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9,800贴子:73,737,175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宋代,馆阁是一个用于培养特别有潜力官员的机构,馆阁任职的官员在经过培训之后,往往会给予重用。进入了馆阁,就等于进入了官场升迁的一个快车道。
升官发财这样似锦的前程,已经在向欧阳修招手。


IP属地:广东615楼2018-07-11 13:21
回复
    五十一章——与高司谏书
    景祐三年(1036年),吕夷简选用的官员大多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借以来巩固自己的势力。朝中关系盘根错节,吕夷简的势力越来越大,朝中官员都不敢招惹吕夷简。
    当时任开封府尹的范仲淹向吕夷简献上《百官图》,逐一指着上面的官员说:“这个是按照顺序升官的;这个不是按照顺序升官的;这个算公正;这个算私偏……而且官员的任用和罢免,都不应该全部由宰相决定。”
    吕夷简于是向宋仁宗说范仲淹越职言事,引用朋党。范仲淹也赶紧为自己辩解,言辞越发急切,越说越惹得宋仁宗反感,就把范仲淹贬出了朝廷。


    IP属地:广东616楼2018-07-11 13:22
    回复
      范仲淹离开京城时,梅尧臣写了首《灵乌赋》送给范仲淹,劝范仲淹学喜鹊,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遭人白眼,要拴紧舌头,避免引火上身。范仲淹也写了首《灵乌赋》作答,表示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史记》上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一千个唯唯诺诺的人都比不上一个诤谏之士,但是往往诤谏之士都会给自己招来祸患,范仲淹明明深知这一点,却还是执意为之,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是贯穿了范仲淹的整个人生。


      IP属地:广东617楼2018-07-11 13:24
      回复
        集贤校理余靖为范仲淹上言说:“范仲淹因为讥刺大臣便将他贬官。他的言论如果不符合圣上的心意,陛下可以选择听或不听,怎么可以就此论罪!”
        结果余靖的上疏入报以后,也获罪贬官,监察筠州(江西高安)的酒税。
        馆阁校勘尹洙随后也上疏说:“范仲淹忠诚纯洁,臣与他兼有师友之谊,算是范仲淹的同党,现在范仲淹因朋党获罪,臣不能苟且幸免。”吕夷简也将尹洙贬官,监察郢(yǐng)州(湖北省钟祥市)酒税。
        欧阳修与余靖、尹洙都是朋友,他俩这一被贬,欧阳修也坐不住了。


        IP属地:广东618楼2018-07-11 13:25
        回复
          他给谏院的长官左司谏高若讷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直斥高若讷不仅不为范仲淹辩护还落井下石的小人行径。
          这封信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被称之为《与高司谏书》。欧阳修这封信写得相当精彩,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骂人不带脏字,还要把对方骂得毫无反击之力”。


          IP属地:广东619楼2018-07-11 13:26
          回复
            附《与高司谏书》: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IP属地:广东620楼2018-07-11 13:26
            回复
              信的最后,欧阳修又讽刺了一把说:“我还是希望能够有机会把你当作一个贤者来对待,希望你能够履行一个谏官的职责。不过如果你坚持范仲淹品行有亏,那么我现在站出来为范仲淹辩护,那我也等于是范仲淹的朋党,你大可将这封信提交朝廷,给我一个处分,这样也算履行你谏官的职责了。”
              高若讷收到这封信是火冒三丈,他确实也无法为自己辩驳,于是高若讷就真的把这封信交给了朝廷, 欧阳修也因此被贬为夷陵县令。
              馆阁校勘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称赞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而讥讽高若纳,京城里的人都争相传抄这首诗,卖书的人还因此发了一笔小财。连这个时候来京城的契丹使者都买了这诗回国,贴在幽州的馆舍里。


