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字子载〓
:“要说这晋朝混乱,门阀士族不计其数,世间掌权者究竟是能人还是庸才?且看子载,便晓三分妙。他是王家的傲骨,是王家的精魂,却偏偏是外人眼里的枭雄,是怀帝眼中的忌惮。”
■事件提要
:
① 孽根祸胎:王璁膝下两子,长子王戎之次子王充。据传王充出生那日,有道士云游至此,见过襁褓婴孩后,竟连连摇头痛惜,连番劝诫王璁将此子与他带回道观,不涉尘俗,言此子是孽根祸胎,留着恐会危极门楣。王璁气急,令人打走道士。王璁向来是只信迷信好话,不信迷信坏话,故而对王充更加疼爱。但这孽根祸胎四字,却是在官宦间传开。王家不信,自有信者。
② 首义之功:殷之涣当年围宫逼迫宋灵帝禅位,乃是王充极力劝诫。“君今不为,自有为者。彼时附耳贴首,君可忍之?”故而殷家对王充颇为信任,如今晋怀帝殷载也多为重用。但朝中老臣对王充多有不满甚至鄙夷,尤其以丞相李甫裕为首,对王充多是排挤,甚至耳言怀帝,使王充手中实权一削再削。但昭阳功臣的名讳,王充从不愧疚,也从未后悔。
③ 靖安事务:王充主动放手兵权,深得怀帝心爱。彼时正是各方群雄蠢蠢欲动,晋王朝危机四伏。怀帝主持修建靖安司,主管情报机密事务,指定太子殷泌为靖安司司首,同时令王充为靖安司副司,意图明显是希望太子能多亲近王家。靖安司内务繁冗,王充时常夜难入寐,且情报工作危机重牵涉广,如走在薄冰之上,需寸寸仔细。
④ 婉拒联姻:殷之涣曾经想要将亲妹嫁给王戎之,王戎之却娶冯颐。武帝无奈转而希望与王充结秦晋之好,却没想到王充婉拒前去暗示的公公,并表示自己命格有难,不敢拖累公主。武帝深感没趣,最终并未深究,但公主却对王家充满芥蒂,曾多次暗讽王充有耍权诡弄之实。
⑤ 提拔侄子:王充很矛盾,他深知王放才能远高王渠,但却按照祖宗理法为王渠求得荣国公爵位。但同时又处处提拔王放施展才华,可以说王放能在战场如此迅速的崭露头角,王充有首功。故而王氏双子对叔父颇为敬重,何况王戎之病逝,王充也算是王家长辈,其话语权在王家分量很重。
■人物琐事
:
① 朗朗入怀:王充相貌堂堂,身高八尺形貌昳丽。曾有名士点评其如日月朗朗之入怀,可见其光彩。据说公主如此针对王充,也是因为当年与王充相见钟情,不得后怀恨在心。王充年轻时驾车出行,便有无数姑娘跟随在其马车之侧,希望能看见其貌。可谓长安之盛景。
② 膝下无子:或许是忌惮道士的命格或许是忌惮公主,王充此生并未明媒正娶哪家姑娘,只是在房间里有两个伺候的丫鬟。更让人叹惋的是如此人才却无子无后。或许这也是王充愿意将心思花在王渠王放身上的原因,作为叔父,他的确将两个侄子看做自己的骨肉。
③ 培养王庸:王庸是王渠嫡长,未来的荣国公,或许是王渠的现况刺激了王充,不想让王庸也变得如其父那般,王充待王庸年岁稍长后,便请旨使王庸为太子侍读,后又随太子入靖安司理事,对于王庸,王充可谓是费尽心里教养。
■皮气参考
:
① 这世间的人很多,有些人只是时代的过客,他们的生死存亡不过是漫漫江海的一点微澜;有些人比重很大,能够在历史的大道上策马狂奔;有些人则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举动,牵动着时代的变化与转折。成也归他,败也归他。王充站立庙堂,冷冷听着李甫裕巧舌如簧。他忽然开始觉得好笑,项羽英雄乎?高祖英雄乎?曹公英雄乎?所谓英雄枭雄奸雄,重点偏义皆是雄字。世间混沌,几人称雄?他酣畅淋漓地笑出声,惊得满堂寂静。他眼睨稗官,理了理衣帽,其姿如松,徐徐如风。
② 他跑得很快,手里的麈尾早便丢掉,几乎要将那官帽也跑掉。他连马车也不敢坐,害怕被关隘的银毦精兵拦住搜查,跑得气喘吁吁,但他却不敢停,他知道他这生的荣华富贵都在这短短几弹指的时间里。他想过很多,也知道日后史官口诛笔伐的可怕,但时代的东西应当由时代的人书写。总要有人去做的。他推开那扇精致的门扉,迎面看向那戎装着身,满面严肃的殷之涣。对视的那刹那,他突然充满勇气,从那双眼睛里,他看到了枭雄的欲望,赤/裸/裸/的欲望。有欲望有就可能,他在心里长舒口气,缓缓说出那句日后被后辈无数次提及的话语:“君今不为,自有为者。彼时附耳贴首,君可忍之?”
■人物设定
:
① 年68。靖安名为副司,实为司首。哪怕是冯颐,对其也颇为敬重,王家祖庙祭祀常由王充主持,后渐渐交给王渠接手。晋怀帝对王充颇为信任,但碍于李甫裕和昭安公主的耳边风,如今也怀疑王充有诡弄权术的嫌疑,但依然是以先生相称。特别说明,王充是王家最有野心的政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