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讲,以北理工享受的建设政策而言,混成现在这样应该反思。。。
今年北理工全国招生3600多人,在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分数基本是全线上扬不小的幅度。理科(北理工文科招人占比很少,没见具体名次)31个省里30个进了前20,11个进了前15,2个进了前十。其实学校没太大变化,到底干了什么才有这效果,总结之下大概是真正的转变了思路。以前都是很官方腔调的,今年则是真情与套路并用,其中北航来的校长,功不可没(腹黑一下:可算知道北航分数为什么过去几年起飞了,现在也该北理工爽一爽了):
(1)前期宣传上:
宣传片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凸显校园生活,来满足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幻想。招生之前还蹭了不少热门话题,自己炮制了一些热点。
加上北理工的新校区确实建设的不错,已经投入使用十年多,各种设施完善,人工水系之类的还有惊喜,近两年还布置了各种教学楼内的咖啡馆、卡座 等设施,加上周围大型商场电影院等配套齐,相比北京其他高校的新校区在硬件上的优势明显。
再有军工的情怀、北京的地域这些加持,确实也算能打。宣传很重要啊同志们,要划重点的。
(2)招生政策上:
首先是甩出一个不退档政策,其次喊出不调剂的口号,与它们配合的就是更大范围的大类招生,重新划分了大类,把相关的学科进行了绑定,基本是热门的跟冷门搭配,就跟买肉似的,你不能只要好的,这样就避免了冷门专业拉分数;
然后起了好名字,好名字真的贼重要。举个例子,我看到的第一版大类里,整个机械与车辆学院是叫“机械类”,也确实应该叫机械类。但是最终版改成了“车辆类“,这就很套路了。
纯机械的形式确实不太好,在广大家长心目中首先想起来的就是街头电焊的啥的,但是车辆就不一样了,一是车辆这个方向确实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二是北理工机械方向确实以车辆见长,要情怀要国企事业单位稳定工作,有军用车方向,从建国一直制霸到今;要钱要时髦要高科技,电动车的国重在这,还要啥自行车。
然而那群小兄弟们中只有百分之40的人能去车辆方向。
再看其他名字叫啥:
(1)航空航天与兵器类:把兵器、力学跟高大上的航天放一块了。原先耿直地叫兵器类;
(2)车辆类:说过了。把机械、能源动力、工业工程跟王牌的车辆打包了;
(3)信息科学与技术:你们不是喜欢计算机么,那顺带看看自动化和光学吧,差不多的亲,真的。什么?你想选软件?刚跟计算机合并了亲;
(4)理学与材料菁英班:材料、化工、生物、数学、物理。emmm,虽然是天坑,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万一你就是那个未来的科学大牛呢,你们可是菁英啊;
(5)经济管理试验班:一个专业一个或两个班,四五个有点奇怪的专业吧。OS:我可是首批开展MBA的学校,还是第七个那双国际认证的,你们为啥总当我的管理和经济不存在,我要试验,从娃娃,不,从本科生开始;
(6)社会科学试验班:小语种、法学。社会工作、经济学,打个包吧。虽然法学有点艰难,但你看,经济可在里面哦。帝都985的经济,考虑一波噻?
