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相互联系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觉来完成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经常性耳鸣,与别人讲话、交流“小声听不见、大声听不清”,如果老年朋友存在这种情况很可能开始步入“老年性聋”的行列了。实际上,老年性聋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感音神经性聋,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噪声污染比较重的城市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3存在听力减退现象,其中25――30%听力障碍者在65至74岁之间,大于75岁的老人约有45――50%存在听力减退。在日本,从1965年到1994年听力下降的老人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主要表现为对声音的敏感度降低,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对声音定位困难,难以听清别人的讲话,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小声听不见、大声听不清,不能理解人家讲的什么意思。一旦听力减退,老人的社会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古怪,身心受到一定影响,经常感到压抑、孤独、自卑并害怕与他人交往,易发生老年痴呆症,最终影响到生活质量。

在老年性聋患者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助听器改善听力,提高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仅4.5%听力减退者佩戴助听器,89.3%老年性聋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尽管助听器能够改善这部分患者的听力(其比例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占三分之一以上)。当然,佩戴助听器需经专业验配之后才能确定单侧还是双侧佩戴、戴哪种类型或型号的助听器。一般来说,语言频率平均损失35―85dB者可使用,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相似可选配双耳助听器或轮换戴在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差别较大且不超过50dB者,宜佩戴在听力较差耳,若一侧听力损失超过50dB,则应配戴在听力较好侧。随着助听器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提高,近年来许多助听器产品已经改为数字式,数字编程产品可以避免的过度放大,同时减低了对环境噪声的放大作用。借助于合适的助听器产品,听力减退的老年人又可以回到以前的社交圈中,参加家庭和社会交往。

在老年性聋患者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助听器改善听力,提高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仅4.5%听力减退者佩戴助听器,89.3%老年性聋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尽管助听器能够改善这部分患者的听力(其比例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占三分之一以上)。当然,佩戴助听器需经专业验配之后才能确定单侧还是双侧佩戴、戴哪种类型或型号的助听器。一般来说,语言频率平均损失35―85dB者可使用,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相似可选配双耳助听器或轮换戴在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差别较大且不超过50dB者,宜佩戴在听力较差耳,若一侧听力损失超过50dB,则应配戴在听力较好侧。随着助听器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提高,近年来许多助听器产品已经改为数字式,数字编程产品可以避免的过度放大,同时减低了对环境噪声的放大作用。借助于合适的助听器产品,听力减退的老年人又可以回到以前的社交圈中,参加家庭和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