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父母写给省长的信
谌省长:
您好!
我是一名高一汉族学生家长,虽然我的孩子要2020年参加高考,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贵州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变化调整,结果却是越来越让我们失望。
拿我的孩子来说,他亲眼目睹了和他从幼儿园一起读上高中的同学,因为那些同学是少数民族身份,在中考时有加分(贵阳加5分),那时,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有一天他回家来说“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很优秀,再加上他们还有“贵族血统”,中考能加分,我好羡慕他们啊”!我和他爸爸教育他说“国家的政策有他的道理,你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你自己就行”。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尽量用正能量的东西去影响他,因为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哪有绝对的公平?我们一直都认为,贵州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会随着高考改革、高校扩招、我省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会有大的调整,因为这个连有些少数民族家长都感到愧疚的事情,难道政策制定部门没有看出来吗,我相信不会的。但是从我孩子上幼儿园到现在,整整13年过去了,我看见的是每年高考少数民族身份考生越来越多,占的比率越来越高,我看见的是一则又一则“家庭条件和受教育条件都很好的少数民族身份考生,上了状元、探花、榜眼等……”的新闻,但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加分政策却迟迟没有改变。
2020年,我的孩子将参加高考,和他同班的非汉族孩子有的可以加20分,有的可以加10分,其中加10分的孩子家长还在想办法改户籍,力争2020年孩子能加20分,这对于我们汉族身份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内心是痛苦而又苦涩的。我经常妄想,自己有一个少数民族的祖先该有多好,那样就可以马上把我的孩子改成少数民族身份,能帮我的孩子不歧视自己汉民族身份,也就能投入到那庞大的加分阵营里,您看,这么可笑的想法都有。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也是一名普通的母亲,我一直希望自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公平地争取到自己的前途,但是,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却是这么难这么难!我想不明白,在一个教室受同样教育孩子,为什么有的可以凭借少数民族身份让排名上升几百位甚至上升几千位;我想不明白,我高考的时候,一个班甚至一个学校最多只有一两个少数民族考生,现在怎么有那么多那么多需要加分的少数民族考生?我想不明白,一个影响几十万人前途命运的政策行使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你要比可以加分的同学更加刻苦,更加拼命,更加优秀,国家不会让老实拼搏的人吃亏的。但是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的,他有自己的感观和认知啊,我们最担心的是在他脑子里形成“在贵州刻苦学习不如改成少数民族身份”的观念,不再热爱自己的家乡,不再相信公平、诚信、善良......核心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的孩子说“那些有着\\'贵族血统\\'小伙伴的幸福是加分加出来的,我的幸福才是奋斗出来的。”
您是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是从基层干起来的父母官,知道我们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省份,也知道多年前考上大学,不管是对于少数民族同胞还是汉族同胞都是多么的不易!也知道,多年前国家照顾加分,使边远落后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后能受高等教育是多么美好的愿景。但是您知道吗,这种美好,过了40年,如今并没有降临到您我心中认为的那些孩子身上,而是降临到了那些早已脱离了贫穷落后、只是有着少数民族身份的后代身上。世袭的身份加分,时间超过革命烈士之后代。同时,一刀切的加分政策,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民族隔阂...... 我想,这些都是与政策制定之初衷相背离了吧。
我曾去过我们省的很多县:有的县很重视教育,其高中教育水平和省城相差并不大;有的县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些,但都没有我读书的时候那么大的差距;有的州市区的高中,教育水平还远远高于省城的某些中学;而省城的有些高中更不用说,有着全省最好的教育资源……在这些不同环境里就读的少数民族孩子,我们省的加分政策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只要是少数民族身份的考生都加分,不分学籍,只看户籍,导致今年43%(家长测算)的考生加民族分,其中的16万多人加20分!有人预计明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将突破全省考生的50%!……但是,您知道这么多加分的考生中,真正需要加分才能上大学的考生有多少吗?很少很少!您知道这个政策能让几人感知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吗?很少很少!您知道这个政策又有多少人感到雪上加霜的严冬吗?几十万几十万!您知道高考加分对于那50%普通汉族家庭出来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吗?——无情的碾压!残忍的心理伤害啊!这种碾压和伤害将伴其一生,其影响远远大过经历高考的艰辛!
您是贵州的父母官,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我们同是贵州的建设者,我们在不同的岗位,都在“撸起xiuzi加油干”,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和贵州几十万汉民族身份的孩子能受到省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让他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成长,迎接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重
谌省长:
您好!
