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河北省高考改革启动年,
9月1日新入学的高一新生,
将会面临文理不分科“6选3”式的新高考!
不出所料——
作为“新高考”的预演或前奏,
刚刚结束的2018年高考出现重大变化:
不仅是阅读量和试题思辨性的提升,
还有命题方式和考试导向的深刻变革:
引导高考选拔走出“强化应试”的泥沼,
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从“做题”到“做人做事”!
综合2018年各科目高考试题来看,
高考出现了哪些新导向?
首先、彰显价值导向,凸显时代精神!
高考命题对时事热点的态度,
从回避走向关注,
从关注进而发展到深入思考、思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从取材广泛的思辨型议论文
到主题明确但立意宽泛的“中国关键字”
再到主题明确、同时体现深刻思辨性的
“给2035年的他写一封信”,
三年难度连升三级,
价值导向明确、思辨性突显,
在以往的高考中实属罕见!
其次、增强文化浸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是近年来文化教育界的热点趋向,
也是国家教育理念的重要导向。
逐步落实到高考之中,
就是对于传统文化考察的强化——
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7题
呈现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
Ⅲ卷第26题叙述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
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及认识能力。
再次、注重联系实际、强调灵活考查,
践行“学以致用”、要求“真懂会用”
“新高考”聚焦能力考查,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发展综合素质,
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所以考题尤其注重联系实际,
提倡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如: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
全国Ⅱ卷第24题以烟花弹的爆炸和上升、
轻微交通事故为情境,
考查学生运用重要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新高考还要体现创新意识,
鼓励主动思考,学会创造。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2题
材料选取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小说的情节不仅能够反映出
新航路开辟和大航海时代殖民扩张、
奴隶贸易等重大史实,
也折射出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等许多历史文化现象。
学生可从多个角度入手发现历史问题,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进行思维发散。
面对“新高考”到来的一系列变革,
我们的孩子作为即将迎战高考的高中生,
需要从哪些方面应对呢?
↓↓↓
备战新高考,
高中生请注意——
回归课本、活学活用
高考试题面临巨变,
受直接影响的就是高中生!
尤其是现在的即将进入备考状态的高二学生,
分析2018年高考、展望2019年高考,
应该做哪些备考策略的调整呢?
首要的一点就是近两年考题的形式变化很大,
再用“死记硬背”、 “题海战术”的方法备考,
肯定是要吃亏的!
考题虽然是千变万化,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高考的根本依据就是课程标准和课本,
所以在最后的备考阶段回归课本、回归基础,
从根本上理清知识脉络、梳理知识盲点,
是特别重要的备考提醒和方法!
面对“新高考”,
你有哪些想法、看法?
9月1日新入学的高一新生,
将会面临文理不分科“6选3”式的新高考!
不出所料——
作为“新高考”的预演或前奏,
刚刚结束的2018年高考出现重大变化:
不仅是阅读量和试题思辨性的提升,
还有命题方式和考试导向的深刻变革:
引导高考选拔走出“强化应试”的泥沼,
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从“做题”到“做人做事”!
综合2018年各科目高考试题来看,
高考出现了哪些新导向?
首先、彰显价值导向,凸显时代精神!
高考命题对时事热点的态度,
从回避走向关注,
从关注进而发展到深入思考、思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从取材广泛的思辨型议论文
到主题明确但立意宽泛的“中国关键字”
再到主题明确、同时体现深刻思辨性的
“给2035年的他写一封信”,
三年难度连升三级,
价值导向明确、思辨性突显,
在以往的高考中实属罕见!
其次、增强文化浸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是近年来文化教育界的热点趋向,
也是国家教育理念的重要导向。
逐步落实到高考之中,
就是对于传统文化考察的强化——
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7题
呈现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
Ⅲ卷第26题叙述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
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及认识能力。
再次、注重联系实际、强调灵活考查,
践行“学以致用”、要求“真懂会用”
“新高考”聚焦能力考查,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发展综合素质,
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所以考题尤其注重联系实际,
提倡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如: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
全国Ⅱ卷第24题以烟花弹的爆炸和上升、
轻微交通事故为情境,
考查学生运用重要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新高考还要体现创新意识,
鼓励主动思考,学会创造。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2题
材料选取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小说的情节不仅能够反映出
新航路开辟和大航海时代殖民扩张、
奴隶贸易等重大史实,
也折射出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等许多历史文化现象。
学生可从多个角度入手发现历史问题,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进行思维发散。
面对“新高考”到来的一系列变革,
我们的孩子作为即将迎战高考的高中生,
需要从哪些方面应对呢?
↓↓↓
备战新高考,
高中生请注意——
回归课本、活学活用
高考试题面临巨变,
受直接影响的就是高中生!
尤其是现在的即将进入备考状态的高二学生,
分析2018年高考、展望2019年高考,
应该做哪些备考策略的调整呢?
首要的一点就是近两年考题的形式变化很大,
再用“死记硬背”、 “题海战术”的方法备考,
肯定是要吃亏的!
考题虽然是千变万化,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高考的根本依据就是课程标准和课本,
所以在最后的备考阶段回归课本、回归基础,
从根本上理清知识脉络、梳理知识盲点,
是特别重要的备考提醒和方法!
面对“新高考”,
你有哪些想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