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2是玉友提供的圖片.圖3...4是我的圖片
圖1..2在玉質與色澤的沁色已令人懷疑了.但最重要的是刀工無古樸的神韻.就拿圖2..3來比較.已可比出所謂古樸神韻角度的不同.或許有人會說.高古會因鈣化被破壞的因素而無角度感覺.那也沒錯.但是.當一件玉器每個部位是每個部位都是不明確的樣子.每個部位包含玉質沁色都不明確.都很容易仿制.如何說服他人?
何況我還能指出部份令人懷疑的地方.
就如圖1...4來比較.已可清楚圖1.的陰線就是一種不明確.仿古件大多都是這種圖1的樣子.這也不是說圖4尖角的感覺.現代就無法仿..現代也會仿.只是難度高.而且一件玉器要仿這麼多老陰線的感覺.目前沒有..所以仿古的人.喜歡仿素器容易多了.這也是我常說的素器難斷代..最好不要買.除非想研究.那也要便宜的買來學習.
回到話題..或許有人認為我拿明清件來比對圖1...2類似所謂高古玉器.就已不倫不類.....但我認為我只是用來解說古玉本身會因年代久遠而自然產生的一種角度感.高古玉器陰線也會因為手刻工所刻出的陰線.經過年代久遠而自然產生尖角感.當然不包含陰線有古代2次修磨的.但是.就算高古有做2次修磨.那也應該會留下我所說的角度感..玉友所提供的玉器圖片都找不到古樸的角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