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突然肚子疼,紧急情况下找到一个卫生间,但当我欣喜地向它奔去时,发现卫生间并不提供纸巾;夏天热得发昏,汗珠不断从脸上流下,翻翻包里想找一张纸擦汗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并没有带纸;和朋友去餐厅吃饭,餐厅提供的纸巾价格比市场价高出3-5倍,心里顿时不爽……
相信上面的场景不止我一人遇到过,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纸巾的即时需求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很多。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中国49%的女性不带纸巾,90%的男性出门也没有带纸的习惯,99%的公厕都没有纸巾,而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共享纸巾的市场潜力巨大。
正因如此,有人借着“共享经济”的余温,开始做共享纸巾。对于共享纸巾的存在,很多人都会质疑:纸巾是一次性消耗品,并不能反复利用,共享纸巾只是披着共享外衣的贩卖机。
但共享只是一个标签,任何产品都能共享,关键在于项目本身的服务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而“共享”一词,更多的是它在设备载体和交互方式上更加互联网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并且为创业者带来利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可不必锱铢必较。
共享纸巾崭露头角?
由于共享经济在去年过于混乱,热潮过后,真正留下的没几家,所以现在凡是加了“共享”二字的项目,大家都不看好。但共享纸巾逆行而上,在争议中似乎还挤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一鸣”的定位是成为全国领先的线下流量+数字化媒体综合服务商。成本一眼就能看出来:机器设备、纸巾以及补货。盈利方式有点像商场里面的照片打印机:机器设备的销售利润、流量沉淀到公众号之后的变现和广告。
从数据上看,一鸣形式大好,但共享纸巾想要长久发展,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盈利模式是否长久?“一鸣”似乎都走出了变现的路子,但是否长久要打个问号。想要保持用户粘度或者在竞争中留存下来,就要玩儿出新花样,形成自己的壁垒。
2、用户留存的问题。特别是“一鸣”,用户的整个体验过程中都充斥着广告,包括纸巾包装。
先假设一个场景:一个的女性在“一鸣”扫码买了一包纸,但拿在手上却是包装上打着小广告的纸巾。我想但凡是个爱美的女性应该都不允许这么low的纸巾出现在自己的手上或者包里。这样的话用户的首选就不会是“一鸣”。
3、市场有待培养。共享纸巾有点像售卖机,方便提取,但在巨大市场下,大部分人并没有此消费习惯,在前期还需要投入精力去引导大家体验。
共享经济并没有“死”
““一鸣”给商家导流的能力强,变现能力也更强。如此说来,到目前为止不被看好的共享经济,或许会因为共享纸巾而有所改变。
其实,共享经济并没有“死”:当人们出差去机场、和朋友聚会或者目的地不远不近很尴尬时,便会选择就近租一辆共享汽车;而所谓“死”了的共享单车,在经过市场的洗涤之后,剩下的仍旧在为一二线城市服务,使用率也居高不下;甚至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也随时都能看到有人在使用……
而造成共享经济“一路衰退”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摩拜和ofo创造了半年内进行5轮融资的传奇,但大量的资金拿在手上却只用于扩张,过剩的单车只能被送去单车坟场,最终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整个行业陷入了融资和扩张的死循环,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没有长期可发展的变现方式出现。资本的快速涌入让整个行业揠苗助长,过多的企业加入市场超过了市场需求。
其次,共享经济想必要发展,不可少的是规范的社会机制让市场标准化。去年,共享概念被炒过来炒过去,作为旁观者,我只看到了一个字:乱。任何东西都能被贴上共享的标签。
比如“共享睡眠舱”服务,半小时6元,里面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插座等设备。但因安全隐患和治安隐患等因素,共享睡眠仓几乎都已经被公安部门叫停。
然后,针对市场管理问题,几乎没有一个公司有想对应的技术来维护,随处可见的单车被偷被损坏、充电宝只借不还、汽车被开走后丢在荒郊野岭……在人口素质不高、法律法规空缺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技术规避这种风险?所以,还需要创业者过硬的技术壁垒,来规范管理。
最后,盲目跟风造就了过多伪需求。拿共享衣橱来说,表面上用户可以花少量钱租到更多衣服穿,但用户缺的真的是衣服吗?谁愿意整天穿着不是自己的、还不知道被多少人穿过的衣服出门?倒不如说大家缺的只是买衣服的钱而已。共享概念下衍生出来的伪需求还有很多,每一个都活的不长。
也正因为以上这些问题同时出现,搅乱了市场,才让共享经济千穿百孔。但这不能说明市场不需要共享经济,恰恰相反,共享经济的市场还很大,只是整个行业也都需要一点时间来思考和尝试。
写在最后
就目前来看共享纸巾的发展比起共享单车温和得太多,盈利模式也相对清晰,在其他共享产品随着共享单车一起没落的时候,它还展现出了一点生命力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共享纸巾也是被市场所认可,或许它将是共享经济的新风口。
在以后,我们仍然需要共享经济,接下来,创业者和资本家对这一领域只会更加冷静和慎重,至少,会先把上面的问题都解决掉。同时,作为吃瓜群众,也期待创业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新花样。所以未来共享经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章:踩着单车的“尸体”, 共享纸巾逆行而上
相信上面的场景不止我一人遇到过,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纸巾的即时需求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很多。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中国49%的女性不带纸巾,90%的男性出门也没有带纸的习惯,99%的公厕都没有纸巾,而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共享纸巾的市场潜力巨大。
正因如此,有人借着“共享经济”的余温,开始做共享纸巾。对于共享纸巾的存在,很多人都会质疑:纸巾是一次性消耗品,并不能反复利用,共享纸巾只是披着共享外衣的贩卖机。
但共享只是一个标签,任何产品都能共享,关键在于项目本身的服务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而“共享”一词,更多的是它在设备载体和交互方式上更加互联网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并且为创业者带来利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可不必锱铢必较。
共享纸巾崭露头角?
