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吧 关注:16,177贴子:300,099
  • 8回复贴,共1

蒙古人有没有狼崇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狼是不是蒙古人的图腾?(转自刘利华新浪博客 )
这个话题,几年前一个蒙古前辈同我有过一番争论。
谁也说不服谁。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蒙古人里面有杀狼的,套狼的,打狼的,当然,也有养狼的。就像人群里面有信教的,也有不信教的。很难相信,如今的蒙古人中有虔诚的穆斯林,可是,在中国的阿拉善就有,更不用说全世界了。
在陈巴尔虎旗交警中队,那里的蒙古民警养了一个狼。
凶猛。
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渡过腾吉思海而来。这个渡海而来的孛儿帖赤那,是人,还是狼,是人名,还是图腾?不管怎么说,即使是人名,也说明蒙古人崇拜狼,否则,干嘛起这么个名?
下面这幅图,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腹地的阿尔寨石窟中的壁画,我解读为苍狼白鹿渡腾吉思海图:

画面模糊,因为文物保护不力,人为破坏形成的。中间三个人,一个男人两边的是一个女性,一个孩子形象,背后是一大片水,有鱼在游动。
学者们没有对这幅画有些什么议论。我冒昧地解读,这就是苍狼白鹿渡海图,一男一女加上他们的后代。
话题打住,再说狼图腾。
新巴尔虎右旗,也就是苍狼白鹿渡海而来的地方,现今的呼伦湖岸边,这是一般学者的观点。
当地朋友无意说起,他们有狼牙饰物。
我没听清楚。
后来再一次说起这个话题,狼牙?大吃一惊。
我在小说中曾描写过牙老瓦赤游历罗马城,曾接受过当地人的狼牙作为护佑,可是,呼伦贝尔也有这样的习俗,却令我感觉孤陋寡闻。


不过且慢。
你们有这样的习惯吗?
有。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自小就有,我小时候就带这个。
同我对话的是四十多岁的男子,他小时候,那也就是几岁吧?十几岁吧?那时候,姜戎的《狼图腾》还没出来呢!
南方人可信这个了。他说,全然不知道我的困惑,到这儿就买。
哦。我走神了。
想给你送一个,可买的东西,难保真假。
朋友很虔诚。他相信狼牙真的能保佑人。
崇拜狼牙,无非是崇拜狼。狼最令人畏惧的,就是他的尖利的富有攻击力的牙齿!
这是不是狼图腾?


