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吧 关注:379,020贴子:1,517,947
  • 11回复贴,共1

有关碟仙的动体定位实验是真的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听说碟仙游戏后我对此半信半疑。最近在网上发现一篇文章说1979年陕西宝鸡卫校老师带学生做过一个实验叫动体定位实验,实验目的就是要搞清碟仙游戏碟子为什么会动是人为的还是有别的原因。结果最后实验证实碟子确实会顶着实验者的手指移动!而实验人数和身份最好的组合是2女1男,人数再多都很难出更好的效果人数少了效果也不好而且实验者年龄是青年效果要好过老年人和幼年人。实验时三人同时把一个手指轻轻放在倒扣的碟子的同一方向的统一边缘然后开始心中默念请碟仙如果碟子不动或向他们手指向的方向移动就证明是人自身施加的力导致移动,如果碟子会往反方向顶着人手指移动就证明不是人为让碟子动的而是有外在动力。(因为手指都在碟子边缘根本拉不动碟子)最后实验结果竟然是碟子确实可以顶着手指移动!最后他们还在30多名学生见证下重复了5次实验结果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是真的吗?实验过程和结果可靠吗?谁知道说一下谢谢!
不了解这个实验可在百度上搜动体定位实验,百度百科里有这个词条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25 17:32回复
    百度百科里描述的动体定位实验:
    "动体定位实验(碟仙)"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由"扶乩"技术逐渐简化演变而成。让2女1男三个选手,每人伸出一个手指,同时放在表面光滑的一个白色瓷碟子背面同一测边缘处,待碟子进入催眠状态,要求碟子做直线后退运动。结果发现:碟子被催眠后可以迎面顶着操作者的手指向后移动,证明是碟子本身在移动而非人的集体不随意运动。补充实验证明:催眠会导致碟子暂时失重。用高精密度分析天平测出实验者催眠碟子产生的信息作用力是10350焦耳或0.003度电
    中文名
    动体定位实验
    时间
    1979年冬季
    地点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
    实验导师
    王雅康先生
    动体定位实验(又称反力学实验):
    【时间】 1979年冬季
    【地点】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原:宝鸡卫生学校)
    【实验导师】 王雅康先生 原宝鸡卫生学校 校长 (生理教研室 主任)——动体定位实验的原始设计者。
    【实验者】 王锡宁先生 原宝鸡卫生学校 112班 班长
    【见证人】 宝鸡卫生学校112班 同学30多人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在“碟仙”游戏的基础上,鉴定碟子移动原因是故意的、无意的、还是超能力引起的。被催眠的直接对象是操作碟子的人还是碟子本身。
    实验方法1:用一个表面十分光滑的白色瓷碟子,扣放在桌面上,要求三个实验者,每人只能用一个手指放在碟子光滑背面的同一测边缘处并努力有意识的设法移动碟子。
    实验结果1:碟子的运动范围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碟子发生了后退移动,那一定是非人力的效果。见下图。
    实验方法2:让2女1男三个选手,每人伸出一个手指,同时放在表面十分光滑的一个白色瓷碟子背面同一测边缘处,待碟子进入催眠状态,要求碟子做直线后退运动。
    实验结果2:碟子被催眠后可以迎面顶着操作者的手指向后移动,证明是碟子本身在移动而非人的集体不随意运动。见下图。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7-25 17:34
    收起回复
      实验经过调查报告(采访人:阿泽)
      阿泽:王博士,你好!
      王博士:你好,阿泽。
      阿泽:王博士,“动体定位实验”结果无法用科学理论解释,有人对“实验的真实性”怀疑?你真的做过这个实验吗?实验的结果是真的吗?
      王博士:是的,我真的做过这个实验,而且实验结果也是真的!
      阿泽:王博士,您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有关“实验”的起因和来龙去脉?
