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德国与英法不同,在中世纪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962年鄂图一世所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实质是封建领地的集合体,帝国皇帝徒有其名。12世纪至15世纪,德国封建割据的分裂情况反而更加严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德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德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公社制保存甚久。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边境上,仅只形成少数地方性市场,以中介性的对外贸易为主,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没有形成像英国伦敦、法国巴黎那样的全国经济、政治中心和统一的民族市场。德国多数城市不是王权的重要支柱,而仍从属于各自为政的诸侯割据势力。德国各地公爵、诸侯权势极大。多年来德国北部封建主的注意力集中于向东扩张,而德皇则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在对意大利的战争上,这对德国的中央集权也产生不利影响。德国皇位历来盛行选举制,各地权贵互争帝位,矛盾重重。为了争取当选,不得不对诸侯让步,因此经过一次选举,皇帝的权力就相对削弱一次,这和英法两国王位世袭制,是不相同的。
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的侵略 1138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登上德国历史舞台,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①统治时期(1152~1190年),达到极盛。
腓特烈一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从1153年到1186年,先后六次入侵意大利,一方面是去掠夺意大利的财富,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罗马教皇势力,提高皇帝威望。1153年他首次进军意大利的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乃采取安抚权贵的策略,同德国最强大的诸侯萨克森公爵“雄狮”亨利和解,把巴伐利亚领地归还于“雄狮”亨利,并承认他在易北河外新征服地区的特权,包括主教任命权在内。不过,附有一个条件,要求“雄狮”亨利必须在军事上对德皇给予支援。腓特烈一世在进军意大利途中,恰好接到了罗马教皇尤金三世的控告信。因当时布里西亚的教士阿诺德领导人民夺取了城市政权,重新选举56名元老院议员和两名执政官,甚至主张教会放弃领地、恢复使徒简朴生活。罗马教皇呼吁德皇迅速出兵镇压阿诺德领导的起义,教皇允诺在德皇率兵将叛乱平定后,立即为腓特烈一世加冕,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国皇帝趁此时机,星夜兼程向罗马进军,由于罗马一些贵族的叛变,起义被镇压,阿诺德在逃亡途中于图斯齐亚边境被捕,送交教皇后以“异端”罪被判处绞刑。这时新任教皇阿得里安四世向腓特烈提出一个侮辱性的条件,即在教皇下马时,皇帝必须为他牵缰扶镫,腓特烈大怒。加冕典礼拖延到1155年6月15日才举行。
1158年腓特烈带领10万大军第二次进侵意大利,主要是为了消除北意米兰等城市的反抗。11月,他在隆加利亚大会上宣布皇帝拥有征税、驻兵、铸币和委派城市总督的特权,并取消城市自治,这些措施给帝国带来3万镑的收入。1159年当皇帝试图向米兰委派市长时,遭到市民的坚决反对。皇帝下令围攻,经过两年的苦战,1162年米兰沦陷,八个参议官和几百个贵族麻衣赤足来到腓特烈的军营中,吻足请罪。腓特烈下令把米兰大部分居民赶出城外,并在城市中心广场上犁出深沟,撒上盐,使它成为寸草不生的土地。他还命令士兵砍下俘虏的头,像球一样踢来踢去。腓特烈踌躇满志,在发布文告时曾这样称呼自己:“上帝所加冕的、伟大与和平的使者,光荣的胜利者与帝国不断的扩大者,罗马人的皇帝腓特烈”。
然而这种胜利局面未能持久。1159年亚历山大三世当选为教皇后,坚决主张教权高于皇权,意大利城市也站在教皇一边。在教皇赞助下第一次组成伦巴底城市同盟。腓特烈怒不可遏,1160年在巴维亚宗教会议上,宣布废黜亚历山大三世,另立威克脱四世为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不甘示弱,宣布革除腓特烈教籍,然后退居法国,在教会史上第一次出现两个教皇对峙的局面。腓特烈在1163~1164年,对意大利发动了第三次远征。1164年教皇之一威克脱四世死,另一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回到罗马。1166年,腓特烈第四次向意大利进军,教皇仓皇出走,罗马又被攻占。但英勇的伦巴底诸城于1168年重新恢复了伦巴底同盟,各城居民奋起反抗,加上瘟疫流行,腓特烈军中死了两千多骑士,红胡子腓特烈身陷重围,连军旗和自用盾牌均为敌获,他化装成一个农民,逃回国去。
