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曹丕粉的角度,把这两篇文章的不妥之处总结一遍:
第一,曹睿是曹丕的正牌亲生儿子,从未受到任何质疑。曹睿的出生时间如果有问题,曹丕和曹操肯定当初马上知道
第二,郭皇后虽然正史记载篇幅不多,但是谥号为德的正牌皇后,德的正面意义比昭更好,纵观曹睿的其它决策,他不是那种乱给谥号的人。且曹丕在典论.内诫里反复强调后宫争宠的危害,他亲自选中的郭女王不可能是个恶毒的妒妇。即使甄的确遭了后宫谗言,也完全可能另有其人。失败的一方把责任和黑锅全部甩给成功的一方,这种做法是非常狭隘酸腐的
第三,甄氏去世时不可能披发塞糠,同样参考《典论.内诫》
第四,曹丕在曹植出征时将其灌醉的说法不靠谱,地理上,曹丕远在邺城,时间上,曹丕那时忙于魏讽案。知乎上已有人详述过了
第五,对于七步诗的老梗,我只能呵呵
第一,曹睿是曹丕的正牌亲生儿子,从未受到任何质疑。曹睿的出生时间如果有问题,曹丕和曹操肯定当初马上知道
第二,郭皇后虽然正史记载篇幅不多,但是谥号为德的正牌皇后,德的正面意义比昭更好,纵观曹睿的其它决策,他不是那种乱给谥号的人。且曹丕在典论.内诫里反复强调后宫争宠的危害,他亲自选中的郭女王不可能是个恶毒的妒妇。即使甄的确遭了后宫谗言,也完全可能另有其人。失败的一方把责任和黑锅全部甩给成功的一方,这种做法是非常狭隘酸腐的
第三,甄氏去世时不可能披发塞糠,同样参考《典论.内诫》
第四,曹丕在曹植出征时将其灌醉的说法不靠谱,地理上,曹丕远在邺城,时间上,曹丕那时忙于魏讽案。知乎上已有人详述过了
第五,对于七步诗的老梗,我只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