鼓足勇气顺口溜了十多首寄到杂志社,结果两个月后被悉数退回,编辑象征性的安慰了他几句。意料之中的退稿他并没有气馁,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文化底蕴不足,于是他一有机会就找来旧报刊、旧杂志仔细阅读介绍诗词写作的知识,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文史积淀。
近几年,网络兴起后,他让女儿给他买来智能手机,在网络上学习平仄、对仗、典故等诗词基础知识。
几十年来,他不耻下问,勤奋学习,笔耕不辍,先后在《亳州晚报》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家中珍藏了一本厚厚的诗集手稿, 上面有一百八十多首古体、古风诗歌和现代诗歌,浸透了他辛勤的心血和汗水。他的诗歌讴歌了讴歌了新时代,讴歌了美丽的大自然,讴歌了日新月异的新农村的新气象,无不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浓浓的乡土味道。
他是一位农村生农村长地道的农民,他就是《涡阳县诗词学会》高炉分会会员,涡阳县高炉镇张庄自然村被誉为草根诗人的农民——张广建。
附张老先生的几首诗歌:
《河边观景》
梨花似雪草如烟,
春在涡河两岸边。
扑蝶少女嬉嬉笑,
垂钓老翁默默欢。
巧舌娇鸟穿林去,
斗艳花草遍地妍。
谁知贪看忘归路,
眨眼日头已西偏。
《回乡偶成》
飘流海外数十冬,
今日回乡拜祖宗。
为何不见弯曲路,
此处尽听莺燕声。
曾思庄后倩倩柳,
顺变眼前艳艳红。
当年玩伴无一认,
逢面只能报乳名。
《暮春》
眼前一阵桃花雨,
身后几丝杨柳风。
游人已晓春将暮,
红色渐残绿色浓。
《屈原》
殿前全力谏昏君,
被贬荒郊八九春。
浪游未忘舒其志,
悲愤还思做楚臣。
《离骚》道尽心中事,
《天问》唤回迷信人。
汨罗归宿留永叹,
端午年年祭诗魂。
《网络情》
网聊感到最开心,
兄弟相称情意深。
偶逢互敬一声好,
过后耳旁三日存。
薄茶闲品闲拉事,
对句和诗忙细吟。
清歌两曲飘千里,
南北东西寻共音。
《古风*老伴》
有缘相识一线牵,
互敬互爱数十年。
同甘共苦手拉手,
荣辱不惊两心连。
病榻久卧真情露,
端汤送药至床前。
满堂儿女不乏孝,
怎胜夫妻服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