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字真俗。是的,在看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本以为如此常见又直白的书名本该在这个网文快速发展的时代不断撞车,结果百度告诉我,仅此一个。这种反常使我对这本书的兴趣陡然提升。读完才明白,兰大的书终究是兰大的书,之所以别人不写“情与血”,该是因为越简单越直白的东西,却越难写好。
“有些爱只能以血体现深度,有些情只能以血洗刷罪孽。也许你能看到会心的微笑,也许能看到渭然长叹的遗憾,也许能看到蓦然回首的追忆,也许能看到难以置信的离奇……也许还有愤怒,也许还有温馨,也许还有痛快淋漓的舒畅。也许,你看到的只是麻木的冷漠。生命旅途的真理是什么,有太多。为什么这么多?因为人生旅途里根本不存在唯一绝对正确的真理。”这是兰大给出的本书简介,比起一些如同小学生水平大体概括剧情的简介更晦涩,比起YY文二三十余字便充满王者气息的简介更平淡。即便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读完,依然不知道这本书想要干什么,故事将会如何展开,等真正去读,才发现这简介给的实在贴切。
有些爱只能以血体现深度,有些情只能以血洗刷罪孽。前一半说的是李茵,后一半讲的是林青。李茵的故事从开始便注定是悲惨的,高高在上的李家身份注定了子女们无法像常人一般追求爱情,李茵与陈依感情的开始就是那么虚幻,陈依用不寻常的办法追求不寻常的人,但是交往后的一切都像一场梦,即便真的做过,在陈依脑海里也只是一场梦,那是个醒来见不到的人,那是个永远打不通的空号。即便发现自己存起来的零花钱正好少了梦中的车费,可一切又那么虚无。最后,就连李茵的死,也死在了梦里。陈依的第一人格,也死了,死在了梦里。从此陈依再不是少年,那个纯真青涩的少年跟随着心爱的人一同死在了马路拐角,在大雨磅礴中喷涌鲜血。萧乐的出现则是将陈依拉回现实,书中所有的女性,我认为萧乐是最现实最可能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她有着明显的普通人的优点和缺点,结果也很明显,她拥有着普通人的悲哀,她像个小丑,又像个英雄。林青给了陈依第二人格的成长以原始动力。这个女人明显和普通人不一样,甚至和李茵这样的人也不一样。她好像人生这场戏中游离于剧本之外的人,缺又好像是真正的女主角。林家庞大的资金和成熟的家教,AN的力量,非凡的读心术,这些都造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林青。巧的是,林青爱陈依,生活中他们在一起,战斗时他们依然在一起,因为读心术所以林青理解他,因为爱所以林青包容他。陈依和林青就像是神话中战神与美神的完美爱情,(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是玛尔斯和死亡祭司)虽然不切实际但又令人向往。可惜,林青的结局,是用自己的血,去洗刷了罪孽。陈依第二人格,也死了。有一次林青杀人时,被杀者认出了她的招数,在喉咙被隔开的最后时间震惊林青的身份,林青说这最后时刻是留给你思考自己的过往的,没想到被用来如此浪费。林青临死前,再没有来得及说一个字,没有催人泪下的“我爱你”,也对陈依说出那句没说出口的“对不起”。没了,就这么没了,就像是抽烟时吐出的烟雾,刚出口时还浓郁,来一阵风,便没了,抓不住,也追不回,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流走。李茵死了,林青也死了,不管是多么厉害多么特别的人,就这么没了,好像是大海里蒸发了一滴水,时间依然在走,太阳依然东升西落,人们任旧朝九晚五。最后许情举枪对准陈依让他跟她回去的时候,陈依说“开不开枪我都谢谢你。”。活,有活的牵挂,死,有死的解脱。然而人生可悲的就是,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该死还是该活。