              IP属地:广东623楼2018-07-11 13:28
              回复
                五十二章——明星文人欧阳修(二)
                欧阳修在序、记、论、跋、奏议、诗、词、书信、碑志、祭文都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成为北宋一代文坛巨匠。欧阳修被贬在滁州时,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IP属地:广东624楼2018-07-11 13:31
                回复
                  附《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IP属地:广东625楼2018-07-11 14:04
                  回复
                    我们在饮酒至微醺时,醉眼迷蒙的看着与自己同席的人,恍惚中有种看着众人百态而自己置身事外的感觉,想必欧阳修在写下“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时也是一样的感觉。
                    太守真的醉了吗?当然没有,太守似醉非醉,借着这说法比喻官场,欧阳修置身事外,云淡风轻地看待朝中官员对他及改革派官员的打击迫害。


                    IP属地:广东626楼2018-07-11 14:08
                    回复
                      而在这篇可以称之为“醉翁亭赋”的文章里,行文句式上又有骈文的文学体裁掺杂其中,就成了一篇骈文+散文的文章,这在当时是不合常规的。另外全篇又使用了21个“也”字,显然这也是欧阳修故意为之。
                      作为古文家的欧阳修故意打破常规采用混搭的方式,把各种文体交织在一起,结果就写出了这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由此,欧阳修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散文赋。


                      IP属地:广东628楼2018-07-11 14:08
                      回复
                        赋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体,从先秦到唐代,先后经历了骚赋、辞赋、骈赋、律赋这几个发展阶段。
                        骚赋,也称骚体,起于战国时的楚国,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骚赋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多用“兮”字助语势。
                        辞赋,句式上大多是四个字或六个字,还要修饰文词,开始追求骈偶句式,在声调、音韵、格律上也有要求,骈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辞赋盛于汉,所以也称汉赋。陶渊明的《归来去兮》也是辞赋。


                        IP属地:广东629楼2018-07-11 14:09
                        回复
                          骈赋,是南北朝文学创作的主流势力,也是骈文的全盛时期。骈的意思是马车的两匹马并排,引申为成双成对的意思。骈赋,就是指文章的句式都是成双成对的句式。骈赋的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句式灵活,多用虚词,就像对联串缀成的文章,也讲究一定声律。骈文的美感很强,古人说骈文是“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如张衡所作的《归田赋》就是骈赋。
                          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与骈赋相比,除了对偶工整,在声律方面要求更高,对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唐代进士科举考试命题作赋,除须遵守骈赋对仗声律要求外,还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韵脚字,一般为四言两句八字,即限八韵。唐代文学家王 棨(qǐ) 的《江南春赋》就属律赋。
                          按照这样高的要求,估计现在高考作文满分的考生去了古代科考,十有八九也都会落榜。


                          IP属地:广东630楼2018-07-11 14:16
                          回复
                            因为律赋对声律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形式上就有些呆板和拘谨,削弱了文学表达的功能。欧阳修当年也是通过律赋博取功名的,为此还落榜两次,所以对于过于注重形式却内容不足的律赋深恶痛绝。
                            于是他就大胆的进行革新,他将古文中的一些写作手法运用到了律赋当中,以灵活多变的散文句式打破了律赋过于僵化的特征。
                            一种“骈散兼行”同时又有音律之美的散文赋就这样诞生了。


                            IP属地:广东631楼2018-07-11 14:17
                            回复
                              因为律赋对声律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形式上就有些呆板和拘谨,削弱了文学表达的功能。欧阳修当年也是通过律赋博取功名的,为此还落榜两次,所以对于过于注重形式却内容不足的律赋深恶痛绝。
                              于是他就大胆的进行革新,他将古文中的一些写作手法运用到了律赋当中,以灵活多变的散文句式打破了律赋过于僵化的特征。
                              一种“骈散兼行”同时又有音律之美的散文赋就这样诞生了。
                              宋代文赋的实质是用古文语言写作的具有赋的结构的韵文,所以按照古代传统文论观念来看是赋的一种变体;也有看法认为宋代的文赋既不符合“古诗之流”的要求,又不符合骈偶声律的“俪辞”的标准,实则已不属赋体。
                              欧阳修不仅文章写得好,诗词成就也颇高,还有“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等。


                              IP属地:广东634楼2018-07-11 14: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