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体磁场的说法,原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地段医院内科主任杨鸿智医生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般提到的单纯磁场应该指静磁场,因为交变磁场总是和交变电场相伴随。即使人体有静磁场,如果疾病能改变它的体位分布,那么就应该对分布图进行空间检测,只从手心不可能检测到静磁场的空间分布。就算测出了孤立的手心静磁场强度数据,也无法把人体微弱的静磁场和强大的地磁场区分开,更不可能由此得到所谓几千种的疾病信息。
利用电磁手段确实可以扫描出身体的状况,甚至可以直接观察到身体内的情况,比如核磁共振,但这种检测是不需要输入数据的。而这些医院在使用量子检测仪对你在进行检测时,都会要你输入一堆年龄、体重还有生活习惯等数据。
要知道,假如真的量子化,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两个电子不能有相同的量子数的概念,衍伸来说,两个人也不会有相同的量子数,所以不需要提供相关数据,直接进行量子检测就可以察觉差异。但是现实上,你看到的电子检测数据,几乎每个人都差不多,尤其是当你提供的必要条件相同时,计算出的波型都会接近一样。
而当你输入一些比较极端的数据时,比如有抽烟或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波型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这让人们不禁猜测:这些数据就是那台机器里面的公式参考值,而真正起作用的是一套根据参数给出预测的算法。
为了深入了解量子共振检测仪在心理和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有槽查询了维普期刊资源,共检索到10篇涉及量子共振检测仪适用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论文,得出的结论均证明量子共振检测仪在各类指标中均有显著性意义,但这所有10 篇论文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均任职于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其中3篇的作者还包括了生产方天基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