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滚蛋吧 关注:29贴子:303

我的焦虑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闲聊:
其实一直就有这个想法,把自己对于焦虑的一些看法、心得写出来,让更多的焦友看到,虽然不一定能对焦友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是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睡觉,慢慢写)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11 00:05回复
    我郁闷,看贴吧也有好几年了,我居然不知道贴吧不能占楼编辑
    好吧,只是如果有人看到这篇帖子会有点崩溃。
    接着上面的说,我想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到一些焦友,哪怕有一个也好,但是一直就是不能开始行动,除了自己懒以外,还有一小部分原因就是当我暂时摆脱焦虑后,回归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圈子,空闲时间就会被一些其他事情慢慢的填充,关注焦虑圈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但是这次这个愿望一直存在于自己脑海,我觉得如果不写我会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焦虑病人不能接受任何自己想办也能够办到的事情却不却办的情况发生笑话而已。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11 20:07
    回复
      2025-05-12 15:34:46
      广告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7-11 21:00
      回复
        来说说我眼中的焦虑:
        首先要说的是按照现在医学对于焦虑的研究,只能说有一个基本一致的说法,但是也存在一些异议。毕竟现在医学对于脑神经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太少太少了,也许我们现在认为的真理不就的将来就会被推翻。
        焦虑症或者书面说法焦虑障碍,现在因为各个区域和领域的不同划分标准也不同。这个帖子里就统一按焦虑症的说法,其主要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焦虑抑郁混合障碍这类众多焦友比较广泛的类型。
        关于焦虑症的起因大部分都是以下两种:
        一:长期负面情绪的积累
        二:突发性强烈的惊恐障碍爆发
        然后让身体和神经处于一种低应激状态,引起植物神经紊乱或者叫自主神经 ,加上一些身体内分泌失调,就造成了焦虑症。
        症状:
        其实症状应该是分成两个部分心理和躯体
        关于躯体症状因为太多了我就不具体写了,大家可以自行了解。按照一个给我看病的医生的说法就是“除了头发,全身没一个地方舒服😊”。
        心理:多疑、过份焦虑、特定恐惧、强迫思维等等。说到心理症状,其实很大一部分焦友是忽视了的,因为很多焦虑时的心理活动情绪表现很多正常人也会有造成不易区分,加上躯体症状更直观的体会,这就造成了被忽视。其实在治疗的过程中忽视心理症状会让你走很多弯路,比如过份关注于躯体症状的治疗、躯体症状消失后自主的停药或者减药、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滥用等等。
        治疗方法因为内容太多,就在下面一楼写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7-12 22:52
        回复
          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还是要开始闲聊
          第一个话题:焦虑症不正规治疗(正规治疗包括药物和心理治疗)到底会不会好
          首先我可以很肯定的说能好,但是几率很小很小,根据自身焦虑症轻重情况、所处工作生活环境、焦虑症期间各种突发事件,这个几率上下浮动,但是绝对不高,所以我的建议还是接受正规的治疗而且越早越好。
          第二个话题:我该选择药物还是心理治疗
          先说心理治疗吧!说到心理治疗就要先说我国现在心理治疗的环境,正规的心理治疗机构三线城市以下基本没有。一二线城市正规的机构心理治疗的费用也会让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焦虑望而却步。然后就是一些私人性质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和一些不知道怎么拿到心理咨询师证的单干人员(请注意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区别,不知道自行百度,至于监管只能呵呵),加上心理治疗无法规范的确定有效性,所以我建议各位焦友如果选择心理治疗一点慎重。在这里并不是说心理治疗不好或者无效,而是找一个好的心理治疗师很难。
          然后就是药物治疗,这里的药物主要包括五朵金花、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米氮平、黛力新(不推荐),不包括各种中药特别是各种有特效的中成药。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规范的过程,长期是指时间长基本都是按年计算,极少情况也会需要终身服药;规范是指焦虑药物服用有严格的规范,不规范的服药可能效果为零,所以一开始服药一定按时按量不要私自停药减药换药。
          睡觉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13 23:44
          回复
            一到周末出去玩了一天,又停下来了。我都对自己无语了