1楼2018-07-20 09:50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2楼2018-07-20 09:53
    回复
      二 蒙古人狼崇拜的由来
      北方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信仰。
      蒙古族在形成民族共同体前后,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及附近地区,草原游牧部落是其主要来源,再加上一些森林狩猎部落、河流渔猎部落及周边农耕民族的个别零散人员,最终形成了蒙古民族共同体,草原文明是蒙古族最鲜明的文化特色。而草原文明的狼崇拜,是其重要信仰。
      学者研究,最早出现狼崇拜的是犬戎族。《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中说,黄帝的后裔“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犬戎是周朝时期活跃在中国西北的游牧民族。周穆王征犬戎,“获其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史记。周本纪》135--136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白狼白鹿是犬戎的崇拜物。
      匈奴族有明确的狼崇拜。这是一个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强大游牧部落,在历史舞台上横跨秦汉两朝。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单于认为只有天神才配娶二女,于是在无人之地筑高台,致二女于其上,请天自迎之。有一个老狼来到台下,昼夜呼号不去,“小女曰,吾父处我于此,欲以与天,而今狼来,或是神物,天使之然……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滋繁成国”《魏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匈奴高车列传》。
      继匈奴后,又一个强大的草原部落突厥登上了历史舞台,历经隋唐。“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有一儿,年且十岁……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合,遂有孕焉……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长大,外托妻孕,其后各有一姓,阿史那即一也”《周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异域下》。
      突厥被唐朝击败后,蒙古族填补了蒙古高原的空白,登上历史舞台。作为游牧民族,蒙古族并没有生活在真空里,长期受强大游牧部落影响的蒙古族,肯定要继承前朝的历史文化。甚至有一些学者认为,蒙古族就是古代匈奴人和突厥人的后代,这也被一些权威性的历史著作所证实。如中亚历史巨著《史集》,在介绍古代蒙古各部落时,就明确地称他们为“关于各有君长的突厥诸部落”,“被称为迭儿列勤的突厥—蒙古诸部落”,“被称为尼伦的突厥诸部落”。就是说,在古代人的认识中,蒙古人就是突厥人的一部分。
      萨满教信仰的必然产物。
      尽管喇嘛教成为蒙古人精神信仰的主要内容,但蒙古人的萨满教信仰一直存在,延续到现在。在内蒙古尤其是东部区的呼伦贝尔、通辽等地,萨满教一直还顽强地存在。成吉思汗时期,乌孙、豁尔赤、阔阔出等,都是风云一时的大萨满,他们是代天行言者,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甚至可以左右国家大事,政治走向。萨满教信奉万物有灵,是一个开放的原始宗教体系,它分为自然神体系和生物神体系,自然神体系信奉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等,生物神体系又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种。“图腾动物往往作为某一氏族或部落的祖先而存在。血缘关系和功利关系是图腾观念所建立的最基本的两个前提”(《东北亚的萨满教》色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据在贵由汗时期出使蒙古的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介绍,蒙古人“他们对神的信仰并不妨碍他们拥有仿照人像以毛毡做成的偶像”(《出使蒙古记》第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蒙古族信奉神包括,天神,地神,祖先神,动物神等等。动物神里有牛神,成吉思汗建国初期,著名的豁尔赤大萨满有过“神牛送国”的预言;鹰神,在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成吉思汗以后的古代蒙古人墓葬中,出现了鹰的形象,从古至今,都有蒙古人以鹰为名,如脱斡里勒、少布、山鹰等;天鹅神,巴尔虎蒙古人的信仰。“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人类来说,就是神。”(《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三联书店1962年,第438-439页)在这种开放的包容的宗教观念中,狼就自然地成为再合适不过的一种崇拜对象。
      以畏兀儿为师强化了狼崇拜信仰。