我是一名高一汉族学生家长,虽然我的孩子要2020年参加高考,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贵州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变化调整,结果却是越来越让我们失望。
拿我的孩子来说,他亲眼目睹了和他从幼儿园一起读上高中的同学,因为那些同学是少数民族身份,在中考时有加分(贵阳加5分),那时,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有一天他回家来说“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很优秀,再加上他们还有“贵族血统”,中考能加分,我好羡慕他们啊”!我和他爸爸教育他说“国家的政策有他的道理,你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你自己就行”。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尽量用正能量的东西去影响他,因为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哪有绝对的公平?我们一直都认为,贵州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会随着高考改革、高校扩招、我省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会有大的调整,因为这个连有些少数民族家长都感到愧疚的事情,难道政策制定部门没有看出来吗,我相信不会的。但是从我孩子上幼儿园到现在,整整13年过去了,我看见的是每年高考少数民族身份考生越来越多,占的比率越来越高,我看见的是一则又一则“家庭条件和受教育条件都很好的少数民族身份考生,上了状元、探花、榜眼等……”的新闻,但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加分政策却迟迟没有改变。
2020年,我的孩子将参加高考,和他同班的非汉族孩子有的可以加20分,有的可以加10分,其中加10分的孩子家长还在想办法改户籍,力争2020年孩子能加20分,这对于我们汉族身份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内心是痛苦而又苦涩的。我经常妄想,自己有一个少数民族的祖先该有多好,那样就可以马上把我的孩子改成少数民族身份,能帮我的孩子不歧视自己汉民族身份,也就能投入到那庞大的加分阵营里,您看,这么可笑的想法都有。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也是一名普通的母亲,我一直希望自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公平地争取到自己的前途,但是,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却是这么难这么难!我想不明白,在一个教室受同样教育孩子,为什么有的可以凭借少数民族身份让排名上升几百位甚至上升几千位;我想不明白,我高考的时候,一个班甚至一个学校最多只有一两个少数民族考生,现在怎么有那么多那么多需要加分的少数民族考生?我想不明白,一个影响几十万人前途命运的政策行使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你要比可以加分的同学更加刻苦,更加拼命,更加优秀,国家不会让老实拼搏的人吃亏的。但是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的,他有自己的感观和认知啊,我们最担心的是在他脑子里形成“在贵州刻苦学习不如改成少数民族身份”的观念,不再热爱自己的家乡,不再相信公平、诚信、善良......核心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的孩子说“那些有着\\'贵族血统\\'小伙伴的幸福是加分加出来的,我的幸福才是奋斗出来的。”
您是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是从基层干起来的父母官,知道我们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省份,也知道多年前考上大学,不管是对于少数民族同胞还是汉族同胞都是多么的不易!也知道,多年前国家照顾加分,使边远落后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后能受高等教育是多么美好的愿景。但是您知道吗,这种美好,过了40年,如今并没有降临到您我心中认为的那些孩子身上,而是降临到了那些早已脱离了贫穷落后、只是有着少数民族身份的后代身上。世袭的身份加分,时间超过革命烈士之后代。同时,一刀切的加分政策,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民族隔阂...... 我想,这些都是与政策制定之初衷相背离了吧。
我曾去过我们省的很多县:有的县很重视教育,其高中教育水平和省城相差并不大;有的县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些,但都没有我读书的时候那么大的差距;有的州市区的高中,教育水平还远远高于省城的某些中学;而省城的有些高中更不用说,有着全省最好的教育资源……在这些不同环境里就读的少数民族孩子,我们省的加分政策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只要是少数民族身份的考生都加分,不分学籍,只看户籍,导致今年43%(家长测算)的考生加民族分,其中的16万多人加20分!有人预计明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将突破全省考生的50%!……但是,您知道这么多加分的考生中,真正需要加分才能上大学的考生有多少吗?很少很少!您知道这个政策能让几人感知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吗?很少很少!您知道这个政策又有多少人感到雪上加霜的严冬吗?几十万几十万!您知道高考加分对于那50%普通汉族家庭出来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吗?——无情的碾压!残忍的心理伤害啊!这种碾压和伤害将伴其一生,其影响远远大过经历高考的艰辛!
您是贵州的父母官,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我们同是贵州的建设者,我们在不同的岗位,都在“撸起xiuzi加油干”,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和贵州几十万汉民族身份的孩子能受到省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让他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成长,迎接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