            上面说到治疗方法的选择,我要说一个非常好玩又在焦友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焦友中有那么一部分,躯体症状或者惊恐一发作就喜欢去医院找安全感,做完一堆检查拿了一堆药,回来一看药物说明书或者知道抗焦虑药物有前期反应又或害怕西药的副作用,又把自己吓得不敢吃药。还自己为自己找借口,比如焦虑症没有实质性病变其实我没有病、焦虑症是心理问题不是病不吃药也能好,然后又不愿意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每天看看贴吧,聊聊焦友群,学习着无数的不吃药也不心理治疗的康复经验,期待着自己那天就这样康复了
            每一个焦虑症的无治疗康复,对于个人的思维认知情况、所处生活环境、亲人朋友态度、焦虑期间一些突发情况都要有一些机遇巧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这个真的不适合每一个人。举个例子吧,一些焦友认定自己的焦虑就是因为身体太虚弱了,然后通过每天的锻炼,调节作息时间,然后就康复了。然而你去对一些长期保持锻炼身体非常棒的焦友说,焦虑是因为身体太虚弱了,多锻炼就好了,他会觉得你是在搞笑。
            我接触过一些焦友,躯体症状已经非常严重了,连正常的工作都没有办法,每天闲在家里无所事事好多年。你告诉他你现在这个情况需要吃药了,他却告诉你“不吃”我要靠自己扛过去,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我接触的大部分焦友年龄都在20-40岁,20-40啊大哥,人生中最黄金的时间段,不用来好好享受人生,却因为焦虑浪费了。。。
            写完上面那段,作为一个曾经或者以后还是的焦虑症患者,心里有点沉重。没有经历过焦虑的永远不会体会到那种痛苦,不只是躯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这里有一段话,我打好又删了)。
            说了这么多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我个人还是推荐药物(正规三甲医院心理卫生科、神经内科或者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然后有条件最好能同时接受心理治疗。
            再然后就是自我的心理学习,因为很多心理质询不太靠谱,焦友圈的各种大神、各种报团取暖也不太靠谱。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心理治疗太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吧,以上的都不是主题,主题在下面。以后的帖子都是我的个人心理学习体会,我会慢慢写出来,该如何选择要各位有缘看到这篇帖子的焦友自己抉择。认知科学发展到现在都还不能成为一门实证科学,心理治疗说通俗点就是有点玄乎,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确定它是否有效。我会把我接触到的一些心理疗法和焦虑有关的一部分体会写出来,我希望只是一个引导而不是什么康复经验。
            其实我非常的不靠谱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18 23:27
            回复
              刚才自己看了一遍,快把自己逗笑了,这个真的不是我写的
              还是应该在下次焦虑复发的时候来写,没焦虑完全就不会把心用在这个上面,每天抽点时间来写,就像完成一样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敷衍了事。哎,接着写吧,开了头怎么也要有个结尾。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7-19 22:07
              回复
                心理治疗!!!
                当我对心理治疗有一定了解后我就一直有一种疑惑,心理治疗真的有效吗?我们到底是焦虑自然康复后心理治疗调理情绪然后自然放松还是经过心理治疗好焦虑后情绪自然放松,有人能回答我吗?(旁白:这里没人)哈哈哈,无实证学科的悲哀。。。
                说上面的话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我们也许并不一定需要一个成规范的心理学疗法,按现在的焦虑症治疗方法药物也好、心理治疗也好,好像都是一个目标维持你的心境稳定。避免过激情绪对神经的重复伤害,然后让神经缓慢自愈(我自己猜的,爱信不信)。就像认定焦虑是因为自己身体虚弱缺少锻炼,然后靠锻炼实现焦虑康复的那一部分人。首先就认定了自己焦虑的原因,将焦虑在他们心目中的定位转化为一种实质性的病变(身体虚弱),然后当躯体症状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心境就会比较平稳(想想你会害怕因为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吗),避免过激情绪对神经的二次伤害。当然这种形式只适合一部分人,因为焦虑期间我们很多的情绪是不可控的,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轻重这个不可控范围上下浮动。就像自我心理暗示(比如当躯体症状发作时,自我暗示我没其他病就是焦虑症的躯体症状),有些人可能情绪很快就能稳定下来,有些人就完全没用。(那些跑步恢复的应该算心理自我肯定也叫自我感觉良好,比暗示还难,我比较理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7-20 23:28
                回复
                  2025-05-12 15:28:46
                  广告
                  下面的是主题:
                  先说什么了?写得这么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也很乱,看的书多了,各种莫名其妙的理论接触太多,自己对焦虑症的定义也慢慢的模糊。想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感觉有些又有一点离经叛道(就像上面一楼的一句话,是什么?自己找呗)。
                  来吧
                  认知融合:
                  最早接触这个词语是在一本关于ACT(接纳承诺疗法)类的书籍,它的原意好像是思想支配行为。
                  认知、融合、思想支配行为,结合焦虑中的自己,能想到什么?