      王博士:好的。1977年的元旦,我刚高中毕业,那天被同学邀请,在一个同学家里,我第一次见到“碟仙”游戏,开始感觉非常神奇,被吸引,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也许这个碟仙游戏里边隐藏者一个伟大的真理!”第2天,我就设计了127个问题开始着手研究,邀请同学协助参与进行各种测试,连续实验。一周后,我开始在农村、部队、机关、工厂、学校等各种场所找志愿者一起扩大实验范围。志愿者涉及各个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时间”和“不同道具”也都成了实验的内容。在完成上百次的实验经验后,我开始研究心理学,试图给“碟仙实验”找到科学答案。比较各种科学理论,发现可能性最大的科学解释是与“催眠术”有关。我带着这个实验研究项目,1979年考入“宝鸡卫校”开始学习医学。我把前期的实验研究项目及结果告诉了王雅康导师,他当时是学校生理教研室的主任,也是我们的班主任。王雅康导师,听说我的实验,立刻要求我为他演示,当天晚上,我请同班同学郭丽娜约几个女生在王雅康导师的生理教研室进行实验演示,消息不胫而走,晚上9点多钟,生理教研室里已经挤满了人,没有想到郭丽娜把全班同学都叫来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考验!
      阿泽: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考验?
      王博士:在我以往的实验当中,在场人数都不超过10人,而今天,在场人数已经超过了30个人,我不清楚对实验是否会有影响?虽然,在此之前我研究实验过数百次,但心理还是有些紧张!
      阿泽:后来呢?实验进行的顺利吗?
      王博士:实验进行的并不顺利。第一组操盘手三个人开始实验,大家都屏住呼吸,教研室内鸦雀无声。我的手指一放在小磁碟子上,心理就知道“不行”,因为,碟子在被催眠前会有先兆:“碟子首先会在原地产生单向旋转的手感”。操盘手的组合不同,这种手感的强度也不同,手感越强,成功率越高!我当时的手感是:“碟子在左右晃动”这是一个不协调的信号。
      阿泽:后来呢?
      王博士:第一组实验没有成功。我看见有同学开始离开教研室。十分钟后,我更换了一组操盘手,重新开始实验,这次非常顺利。碟子开始离开原始诱导位置,我开始按照计划演示:先让碟子进行几何图形演示,碟子顺利画出圆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再开始让碟子进行计算演示:让碟子做各种数学计算题。导师王雅康,见此情景也倍感惊奇,他让我们停止演示,他亲手拿起那个道具“小磁碟子”翻来覆去的仔细研究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然后就把“小磁碟子”扣在桌子上,用手指在碟子的一侧边沿,试图用手指将“碟子”向后拉动,结果失败,碟子的表面十分的光滑,用手指可以向前推动,但是,根本无法用手指向后拉动碟子。人类的一个伟大的实验设计此刻就在导师王雅康的脑海中诞生了。导师王雅康闪开身体,对我们说:“你们三个人都把手指放在同一侧边缘,如果碟子能够向回移动,就能够说明,是碟子本身在移动而不是你们人为的!” 我们按照导师的要求,都把手放在碟子的同一边,当我发出“碟子、向后走!”的指令时,奇迹在中国的宝鸡卫校生理教研室诞生了,那个伟大的 “中国碟子” 就象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满怀激情、不顾一切的迎面将我们三个人的手指一直顶到桌边。实验成功了!导师王雅康和在场的112班同学一起见证了人类进步的这个伟大时刻!
      阿泽: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能够想象出你们当时的心情。
      王博士:是啊!导师王雅康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但是,导师王雅康对此也无法解释。可以想象这个实验的意义非同小可:“如果人的意识真的能够对物体的行为产生作用,那么所有的科学实验结果都很难排除这种影响因素。”这是个颠覆性的实验,这是一个将中华传统故事升华为东方科学神话的成功实验。
      备忘录
      1、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向宝鸡卫生学校112班这样,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实验,共同见证人类进步的伟大瞬间!