所以起个好名字很重要啊同志们,比方说中央财经大学要是改名北京财经大学,你猜会不会雪崩【手动斜眼】
除此之外还有全面推行书院制,外聘辅导员,导师制等等新事物吧。
上面就是调侃一下,虽然有点套路,但不算坑吧。大类招生有好处有坏处,好处大概就是大学也得好好努力了,不然就冷门专业了,以及确实可以小范围内选一选方向。坏处就是容易导致分流的时候兵荒马关吧。
至于为啥开头说北理工混成现在这样应该反思:
从国家政策来说,北理工一路真的是亲儿子待遇,但是一直不温不火的,有时候还得被拉一把:
59年,首批16所重点大学之一(就是后来的88所);
81年,首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
83年,联合国贷款支持的14所中国著名大学之一;
84年,首批22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
92年,首批14所副部级大学;
94年,首批15所211大学之一;
2000年,第十所被批准进入985;
17年,世界一流大学A类。
基本每次大的建设都是首批,然后跌跌起起的,有守残抱缺的感觉。这几年的不停地出现新事物,希望能够延续下去,扫扫暮气吧



今年北理工全国招生3600多人,在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分数基本是全线上扬不小的幅度。理科(北理工文科招人占比很少,没见具体名次)31个省里30个进了前20,11个进了前15,2个进了前十。其实学校没太大变化,到底干了什么才有这效果,总结之下大概是真正的转变了思路。以前都是很官方腔调的,今年则是真情与套路并用,其中北航来的校长,功不可没(腹黑一下:可算知道北航分数为什么过去几年起飞了,现在也该北理工爽一爽了):
(1)前期宣传上:
宣传片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凸显校园生活,来满足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幻想。招生之前还蹭了不少热门话题,自己炮制了一些热点。
加上北理工的新校区确实建设的不错,已经投入使用十年多,各种设施完善,人工水系之类的还有惊喜,近两年还布置了各种教学楼内的咖啡馆、卡座 等设施,加上周围大型商场电影院等配套齐,相比北京其他高校的新校区在硬件上的优势明显。
再有军工的情怀、北京的地域这些加持,确实也算能打。宣传很重要啊同志们,要划重点的。
(2)招生政策上:
首先是甩出一个不退档政策,其次喊出不调剂的口号,与它们配合的就是更大范围的大类招生,重新划分了大类,把相关的学科进行了绑定,基本是热门的跟冷门搭配,就跟买肉似的,你不能只要好的,这样就避免了冷门专业拉分数;
然后起了好名字,好名字真的贼重要。举个例子,我看到的第一版大类里,整个机械与车辆学院是叫“机械类”,也确实应该叫机械类。但是最终版改成了“车辆类“,这就很套路了。
纯机械的形式确实不太好,在广大家长心目中首先想起来的就是街头电焊的啥的,但是车辆就不一样了,一是车辆这个方向确实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二是北理工机械方向确实以车辆见长,要情怀要国企事业单位稳定工作,有军用车方向,从建国一直制霸到今;要钱要时髦要高科技,电动车的国重在这,还要啥自行车。
然而那群小兄弟们中只有百分之40的人能去车辆方向。
再看其他名字叫啥:
(1)航空航天与兵器类:把兵器、力学跟高大上的航天放一块了。原先耿直地叫兵器类;
(2)车辆类:说过了。把机械、能源动力、工业工程跟王牌的车辆打包了;
(3)信息科学与技术:你们不是喜欢计算机么,那顺带看看自动化和光学吧,差不多的亲,真的。什么?你想选软件?刚跟计算机合并了亲;
(4)理学与材料菁英班:材料、化工、生物、数学、物理。emmm,虽然是天坑,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万一你就是那个未来的科学大牛呢,你们可是菁英啊;
(5)经济管理试验班:一个专业一个或两个班,四五个有点奇怪的专业吧。OS:我可是首批开展MBA的学校,还是第七个那双国际认证的,你们为啥总当我的管理和经济不存在,我要试验,从娃娃,不,从本科生开始;
(6)社会科学试验班:小语种、法学。社会工作、经济学,打个包吧。虽然法学有点艰难,但你看,经济可在里面哦。帝都985的经济,考虑一波噻?
所以起个好名字很重要啊同志们,比方说中央财经大学要是改名北京财经大学,你猜会不会雪崩【手动斜眼】
除此之外还有全面推行书院制,外聘辅导员,导师制等等新事物吧。
上面就是调侃一下,虽然有点套路,但不算坑吧。大类招生有好处有坏处,好处大概就是大学也得好好努力了,不然就冷门专业了,以及确实可以小范围内选一选方向。坏处就是容易导致分流的时候兵荒马关吧。
至于为啥开头说北理工混成现在这样应该反思:
从国家政策来说,北理工一路真的是亲儿子待遇,但是一直不温不火的,有时候还得被拉一把:
59年,首批16所重点大学之一(就是后来的88所);
81年,首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
83年,联合国贷款支持的14所中国著名大学之一;
84年,首批22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
92年,首批14所副部级大学;
94年,首批15所211大学之一;
2000年,第十所被批准进入985;
17年,世界一流大学A类。
基本每次大的建设都是首批,然后跌跌起起的,有守残抱缺的感觉。这几年的不停地出现新事物,希望能够延续下去,扫扫暮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