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吧 关注:7贴子:169
  • 4回复贴,共1

北宋仁宗时期多次陷害包青天的庞太师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包青天是我国民间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故事多是出自古典名著《三侠五义》,包青天原名是包拯,也叫包公,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人做主。所以深受民间的爱戴。在包青天的故事里面,也有一位反派人物,也就是著名的大奸臣庞太师,他多次陷害包拯。
那么,庞太师是何人呢?在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记载,庞太师就是庞吉,他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国丈,加封为太师。能被皇帝加封为太师在封建王朝时期是属于臣子们至高无上的荣誉。由此可见庞太师权倾朝野。


1楼2018-07-28 12:55回复
    这位庞太师位高权重,结党营私,控制科举考试,多次迫害包公,被三侠五义众人修理。包公不是富贵人家出身,在科举考试的时候,自然不会拿钱打点关系。于是,庞太师及其爪牙就把不走门路的包拯点了二十三名进士,至于翰林轮不到包拯,包公只能上任大宋凤阳府定远县知县。
    还有庞太师作恶多端包庇儿子为非作歹,克扣赈灾粮饷,在赈灾中发国难财,中饱私囊,强抢民女,荼毒百姓,搞得大宋民不聊生。后来,包公查处该案并处死了庞太师的儿子。此事惹恼了庞太师,这位庞太师居然勾结江湖中人陷害包公,包公幸亏有展昭白玉堂等人保护才得以续命。


    5楼2018-07-28 13:03
    回复
      然而,这些都是古典文学作品《三侠五义》中对庞太师的描述。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史书。根据考证,这位庞太师历史原型并非是借其姓名的名臣庞籍,而是北宋仁宗年间的外戚张尧佐。


      7楼2018-07-28 13:06
      回复
        历史上曾经有包拯多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口水溅了仁宗皇帝一脸,最终使皇帝罢了张尧佐的官。


        9楼2018-07-28 13:08
        回复
          《三侠五义》中以这段历史为原型,改编出了包公与庞太师的故事。


          10楼2018-07-28 1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