如果有人要我用一个字来概括《情与血》,我要用“哀”,而不是悲。此书难得的就是每个人物的形象、人生都刻画的如此充分,虽然是构建在一个虚无的世界,可是又那么有血有肉。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哀。钱金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活出自己。王福为情义所活,为情义所死。李心,在李茵死后,在就没了自己。遥遥,路遥,黑刃,十三师娘,张涟,李心,林青,萧乐,孙小云等等等等几乎所有人,也许最终结局是好的,但人生总是有独特的哀。文中有言“幸福就是跟别人的悲剧对比后的庆幸”,这是多么无奈的一句话,幸福本该是个人意向的达成所带来的满足感,可是人活着,有谁能真正做到所想即成拥有真正的幸福呢?我们只能和别人的悲剧对比,才不让自己活得太难过。读了《情与血》,也许能觉得自己现在还算幸福吧。
“其实人生如梦。人往往身在 梦中而不知,只有醒来后才会为 梦里的心情感到荒唐,因为醒来 才知道梦中一切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害怕,欢喜之类的感情根 本没有必要。那如同对着空气惊 恐尖叫或兴高采烈。 那不是神经病才会做的事情 么? 然而真实又是什么呢?真实 就是相信的东西。身处梦中而不知梦则为真,不是梦的现实同样 经不起怀疑和否认的判决。 感觉就是一种人们自我欺骗 的东西,它是一种催眠。所以爱 结束后可以变成反目的恨。只因 为把过去相信的感觉全部否决了。区别其实仅此而已。 既然仅此而已。那么感觉当 然可以制造,人可以被不自知的 感觉欺骗而坚信,当然也可以欺 骗自己而坚信。”谈论大家所共享的这个世界太大,这种任务总是交给科学家。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一个世界在不同人眼中截然不同,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世界作用于人,人作用于世界,你心中信念的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样的。兰大的书一向强调个人的信念。书中很有对比性的,就是陈依本是一个冷静如机器般对待事情的人,但是却为了总门当初的正义而动容,也曾为了兄弟情谊不惜惹火烧身。不是因为这个世界,陈依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而是陈依怎么坚持,他才会怎么对待这个世界。在我看来,本书的三个骨架便是,人间情,罪之血,心中道。《情与血》从来不是什么都市爽文,它只是一个平行宇宙下的故事,是许多人交织出的悲剧。最后附上本书末陈依所说的话,让这篇读后杂谈在悲哀中结束吧。“今生若死只愿归于虚无因自知成不了佛不达不堕奢望吧”
“有些爱只能以血体现深度,有些情只能以血洗刷罪孽。也许你能看到会心的微笑,也许能看到渭然长叹的遗憾,也许能看到蓦然回首的追忆,也许能看到难以置信的离奇……也许还有愤怒,也许还有温馨,也许还有痛快淋漓的舒畅。也许,你看到的只是麻木的冷漠。生命旅途的真理是什么,有太多。为什么这么多?因为人生旅途里根本不存在唯一绝对正确的真理。”这是兰大给出的本书简介,比起一些如同小学生水平大体概括剧情的简介更晦涩,比起YY文二三十余字便充满王者气息的简介更平淡。即便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读完,依然不知道这本书想要干什么,故事将会如何展开,等真正去读,才发现这简介给的实在贴切。
有些爱只能以血体现深度,有些情只能以血洗刷罪孽。前一半说的是李茵,后一半讲的是林青。李茵的故事从开始便注定是悲惨的,高高在上的李家身份注定了子女们无法像常人一般追求爱情,李茵与陈依感情的开始就是那么虚幻,陈依用不寻常的办法追求不寻常的人,但是交往后的一切都像一场梦,即便真的做过,在陈依脑海里也只是一场梦,那是个醒来见不到的人,那是个永远打不通的空号。即便发现自己存起来的零花钱正好少了梦中的车费,可一切又那么虚无。最后,就连李茵的死,也死在了梦里。陈依的第一人格,也死了,死在了梦里。从此陈依再不是少年,那个纯真青涩的少年跟随着心爱的人一同死在了马路拐角,在大雨磅礴中喷涌鲜血。萧乐的出现则是将陈依拉回现实,书中所有的女性,我认为萧乐是最现实最可能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她有着明显的普通人的优点和缺点,结果也很明显,她拥有着普通人的悲哀,她像个小丑,又像个英雄。林青给了陈依第二人格的成长以原始动力。这个女人明显和普通人不一样,甚至和李茵这样的人也不一样。她好像人生这场戏中游离于剧本之外的人,缺又好像是真正的女主角。林家庞大的资金和成熟的家教,AN的力量,非凡的读心术,这些都造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林青。