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81404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第一批次(重点)本科招生】
办学历史: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是2016年新设立的专业,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放射性水文地质专业,分别于1978年、1998年更名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其所依托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03年获江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获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985年开始招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98年更名为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博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师资情况: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年龄、职称、学历与学位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博士学位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2人。拥有“铀资源勘查与铀矿产品提取技术”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创新团队,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
专业特色:依托专业优势,取得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球化学》、《铀水文地球化学原理》、《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数理统计》等系列高校教材。在铀水文地球化学、铀成矿、铀生物溶浸、地热水、地下水污染与修复研究方面特色显著,建立了古水热系统减压排泄区铀、金成矿模式和综合找矿模式,将同位素技术率先应用于江西及邻区地热研究,论证了地热系统热储温度和稀有气体起源,对干热岩预测区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研究取得了新认识,在硬岩铀矿生物堆浸与砂岩铀矿生物地浸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专业优势:该专业学科先后荣获原核工部及江西省“九五”重点学科,以其为基础的“地质工程”学科荣获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荣获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并获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近5年科研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专利3项。
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在国土资源、核工业、水利、电力、交通、能源、环保、城建等行业部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领域的勘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污染修复的的任务十分艰巨,对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而每年的该类专业毕业人数不超过1000人,远远不能满足该领域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广阔的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