      2、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实验,实验时间是1979年的冬天,实验地点在宝鸡市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原宝鸡卫生学校-生理教研室)进行,实验者全部都是医学生和医学教授,场地(教研室)、道具(学生食堂的碟子)和测试方法(教授出题)都由第三方提供。结果涉及到人与物体之间产生了一种未知的相互作用,在西方被称为催眠术,在东方被称为“扶乩”。 反力学实验方法的创意设计者——是112班的班主任、生理学导师、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原宝鸡卫校 校长 王雅康先生,在场协助和见证实验的男女师生超过30人,实验结果被反复进行验证超过5次,直到在场的人都对结果确信无疑。
      3、动体定位实验——本身就是一次严格的科学检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7-25 17:36
      回复
        它不是预先设计的,而是由反对者现场设计并现场验证。结果出人预料,从物理和生理都无法解释。完成此项动体定位实验——又称反力学实验,让我们立刻联想到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曾于1590年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等的球自塔顶垂直自由落下,结果两球同时着地。该实验一举推翻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重量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也不同的定理。
        4、动体定位实验——将成为中国影响世界的重大发现,在中国民间,由“扶乩”技术逐渐简化演变出“碟仙”游戏,有2000多年的历史,代表社会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是千锤百炼身临其境就没有发言权。知道地球有磁场,才会佩服“指南针”的伟大,我们应该向信任“指南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一样,信任“扶乩”也是中国古代一种伟大的发明。
        5、“中国碟子”包含“移动”和“对话”两个未知的研究课题。我们用“动体定位实验”证明了第一个未知的“反力学”课题,我们用“智库定位实验”证明了第二个“他心通”课题,详见《对非生命体实施催眠术770场次实验研究报告》。
        6、动体定位实验—— 改写人类历史的东方神话。
        实验转引:王锡宁,对非生命体实施催眠术610例实验报告,《中医气功秘笈》,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7,213。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7-25 17:37
        回复
          上面2至4楼是百度百科动体定位实验词条里的信息。不知这个实验是不是真实的可靠吗?哪位知道就说说谢谢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25 17:40
          收起回复
            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个问题上cctv2是真的吗节目?或者cctv10要是可以上cctv就好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26 20:42
            收起回复
              这个问题没人知道吗?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27 20:09
              回复
                我发这个问题只是不知道动体定位实验是否真实和可靠,在实验碟仙游戏时碟子到底会不会自己动,结果楼上有些人一来就扣帽子说我迷信说这一看就是垃圾没脑子的才会信而他们却又没有给出任何科学依据和实验来证明反而说什么证明此事是可笑的,我看这才是真正的迷信!难道科学不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步和完善的吗?我解决不了的才会发问相信总有别人水平高的能用科学解释即使一时解释不了早晚也会解释通。如果连疑问都没有怎么进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科学的基本态度,奉劝一些人不要用科学的面具伪装自己固步自封迷信的真实嘴脸!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7-31 00:28
                回复
                  以下是网上有关碟仙实验的另一篇文章
                  (1978~2008·中国·王锡宁·北京大学某课题组负责人)
                  “扶乩”在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1848年“扶乩”开始在美国流行。从中国古代苦难的“紫姑女”到当代幽默的“美国总统布什”,从中国乡下的“粪箕木笔”到美国玩具商的“说话板”,从“吉凶祸福”的百姓问题到“预言经济前景”的国家之需,一种很容易重复再现、简单真实的“占卜技术”,赤裸裸的站在人类的面前——人类求知的“话语”得到物体的动作响应,产生鬼神崇拜,信仰技术作用于人体形成宗教知识,主动用实验技术重复提取物体的响应动作,产生科学崇拜,成为今天知识进步的根源。见图1 中国扶乩与美国扶乩。五千年来,我们人类第一次摆脱“鬼神”的恐吓,解除“宗教”的控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思念和求知的话语”为什么和怎样“感动与打动”物体。 (又称反力学实验)
                  【实验名称】 动体定位实验(又称反力学实验)
