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是怎么找到我这废弃好久了的破个人吧的呀。不过突然看到一个回复还是有点激动的(不是)

给您认真回复一下吧。东浩纪这本《动物化的后现代》算是御宅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绕不过去的名作了,尽管部分论述在今天发展快速和纷乱杂陈的acgn文化里已经是过时的,但最为核心的“角色数据库”理论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被学界所广泛接受(当然是不无批判的)。这本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如果现今acgn文化消费群已经是“角色数据库”消费化了的,那么创作是如何可能的。对一问题的回答就是《动物化的后现代2——游戏性写实主义的诞生》要解决的。《动物化2》很棒,相较1也更好理解(包含非常多的作品论,回到作品,以实例解释理论),动物2里唯一比较晦涩的应该就是关于轻小说语言的透明性的问题。东浩纪在这里参考了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对自然主义文学与言文一致运动的翻转考察,(我现在就在读柄谷,柄谷确实是日本超一流的思想家)不过那部分不太影响整体阅读,不用太在意。最终东浩纪试图用他所谓的“结构观察法”来解决原创性的问题。这个具体还是看他本人的论述,我不展开了。以上算是安利吧
最后关于东浩纪这两本动画研究的一种批评是,他将acgn的考察完全还原为社会的维度而缺少了一个文本内部的细读,与之相对的是宇野常宽常常被指责过于注重文本理论功底不行,当然他们都比我这种辣鸡强多了,,,
然后说一下您的困惑,东浩纪是研究德里达的专家,德里达不必说,是解构主义的倡导者,也是非常独特的哲学家。您的困惑或许存在于所有开始进入结构/后结构/后现代主义哲学语境的学习者,最开始我也是很困惑的。拉康,福柯,齐泽克,德里达,罗兰巴特等等的思想家们的写作不同于英美分析/语言哲学的传统,看起来是那么的折磨人。其实这和他们的主张是一贯的,这种“不自然阐释”正是为了跳脱出那种资本主义定式的学术论文套路写作,是一种反抗的书写。另外可能就是基础知识还不足了,一些通史,入门导读还是要先读,不然那真是一头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