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科舉之業妨功。曰:「程先生有言:『不恐妨功,惟恐奪志。』若一月之間著十日事舉業,亦有二十日修學。若被他移了志,則更無醫處矣!」大雅。 以科舉為 為 親,而不為 為 己之學,只是無志。以舉業為 妨實學,不知曾妨飲食否,只是無志也。方。
或以科舉作館廢學自咎者。曰:「不然,只是志不立,不曾做工夫爾。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自是不當怨尤,要你做甚耶!伊川曰:『學者為 氣 所勝, 習所奪,只可責志。』正為 此也。若志立,則無處無工夫,而何貧賤患難與夫夷狄之間哉!」伯羽。
舉業亦不害為 學。前輩何嘗不應 舉。只緣今人把心不定,所以有害。才以得失為 心,理會 文字,意思都別了。閎祖。
嘗論科舉云:「非是科舉累人,自是人累科舉。若高見遠識之士,讀聖賢之書 ,據 吾所見而為 文以應 之,得失利害置之度外,雖日日應 舉,亦不累也。居今之世,使孔子復 生,也不免應 舉,然豈能累孔子邪!自有天資不累於物,不須多用力以治之者。某於科舉,自小便見得輕,初亦非有所見而輕之也。正如人天資有不好啖酒者,見酒自惡 ,非知酒之為 害如何也。又人有天資不好色者,亦非是有見如何,自是他天資上看見那物事無緊要。若此者,省得工夫去治此一項。今或未能如此,須用力勝 治方可。」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