巧的是,林青爱陈依,生活中他们在一起,战斗时他们依然在一起,因为读心术所以林青理解他,因为爱所以林青包容他。陈依和林青就像是神话中战神与美神的完美爱情,(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是玛尔斯和死亡祭司)虽然不切实际但又令人向往。可惜,林青的结局,是用自己的血,去洗刷了罪孽。陈依第二人格,也死了。有一次林青杀人时,被杀者认出了她的招数,在喉咙被隔开的最后时间震惊林青的身份,林青说这最后时刻是留给你思考自己的过往的,没想到被用来如此浪费。林青临死前,再没有来得及说一个字,没有催人泪下的“我爱你”,也对陈依说出那句没说出口的“对不起”。没了,就这么没了,就像是抽烟时吐出的烟雾,刚出口时还浓郁,来一阵风,便没了,抓不住,也追不回,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流走。李茵死了,林青也死了,不管是多么厉害多么特别的人,就这么没了,好像是大海里蒸发了一滴水,时间依然在走,太阳依然东升西落,人们任旧朝九晚五。最后许情举枪对准陈依让他跟她回去的时候,陈依说“开不开枪我都谢谢你。”。活,有活的牵挂,死,有死的解脱。然而人生可悲的就是,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该死还是该活。
如果有人要我用一个字来概括《情与血》,我要用“哀”,而不是悲。此书难得的就是每个人物的形象、人生都刻画的如此充分,虽然是构建在一个虚无的世界,可是又那么有血有肉。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哀。钱金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活出自己。王福为情义所活,为情义所死。李心,在李茵死后,在就没了自己。遥遥,路遥,黑刃,十三师娘,张涟,李心,林青,萧乐,孙小云等等等等几乎所有人,也许最终结局是好的,但人生总是有独特的哀。文中有言“幸福就是跟别人的悲剧对比后的庆幸”,这是多么无奈的一句话,幸福本该是个人意向的达成所带来的满足感,可是人活着,有谁能真正做到所想即成拥有真正的幸福呢?我们只能和别人的悲剧对比,才不让自己活得太难过。读了《情与血》,也许能觉得自己现在还算幸福吧。
“其实人生如梦。人往往身在 梦中而不知,只有醒来后才会为 梦里的心情感到荒唐,因为醒来 才知道梦中一切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害怕,欢喜之类的感情根 本没有必要。那如同对着空气惊 恐尖叫或兴高采烈。 那不是神经病才会做的事情 么? 然而真实又是什么呢?真实 就是相信的东西。身处梦中而不知梦则为真,不是梦的现实同样 经不起怀疑和否认的判决。 感觉就是一种人们自我欺骗 的东西,它是一种催眠。所以爱 结束后可以变成反目的恨。只因 为把过去相信的感觉全部否决了。区别其实仅此而已。 既然仅此而已。那么感觉当 然可以制造,人可以被不自知的 感觉欺骗而坚信,当然也可以欺 骗自己而坚信。”谈论大家所共享的这个世界太大,这种任务总是交给科学家。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一个世界在不同人眼中截然不同,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世界作用于人,人作用于世界,你心中信念的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样的。兰大的书一向强调个人的信念。书中很有对比性的,就是陈依本是一个冷静如机器般对待事情的人,但是却为了总门当初的正义而动容,也曾为了兄弟情谊不惜惹火烧身。不是因为这个世界,陈依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而是陈依怎么坚持,他才会怎么对待这个世界。在我看来,本书的三个骨架便是,人间情,罪之血,心中道。《情与血》从来不是什么都市爽文,它只是一个平行宇宙下的故事,是许多人交织出的悲剧。最后附上本书末陈依所说的话,让这篇读后杂谈在悲哀中结束吧。“今生若死只愿归于虚无因自知成不了佛不达不堕奢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