                  【时间地点】 1979年冬季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原:宝鸡卫生学校)
                  【实验导师】 王雅康 先生 原宝鸡卫生学校 校长 (生理教研室 主任)
                  【实验者】 王锡宁先生 原宝鸡卫生学校 112班 班长
                  【见证人】 宝鸡卫生学校112班 同学30多人
                  【实验目的】在“碟仙”游戏的基础上,鉴定碟子的移动原因。
                  【实验方法1】 用一个表面十分光滑的白色瓷碟子,扣放在桌面上,要求三个实验者,每人只能用一个手指放在碟子光滑背面的同一测边缘处并努力有意识的设法移动碟子。
                  【实验结果1】 碟子的运动范围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碟子发生了后退移动,那一定是非人力的效果。见图2 实验结果1。
                  【实验方法2】 让2女1男三个选手,要求碟子做直线后退运动。
                  【实验结果2】 碟子被催眠后可以迎面顶着操作者的手指向后移动,证明是碟子本身在移动而非人的集体不随意运动。见图2-动体定位实验。
                  【实验方法3】 用一块50厘米长的光滑玻璃板制作一个角度可以调节的斜坡,斜坡的角度从小到大逐步增加,2女1男三个选手,每人伸出一个手指,同时放在表面十分光滑的一个白色瓷碟子背面同一测边缘处,待碟子进入催眠状态,要求碟子做直线后退上坡移动。
                  【实验结果3】 当玻璃斜坡的角度小于五度时,一般组合选手的碟子均能够顺利爬到坡顶。当玻璃斜坡角度大于五度时,各组选手的碟子爬坡能力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显示出不同组合选手施加碟子的作用力有强有弱,同一组选手在不同时间的操作也会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与选手身心状态有关。当玻璃斜坡角度等于三十度时,所有选手的碟子均无法爬上坡顶。
                  【实验方法4】 用同一组操作人员背对背测试,选择外观完全相同的5个白色小瓷碟子,将其中的1个碟子先交给操作组诱导催眠,然后与其它4个没有被诱导催眠的碟子混合在一起交给操作组测试,操作组直接发问测试,要求碟子立刻响应画出一个圆圈。
                  【实验结果4】 只有事先被诱导催眠过的碟子可以立刻响应画出一个圆圈,其它4个碟子都是原地不动没有响应。证明,被催眠的碟子已经发生了变化,与普通的碟子不一样了。
                  【实验方法5】采用医用光电比色仪比对玻璃试管内生理盐水被催眠前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5】连续反复实验记录显示,玻璃试管内生理盐水被催眠前后,光电比色值发生明显的同一方向微量偏差。
                  【实验方法6】采用专业高精密度分析天平对“碟子”进行催眠前后的质量测定。该精密分析天平支持质量测定范围是0.1-0.0001克,被催眠的碟子就是“天平的黑朔料托盘”。
                  【实验结果6】连续反复实验记录显示,对托盘催眠十分钟,托盘平均失重0.01572克,再催眠十分钟,托盘平均失重达到0.0345克。结果:催眠会导致碟子暂时失重。根据爱因斯坦的质量能量关系式 ΔE=Δmc^2 计算,ΔE = (0.0345/1000千克)*( 3*10^8 米/秒)= ΔE = 10350焦耳。假如实验者催眠碟子产生的信息作用力等于物体暂时失去的质量,那么可以测出实验者催眠碟子产生的信息作用力是10350焦耳。
                  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历史中,还从来没有过向宝鸡卫生学校医师112班这样,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实验,共同见证人类进步的伟大瞬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实验,是一次严格的科学检验,它不是预先设计的,而是由反对者现场设计并现场验证。在场协助和见证实验的中国男女师生超过30人,实验结果被反复进行验证超过5次,直到在场的人都对结果确信无疑。结果出人预料,从物理和生理都无法解释。
                  在30年前一群西医学专业的中国师生进行的这项实验意义非同小可:“如果人的意识真的能够对物体的行为产生作用,那么所有的科学实验结果都很难排除这种影响因素。”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实验,这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故事升华为东方科学的成功实验。
                  动体定位实验——将成为中国影响世界的重大发现,由“扶乩”技术逐渐简化演变出“碟仙”游戏,代表中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8-07-31 22:23
                  回复
                    接上文:
                    1、 目的(Objective):尝试用 “碟仙”的方法实现无数据通信。
                    2、 材料(Material):白色瓷碟子,笔记本电脑,光电鼠标。
                    3、方法(Methods)与结果(Results):“碟仙”通信实验包括三组双盲法实验[9]。
                    碟仙通信实验1:实验者分成两组,采用双盲法实验。一组实验者先在里屋用白纸书写十个0到9的数字作为样本,另一组实验者在外屋通过操作“碟仙”问答,获取里屋的书写内容信息作为实验读数,然后将两组数字对照测量其吻合程度。【结果1】:样本数=40,正确读数=3,不正确读数=37,吻合率=3/40*100%=7.5%,误差呈波动性,有进行性扩大(疲劳衰减)的趋势。见表1.