      成吉思汗建国前后,收罗了大量畏兀儿族知识分子,为蒙古帝国政权服务。哈剌亦哈赤北鲁,原为西辽皇子的老师,投奔成吉思汗后,仍被任命为成吉思汗皇子的老师;岳璘帖穆尔,被任为成吉思汗弟弟斡赤斤的老师;塔本,被任为地方官,治理各地;著名学者,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创建了蒙古文字。这些畏兀儿人被大量重用,使突厥文化在蒙古帝国大行其道,极大地影响了蒙古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令蒙古文化打上了畏兀儿文化的烙印。其中狼崇拜的信仰,也同蒙古人的已有观念无缝融合,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蒙古秘史》开篇的“当初元朝人的人祖。是天生的一个苍色的狼。与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同渡过腾吉思海的水来,”同维吾尔族乌古斯可汗的故事,相当神似。请看乌古斯可汗的故事:
      翌日黎明的时候,乌古斯可汗的营帐里,射进来像日光一样的一道亮光,亮光里出现了一个苍毛苍鬃的大公狼。苍狼对乌古斯可汗说,“乌古斯,你要去征伐乌鲁木,让我在前面带路。乌古斯可汗起营上路了。只见队伍的前头,走着一只苍毛苍鬃的大公狼,于是队伍紧跟在苍狼后面行进。走了好几天,大公狼停了下来。乌古斯和队伍也停了下来。”
      这是维吾尔族著名的乌古斯可汗的故事。故事中苍狼引导他们,狼进兵进,狼停兵住,最终取得胜利。同同苍狼白鹿的传说一样,主人公都是苍狼,都是引导人们前进,并且其中的细节隐进蒙古族的故事中。
      “乌古斯可汗的营帐里,射进来像日光一样的一道亮光,亮光里出现了一个苍毛苍鬃的大公狼。”这同《蒙古秘史》里的阿阑豁阿感光生子的故事何其相似:“每夜,明黄人缘房之天窗、门额,透光以入,抚我腹,其光即浸腹中焉。及其出也,依日月之隙光,如黄犬伏行而出焉。”两个故事中,都出现了光,不同的是蒙古族故事中多了人和狗。而学者研究,所谓的“狗”,并不真的是黄狗,而是狼。因为这里作为神圣的狼,是不能被直呼其名的,用神圣的黄金家族的黄色来称呼其“明黄狗”,即天狼。而狼引导乌古斯可汗打胜仗的故事,在蒙古族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3楼2018-07-20 09:54
      回复
        三、狼崇拜信仰的衰微
        忽必烈全面转向喇嘛教导致狼崇拜信仰中断。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以西藏喇嘛八思巴为国师,改成吉思汗时期畏兀儿蒙文为八思巴蒙文,喇嘛教大行其道,极大地影响了蒙古人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惯。蒙古上层开始自觉地抛弃苍狼白鹿始祖信仰,改为印度西藏汗统,认印度西藏为祖。《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等都在开篇大量移植了佛教内容,以说明印度西藏汗统的来历。但是他们都在书中隐晦地保留了苍狼白鹿传说,这可以解读为,在当时苍狼白鹿说在社会上仍有很大影响,书中保留这种说法,以照顾现实。喇嘛教被蒙古人接受后,蒙古社会方方面面都受影响,不止一个族源问题。比如说,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人是吃鱼的,少年成吉思汗兄弟因为争夺一条鱼,而发生了骨肉相残的悲剧(《新译简注蒙古秘史》38页)但是,因为喇嘛教的影响,牧区蒙古人却在相当一段时间不吃鱼类了。因此,出生在奥地利的著名蒙古史学家乌瑞夫人指出:“《蒙古秘史》的写作完全是在一种不受佛教或伊斯兰教这样的高级宗教影响下完成的,折射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草原游牧文化综合特征”(钟焓《民族文化视角下的古代蒙古人传说——读乌瑞夫人蒙古文论札记》《清华元史》第二辑 商务印书馆2013年6月)。
        农耕文明影响。
        农耕民族在与狼为崇拜对象的游牧民族长期斗争中,对狼有一种本能的仇恨,将狼的形象泛妖魔化,日常的语言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披着羊皮的狼,狼来了,等等。点烽火台的烟火叫“狼烟”,打仗叫“狼烟四起”。历代文人学者对狼的仇恨化。如苏轼在词中说“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以狼比喻北方少数民族,一次普通的狩猎,被作者描绘成对少数民族的攻打。明朝《中山狼传》故事说东郭先生救狼于途,危机过后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幸遇一个智慧老者,设计将狼重新装入口袋后除掉,刻画了一个忘恩负义、卑鄙无耻、狡黠凶残的狼的形象。“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政治符号化。天文学在古代历来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天文星象被赋予了神秘莫测的天意,天道轮回,不可悖逆。天狼星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上之狼,本是南天出现的一颗天体,但在中国古代星相学中,天狼星被附会成“主侵略之兆”的恶星,认为天狼星出现,北方少数民族就会南侵。“狼星,名曰候,一名天纪,一曰天陵,狼者贼盗”(《开元占经》卷六十八引《荆州占》)。为了对抗天狼星,古人又将与之船尾座和大犬座结合想象成横跨在南天的一把大弓,在这种组合下,箭头正对着天狼星。“弧者天弓,备盗贼也。故弧射狼,矢端直者,狼不敢动摇。则无盗贼而兵不起。动摇,胡兵大讨。”宋人认为,“天弓张,则北兵起。”总而言之,狼在汉民族心中,是凶恶的化身。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相争了几千年,游牧民族的狼信仰,令农耕民族恐惧、仇恨,固化成日常意识。如果说长城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有形的抵抗,那对狼的仇恨就是无形的抵抗。同样对人类生活危害甚大,但老虎却完全是另外一种待遇:虎虎生威,龙腾虎跃,龙争虎斗,虎毒不食子,等等。这只能解释为,虎这种动物,并不是对手崇拜的对象。蒙古人入主中原,农耕文化被蒙古人所接受,极大地影响蒙古人的心理和认识。传统蒙古人,指那些居住在漠北的蒙古人对此是抗拒的。阿里不哥同忽必烈争夺帝位,既是一次利益的争夺,也是一次文化的对抗。