                  每一个亲身体念过惊恐发作、濒死感的焦友都会把我生病了非常严重随时都可能死亡这个认知深深的融合进自己的思维,就算通过多次的全身检查也无法让自己完全否定这个认知(医疗检查哪有亲身体念印象深刻,检查不出来是因为医院水平太差,哎,疑病),伴随着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惊恐发作、躯体症状出现,再为这个认知加上更多的标签,然后支配你的行为:我上次独处的时候惊恐发作了(不能独处);我上次运动时出现了躯体症状(不能运动);我吃饭时出现躯体症状了(一吃饭就害怕)等等等等。随着标签的不断增多焦虑就开始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然是周末,也扛不住了,睡觉。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21 00:27
                  回复
                    哎呀呀,哎呀呀。不想写啊,不想写。那我还是写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7-22 22:11
                    回复
                      上面说到认知融合,下面就来说说它的好伙伴经验性回避。
                      经验回避:
                      为什么要回避?因为不想接纳或者面对,回避却是让我们最快的暂时摆脱困境的方法。
                      我们回避什么?对于焦友来说回避的就是,一些会让你烦心的念头、感受、记忆;会让你难受的情绪如焦虑、恐惧、孤独;加上认知融合后你觉得会让你出现躯体症状的一些社会活动。
                      我说一个焦友的故事,春节了家里要求要回老家过年,从听到这个消息,到他回家那段时间惶惶不安,天天在群里不断的问,我该怎么办啊?我最近躯体症状刚好一点,又要去坐火车,在火车上躯体症状发作了怎么办?因为做了十多个小时火车,躯体症状又严重了怎么办?然后就有群友叫他不想回去就不回去吧,他听了就觉得这个办法还行,马上就去打电话回家找各种理由,最后还是必须的回去,到家后在群里聊天,我问他感觉如何,他说还好,在火车上有几次惊恐都快发作了,他自己平稳了下情绪还是没发作。一个非常正常的焦虑期思维习惯。
                      我们来仔细回味一下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听到要回家,因为认知融合,觉得要长时间坐火车会对自己造成不好事情,然后开始惶惶不安、焦虑、恐惧不断的给自己神经制造压力。然后选择逃避(为了逃避回家给自己带来的思维困扰而逃避回家),失败,而不得不面对,然后平安回家。如果他选择直接面对,是不是能够避免那么多无用的负面情绪而减少对自己精神压力,从而让自己的神经少一些紧绷少一些伤害?再或者他换一种思维,孝敬父母回家过年做为一个为人子女的基本,让自己带着一份期望、一份感恩踏上归程,是不是能让自己感受到一份焦虑症患者非常缺少的愉悦、憧憬。
                      有点沉重了,睡觉。
                      (其实是不太想写了,哈哈哈哈)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7-22 23:26
                      回复
                        涌动的思维:
                        这个话题思考了一会,我觉得我无法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概括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主要是心理疗法很多,然后我接触的基本都是一些译本,翻译得五花八门),大概就是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动思维,正念练习所观察的思维,一些静心、内观所察觉的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大脑莫名其妙抽风一样不停的冒出来的一些想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自动思维是一种基于核心信念(从小到大形成的性格)、中间信念(规则、态度、假设)而产生的思维流,从而利用它来发现我们自身的一些认知缺陷。它是可预见而不可控的,而且我们自己经常不可察觉、忽视,或者经过自我检验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就像一个焦友害怕出门,每当必须出门的时候,脑子第一反应就是害怕,然后他可能选择忽视或者给自己暗示别怕没事。然后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害怕出门。大脑虽然是个骗子但是在一些基于本能的方面它却无比真实。
                        正念、内观、静心对于这样的涌现思维却是另一种态度,它们以一种观察者或者警觉者的角度观察这种思维的产生,以达到自我与思维的隔断,与现实的连接。就是你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自身的思维当中。(说到这里吧,解释起来就要解释很多东西,我在以后会写这部分)
                        当然我也想睡觉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7-23 23:37
                        回复
                          说点题外的,其实刚开始写这篇帖子的时候,构思应该是写我从接触心理治疗类书籍开始的心路历程,从我题目就可以看出来,但是莫名其妙就写偏了,我自己都觉得不满意,但是真的没有心气从新来过。等以后我焦虑复发的时候再来好好的写一次,这个帖子就这样乱七八糟的写完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7-23 23:41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7-24 22:24
                            回复
                              2025-05-12 15:22:46
                              广告
                              出去避暑一周,感觉这个帖子都快荒废了。
                              我写到哪里了
                              该写什么了
                              完全没思路啊
                              有没有人来提醒我一下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7-31 2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