由于共享经济在去年过于混乱,热潮过后,真正留下的没几家,所以现在凡是加了“共享”二字的项目,大家都不看好。但共享纸巾逆行而上,在争议中似乎还挤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一鸣”的定位是成为全国领先的线下流量+数字化媒体综合服务商。成本一眼就能看出来:机器设备、纸巾以及补货。盈利方式有点像商场里面的照片打印机:机器设备的销售利润、流量沉淀到公众号之后的变现和广告。
从数据上看,一鸣形式大好,但共享纸巾想要长久发展,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盈利模式是否长久?“一鸣”似乎都走出了变现的路子,但是否长久要打个问号。想要保持用户粘度或者在竞争中留存下来,就要玩儿出新花样,形成自己的壁垒。
2、用户留存的问题。特别是“一鸣”,用户的整个体验过程中都充斥着广告,包括纸巾包装。
先假设一个场景:一个的女性在“一鸣”扫码买了一包纸,但拿在手上却是包装上打着小广告的纸巾。我想但凡是个爱美的女性应该都不允许这么low的纸巾出现在自己的手上或者包里。这样的话用户的首选就不会是“一鸣”。
3、市场有待培养。共享纸巾有点像售卖机,方便提取,但在巨大市场下,大部分人并没有此消费习惯,在前期还需要投入精力去引导大家体验。
共享经济并没有“死”
““一鸣”给商家导流的能力强,变现能力也更强。如此说来,到目前为止不被看好的共享经济,或许会因为共享纸巾而有所改变。
其实,共享经济并没有“死”:当人们出差去机场、和朋友聚会或者目的地不远不近很尴尬时,便会选择就近租一辆共享汽车;而所谓“死”了的共享单车,在经过市场的洗涤之后,剩下的仍旧在为一二线城市服务,使用率也居高不下;甚至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也随时都能看到有人在使用……
而造成共享经济“一路衰退”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摩拜和ofo创造了半年内进行5轮融资的传奇,但大量的资金拿在手上却只用于扩张,过剩的单车只能被送去单车坟场,最终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整个行业陷入了融资和扩张的死循环,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没有长期可发展的变现方式出现。资本的快速涌入让整个行业揠苗助长,过多的企业加入市场超过了市场需求。
其次,共享经济想必要发展,不可少的是规范的社会机制让市场标准化。去年,共享概念被炒过来炒过去,作为旁观者,我只看到了一个字:乱。任何东西都能被贴上共享的标签。
比如“共享睡眠舱”服务,半小时6元,里面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插座等设备。但因安全隐患和治安隐患等因素,共享睡眠仓几乎都已经被公安部门叫停。
然后,针对市场管理问题,几乎没有一个公司有想对应的技术来维护,随处可见的单车被偷被损坏、充电宝只借不还、汽车被开走后丢在荒郊野岭……在人口素质不高、法律法规空缺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技术规避这种风险?所以,还需要创业者过硬的技术壁垒,来规范管理。
最后,盲目跟风造就了过多伪需求。拿共享衣橱来说,表面上用户可以花少量钱租到更多衣服穿,但用户缺的真的是衣服吗?谁愿意整天穿着不是自己的、还不知道被多少人穿过的衣服出门?倒不如说大家缺的只是买衣服的钱而已。共享概念下衍生出来的伪需求还有很多,每一个都活的不长。
也正因为以上这些问题同时出现,搅乱了市场,才让共享经济千穿百孔。但这不能说明市场不需要共享经济,恰恰相反,共享经济的市场还很大,只是整个行业也都需要一点时间来思考和尝试。
写在最后
就目前来看共享纸巾的发展比起共享单车温和得太多,盈利模式也相对清晰,在其他共享产品随着共享单车一起没落的时候,它还展现出了一点生命力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共享纸巾也是被市场所认可,或许它将是共享经济的新风口。
在以后,我们仍然需要共享经济,接下来,创业者和资本家对这一领域只会更加冷静和慎重,至少,会先把上面的问题都解决掉。同时,作为吃瓜群众,也期待创业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新花样。所以未来共享经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章:踩着单车的“尸体”, 共享纸巾逆行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