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吧 关注:21,305贴子:152,353
  • 9回复贴,共1

从编剧的角度来看大明王朝。不谈历史,历史不要来喷。谢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现在的话题不谈任何历史,仅仅从剧本上来看这部电视剧。
1、这是剧本写作上一个非常典型的二元三人写法。
(1)所谓的二元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力量对垒,可以是正邪善恶,可以是敌对阵营,可以是不同观点,这个二元不存在谁对谁错,仅仅是两方代表不同罢了。
比如: 从大环境看
嘉靖代表的君权至上,海瑞代表的是民生百姓。
严嵩代表的是严党贪墨,徐阶代表的是文人清流。(此处不贬低两方,贪墨官员可以办事,清流文人也能误国)
赵贞吉的老成谋国,胡宗宪的实心用事。
吕芳的掌印太监,陈洪的秉笔太监。
沈一石艰难维生的商人,杨金水残忍剥削的宦官。
剧中还有种种就不一一举例了。
(2)所谓三人指的是对戏,一场好戏一个人无法制造戏剧冲突,二个人的戏很单薄,一般写戏都是三人对戏,写三个人的纠纷。
比如:严嵩--徐阶--嘉靖;
吕芳--严嵩--徐阶;
陈洪--吕芳--黄锦;
徐阶--高拱--张居正;
沈一石--杨金水--云娘;
高翰文--沈一石--云娘;
海瑞--谭纶--王用汲;
剧中还有种种就不一一举例了。
2、这种二元写法体现了一个中国人的思想:阴阳平衡思想;
1、嘉靖二十年不上朝,利用宦官以家奴的形式监管天下,此刻是君权太盛;
海瑞所代表就要表现出天下的弊病,希望君臣共治,此处在电视剧最后2集有体现。这里的君臣共治,臣不是指的官僚,而是民生百姓。
2、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两个中枢内部又相互制衡。
内阁:严嵩、徐阶党争
(严嵩势力包含:严嵩、严世蕃、罗龙文、鄢懋卿)此处你看这里的人物关系,两元严嵩--严世蕃是父子,三人严世蕃--罗龙文--鄢懋卿是一党。(罗龙文、鄢懋卿都是严嵩的干儿子,所以这里是不是严嵩为父,三个儿子的二元关系。三人严世蕃、罗龙文、鄢懋卿三人同样的身份属于儿子,同样的进退是为一党。)
(徐阶势力包含:徐阶、裕王、高拱、张居正)此处你看这里的人物关系,两元裕王--徐阶是师徒,三人徐阶--高拱--张居正是一党。(徐高张是老师,裕王是学生又是王爷,这里的二元是不是君臣,师徒。三人徐高张三人共同进退。)
司礼监:吕芳、陈洪斗争;
(吕芳势力包含:黄锦)
(陈洪势力包含:陈洪)
其他2个司礼监公公是配角又是墙头草,这里的两元是吕芳--陈洪,三人包含黄锦、陈洪,墙头草(此处将多数一个派别的不重要的配角阵营化零为整变成一种势力)
以上这三组两元三人结构(嘉靖--海瑞--严嵩--徐阶;严嵩--徐阶--严罗鄢--裕高张;吕芳--陈洪--黄锦--墙头草太监)构成了这部电视剧的基本故事框架。
未完待更..........................................


1楼2018-08-15 14:51回复
    嗯嗯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8-15 20:11
    回复
      2025-07-26 20:15: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留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8-16 08:25
      回复
        收藏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8-16 13:06
        回复
          所以还是起承转合有味道的多,就跟写歌一样,套用几个和弦走向,一天能写个几十首,但是要想有味道,并非一日之功。


          IP属地:湖北6楼2018-08-16 13:58
          回复
            楼主什么时候更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8-26 05:50
            收起回复
              5、可拍摄或可排练的剧本
              中国目前编剧的组成部分有这么几类:传统编剧(从事过舞台编剧写作的人员)、网络小说写手、科班院校毕业学生、半路出家野路子选手、文学系选手。当然还有一些,但主要是这几个部分。
              由于中国人认为文章没有天下第一的标准,所以导致了编剧的组成混乱。剧本一定是要可拍摄的或者是可排练的,但很多人都会混淆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先看几个剧本的截图。
              (图一:曹禺《雷雨》)

              (图二: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

              (图三:我自己大学时期的作业)

              (图四:常见的现代网大网剧剧本)

              曹禺先生的剧本是上世纪中国非常流行的“文学剧本”这类剧本最消耗时间和精力,刘和平先生的写法是目前剧本的主流“小说式”写法。图三是我大学时代自己写的一个电影剧本,是仿“文学剧本”的模式。图四一个非常非常**的制片改写我一个前辈的剧本的最终稿。
              就目前快餐式的文化环境来看几乎文学剧本已经没有人在写了,这确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剧本文学在渐渐消亡,纵然这几年一些艺术类院校开设了戏剧文学的专业,但是授课老师多半是文学系出身,恕我直言,这些老师可能作学问很厉害,但是他们都没有去过剧组,没有写过一个完整的剧本,就去授课传授学生知识,一是不专业,二是十分的唐突。文学系的任务就是应该走传统文学,或者在本身上寻找其他的文学方式,但因为这几年影视很赚钱就冒失的进军,写散文的可以直接转行写剧本,我认为这是个笑话。
              文学系的人写作很容易犯一个弊病就是“臆想很严重”,动不动抒情,动不动写境界,这些文字都是不合格的剧本,一个合格的剧本是“场幕明确+客观的描述视听环境+准确的描述事件的始末+人物的一些列行为”。
              野路子和网络写手能做到准确的描述事件始末和人物的对话,且剧本的形式多半是对话组成的,非常的简单,但是目前市场这样的剧本很受欢迎,原因在于,编剧越简单,到导演发挥的空间就越大,其实导演是非常难以驾驭,而且说实话导演的才能不需要多么出众,更多的是能够把握统筹拍摄中的一系列问题,其次才是创作。能做到这些的是经验的积累,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哪个稍微有一点规模的公司愿意聘用刚出道的导演。
              刚入行的编剧非常常见,按照目前的市场只要你会写点东西都可以做编剧,说实话这是悲哀,也是幸运,幸运的是科班专业的编剧有平台上升,悲哀的鱼目混珠的人太多。
              我刚刚入行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做编剧就要明白影视是一个流水线商业品,在这里不谈艺术。
              从剧本的可拍摄角度来说,快速完成一个有质量的剧本对于职业编剧来说是可以实现的,但问题在于“什么人都可以来指责编剧”,
              刘和平先生这部剧本能这样拍摄出来很大原因是他同时是制片人,请诸位看影视剧的时候想想,中国名牌大学那么多,每年毕业的学生不计其数,量变也变出来许多好看的作品啊!但是为什么现在的电影质量越来越差,究其原因不懂得人在到处指手画脚,而懂得人迫于生存压力都选择的妥协和默认。这才是我认为的最大悲哀。


              9楼2018-08-26 2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