962年鄂图一世所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实质是封建领地的集合体,帝国皇帝徒有其名。12世纪至15世纪,德国封建割据的分裂情况反而更加严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德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德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公社制保存甚久。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边境上,仅只形成少数地方性市场,以中介性的对外贸易为主,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没有形成像英国伦敦、法国巴黎那样的全国经济、政治中心和统一的民族市场。德国多数城市不是王权的重要支柱,而仍从属于各自为政的诸侯割据势力。德国各地公爵、诸侯权势极大。多年来德国北部封建主的注意力集中于向东扩张,而德皇则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在对意大利的战争上,这对德国的中央集权也产生不利影响。德国皇位历来盛行选举制,各地权贵互争帝位,矛盾重重。为了争取当选,不得不对诸侯让步,因此经过一次选举,皇帝的权力就相对削弱一次,这和英法两国王位世袭制,是不相同的。
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的侵略 1138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登上德国历史舞台,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①统治时期(1152~1190年),达到极盛。
腓特烈一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从1153年到1186年,先后六次入侵意大利,一方面是去掠夺意大利的财富,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罗马教皇势力,提高皇帝威望。1153年他首次进军意大利的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乃采取安抚权贵的策略,同德国最强大的诸侯萨克森公爵“雄狮”亨利和解,把巴伐利亚领地归还于“雄狮”亨利,并承认他在易北河外新征服地区的特权,包括主教任命权在内。不过,附有一个条件,要求“雄狮”亨利必须在军事上对德皇给予支援。腓特烈一世在进军意大利途中,恰好接到了罗马教皇尤金三世的控告信。因当时布里西亚的教士阿诺德领导人民夺取了城市政权,重新选举56名元老院议员和两名执政官,甚至主张教会放弃领地、恢复使徒简朴生活。罗马教皇呼吁德皇迅速出兵镇压阿诺德领导的起义,教皇允诺在德皇率兵将叛乱平定后,立即为腓特烈一世加冕,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国皇帝趁此时机,星夜兼程向罗马进军,由于罗马一些贵族的叛变,起义被镇压,阿诺德在逃亡途中于图斯齐亚边境被捕,送交教皇后以“异端”罪被判处绞刑。这时新任教皇阿得里安四世向腓特烈提出一个侮辱性的条件,即在教皇下马时,皇帝必须为他牵缰扶镫,腓特烈大怒。加冕典礼拖延到1155年6月15日才举行。
1158年腓特烈带领10万大军第二次进侵意大利,主要是为了消除北意米兰等城市的反抗。11月,他在隆加利亚大会上宣布皇帝拥有征税、驻兵、铸币和委派城市总督的特权,并取消城市自治,这些措施给帝国带来3万镑的收入。1159年当皇帝试图向米兰委派市长时,遭到市民的坚决反对。皇帝下令围攻,经过两年的苦战,1162年米兰沦陷,八个参议官和几百个贵族麻衣赤足来到腓特烈的军营中,吻足请罪。腓特烈下令把米兰大部分居民赶出城外,并在城市中心广场上犁出深沟,撒上盐,使它成为寸草不生的土地。他还命令士兵砍下俘虏的头,像球一样踢来踢去。腓特烈踌躇满志,在发布文告时曾这样称呼自己:“上帝所加冕的、伟大与和平的使者,光荣的胜利者与帝国不断的扩大者,罗马人的皇帝腓特烈”。
然而这种胜利局面未能持久。1159年亚历山大三世当选为教皇后,坚决主张教权高于皇权,意大利城市也站在教皇一边。在教皇赞助下第一次组成伦巴底城市同盟。腓特烈怒不可遏,1160年在巴维亚宗教会议上,宣布废黜亚历山大三世,另立威克脱四世为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不甘示弱,宣布革除腓特烈教籍,然后退居法国,在教会史上第一次出现两个教皇对峙的局面。腓特烈在1163~1164年,对意大利发动了第三次远征。1164年教皇之一威克脱四世死,另一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回到罗马。1166年,腓特烈第四次向意大利进军,教皇仓皇出走,罗马又被攻占。但英勇的伦巴底诸城于1168年重新恢复了伦巴底同盟,各城居民奋起反抗,加上瘟疫流行,腓特烈军中死了两千多骑士,红胡子腓特烈身陷重围,连军旗和自用盾牌均为敌获,他化装成一个农民,逃回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