对抗的结果,抱守传统的蒙古人失败。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成吉思汗、窝阔台信奉狼,而在元朝建立后,狼信仰逐渐消失。蒙古族知识分子在元朝以后对汉文化的接受,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出来。比如清朝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创作的反映成吉思汗历史的小说《清史演义》,尽管是蒙文写作的,但是思维却是农耕民族的,或者是模仿农耕民族的,书中的成吉思汗是一个像刘备那样假仁假义的人,木华黎成了诸葛亮那样无所不能的“军师”,不禁令人莞尔,完全没有了《蒙古秘史》反映出的蒙古族初兴时期的清新、粗犷的民族形像。尹湛纳希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蒙古族知识分子,文化大家,在他的身上,已经看不出蒙古族的独特的草原文化特征了,更遑论普通知识分子。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具有如此强烈的自我意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对外界的神秘感不断降低,人类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变得淡漠。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越来越趋同和一致,而对远古祖先饮毛茹血、筚路蓝缕的艰辛生存状态越来越隔膜,甚至出现情感上的排斥,这也是狼崇拜被现在某些蒙古人拒绝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四 狼崇拜在民间的遗存
        狼崇拜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仍以各种形式在蒙古族中存在着,只不过在有时这种信仰存在着隐蔽性和边缘性。
        在内蒙古地区流传狼孩“沙鲁”的民间故事。“从前,一群猎人在克鲁伦河畔狩猎,发现一只母狼带领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奔于荒野,猎人赶走了狼,带回了男孩,不知他为何人所生,便起名“沙鲁”。及其能言,沙鲁能听懂各种动物语言,及壮应征入伍,随成吉思汗征战。一次宿营,沙鲁听到狼嚎,便告诉头领有洪水之灾,必须易地扎营。果然夜间风雨交加,原营地被洪水淹没。从此,凡夜间宿营,头领问沙鲁便知吉凶。”(《蒙古风俗鉴》117页,辽宁民族传版社,1988年)这个故事究竟在告诉我们什么?他告诉我们,狼是善良的,能抚养人类;是无所不能的,能让蒙古人打胜仗;它具有祖先和神的双重功能。这个故事隐晦地表达着蒙古人狼崇拜的信息。学者们研究,类似狼为正面形象的事例,不是孤立地存在。
        在外蒙古仍存在着狼崇拜的习俗。《喀尔喀民族志》中记载,近代外蒙古存在着一种占卜,出现狼为吉,尤其是出现白狼,万事如意。直至最近,一些地区的蒙古族猎人和牧民中仍传承着白狼信仰习俗,他们忌杀白狼,以为是山水守护神(那木吉拉《犬戎北狄古族狼崇拜及神话传说考辨》载自《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转自蒙古波。萨木道尔吉《天命》第81页,乌兰巴托2003年版)。“在乌兰巴托,几乎每个家庭有两种东西摆放在上面,一个是成吉思汗像,旁边就是狼图腾”(“《狼图腾》推动蒙古保护狼”,腾讯文化,2014年5月27日)。作者在蒙古国考察,发现蒙古人认为遇到狼是好事,会觉得非常幸运,认为狼非常神奇,充满神力,说明蒙古国的蒙古人对狼是亲近的,崇拜的。而伤害狼,会招致厄运。库苏古尔省几乎无人不知的猎人达瓦吉活剥狼皮最后惨死的故事,流传全蒙古国(《活剥狼皮的下场》新浪博客大漠驼铃2015年12月31日,摘译自2015年12月24日蒙古fact新闻网)。
        在巴尔虎蒙古人中,一直有狼牙崇拜的传统。通过调查发现,他们信奉狼牙,作为趋利避害、保佑平安的圣物,时间已经很久了。狼牙崇拜,也就是狼崇拜,因为在狼身上,最具威力的就是狼的牙齿。如果狼没有了牙齿,就不成其为狼了。巴尔虎人是蒙古族中古老的一支,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巴尔古津河畔。清朝从原地迁移到呼伦贝尔地区。他们的历史表明,这是一个受农耕文化影响相对较少的部落,因而他们身上保留的传统文化仍比较深厚。
        结语
        蒙古人在历史上盛行狼崇拜,由于喇嘛教和农耕文明的双重影响,使蒙古族狼崇拜在不少地区丧失殆尽,但在一些地区仍顽强存在。由于更多受农耕文明影响,内蒙古地区的狼崇拜大多消失,千百年来流传的狼崇拜的行为、历史事实和民间口传故事,在人们的实践和记忆中被不断修正、删改甚至删除,但在个别地区仍以变化了的形式顽强存在。外蒙古由于受农耕文明影响较少,狼崇拜尽管遭受喇嘛教的不断“蚕食”,但仍有相对普遍的存在。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从古至今,在绝对意义上的蒙古人中间狼崇拜一直存在,只不过因时间、文化、生产方式、地理等因素使然,或存或亡,程度、范围、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4楼2018-07-20 09:56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8-07-26 18:14
          回复
            @新苗


            11楼2019-12-12 17:43
            回复
              养狼就是崇拜狼! 那养猫呢?


              12楼2020-03-22 17:21
              回复
                别吹了,如果草原有老虎和狮子,狼就靠边站了


                13楼2021-08-27 2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