                    表1 样本a 8 6 5 3 2 9 7 4 0 1 读数a 6 7 8 4 3 9 0 7 2 6 样本b 7 4 3 1 0 8 5 9 6 2 读数b 7 6 8 6 6 8 7 0 2 3 样本c 6 8 8 6 8 8 6 8 8 1 读数c 7 6 2 3 7 6 8 4 1 2 样本d 1 6 4 6 5 3 2 8 9 7 读数d 4 3 6 7 8 5 7 0 6 碟仙通信实验2:实验者分成两组,采用双盲法实验。一组实验者在外屋先用普通的电脑鼠标(该光电鼠标与开机状态的电脑相连)代替碟子做“碟仙”问答,另一组实验者在里屋通过电脑显示器观察鼠标的光标在电脑中的应答结果,然后将两组的“问答”与“应答”内容进行对照测量其吻合程度。【结果2】:鼠标与开机状态的电脑连接时,不能被催眠。将鼠标从电脑断开,再次实验,鼠标很快被催眠成功(鼠标开始执行画图指令并成功划出园、划出正方形、划出三角形)。鼠标被催眠后,再将鼠标与开机状态的电脑连接,人类首次看见鼠标的自主移动在电脑屏幕上留下光标的移动轨迹,鼠标在进行指令动作时,光标也在屏幕上执行相同的动作。背对背实验,要求鼠标自主移动使光标努力对准屏幕的中心,结果显示,第1次光标屏幕中心定位误差是偏向4点钟约3厘米。第2次光标屏幕中心定位误差是偏向4点钟约5厘米。第3次光标屏幕中心定位误差是偏向2点钟约10厘米。光标中心定位平均误差约6厘米,误差呈进行性扩大(疲劳衰减)趋势。
                    碟仙通信实验3:实验者分成两组,采用双盲法实验。一组实验者在外屋先用特制的电脑鼠标(该光电鼠标被催眠后与电脑通电连接并且鼠标左键被胶布黏合呈持续按键状态)代替碟子做“碟仙”绘图,另一组实验者在里屋打开电脑画图板、通过电脑显示器观察鼠标的光标移动绘制的图案,然后将外屋的“绘图”与里屋的“作品”内容进行对照测量其吻合程度。【结果3】:被催眠的鼠标自主移动绘出的图案是一个圆圈。鼠标动作与光标视频动作同步,鼠标动作视觉看上去很园很标准,光标视频动作看上去圆圈的大小相似,而曲线不光滑,曲线变形明显。
                    4、结论(Conclusion) :将“扶乩”技术逐渐简化演变而成的“碟仙”实验与笔记本电脑和光电鼠标等工具材料结合,采用三组双盲法实验测试发现:在人体之间进行的扶乩通信实验,其结果的准确性是7.5%。在人体和计算机之间的扶乩通信实验,其光标中心定位平均误差约6厘米。在人体之间和人机之间进行的扶乩通信实验,普遍存在有误差呈进行性扩大(疲劳衰减)的趋势。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8-07-31 22:34
                    回复
                      楼上几位没玩过就别说话,这东西不能讲真的假的。我只能讲现阶段的科学解释不了。建议你们去看看好奇实验室,最后的科学家就是cctv10上次笔仙实验请来的那位复旦大学教授孙时近。他自己都不否认神秘学的存在。网上可以搜到,cctv10的是笔仙也可以搜到。碟仙的你直接搜好奇实验室之碟仙。两个节目的科学家是同一个人,而且记者也参与了碟仙,根本就解释不了。孙时近最后的解释还算中肯的,没有上次走进科学那么2。现阶段我们解释不了的事情,我们应该尝试用科学用理智去解答。我不否认它的存在,也不否认它不存在!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8-08-01 15:07
                      回复
                        好奇实验室关于碟仙实验的视频:http://m.iqiyi.com/v_19rrh8w81b.html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8-08-01 19: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