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9,052贴子:73,693,956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仁宗篇
四十九章——丁谓倒台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由于赵祯的哥哥都已经夭折,他是真宗唯一长大的儿子,所以帝位自然就属于他了。
宋仁宗赵祯公元1022年登基,时年12岁,公元1063年驾崩,享年54岁。在位41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是宋代获评价最高的皇帝,他性情宽厚,能够接受大臣的直言规谏,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因此有人称其是宋朝第一仁主。


IP属地:广东520楼2018-07-10 21:20
回复
    宋仁宗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在仁宗朝。
    以前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但是雕版费工费时,且又占地方,这对印刷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局限性。但毕升的这项发明在当时并没有被人们多加以利用,古代信息不发达,知道活字排版印刷的人并不多。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毕升死后,他的活字被沈括的随从所得,并加以珍藏。到南宋末年,才有人用这种活字印刷术印成了朱熹的《小学》、《近思录》等书。
    到了19世纪初,安徽泾县的翟金生,按毕升的方法,用了30年时间,才造出十万多个泥活字,毕升在11世纪时发明胶泥活字的艰难可想而知。
    毕升的活字印刷比欧洲约翰·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要早400年,被世界公认为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IP属地:广东521楼2018-07-10 21:21
    回复
      在宋代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知道磁石具有指极性。并且制造了一种称为“司南”的指向仪器。司南的指针像一把勺子,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置于平滑的刻有方位的地盘上。
      但是天然磁石在磨成指针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去磁性,司南的磁性较弱,而它与地盘的摩擦力又比较大,因此,司南的指南效果比较差。到了宋代,人们用天然磁石磨针锋,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具有磁性。
      指南针的发明,迅速被应用于航海。北宋末年的《萍州可谈》及《宣和封使高丽图经》等书都有航海碰到阴雨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的记载。到了14世纪初,指南针才由中国传到欧洲。


      IP属地:广东522楼2018-07-10 21:21
      回复
        宋仁宗当政期间,政府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年间,商业发达,货币需求殷切,成都繁华富庶。早在东汉时,民间就流通使用铁铸的铁钱,铁钱重而且购买力小,如宋初四川使用的小平钱,一匹罗要两万个钱,买一匹罗得挑着一百多斤的铁钱去买,这导致经商的人们叫苦不迭。
        当时成都最负盛名的16家商号合作经营现金保管业务,存款人把钱交给商号,商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条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就称作交子。


        IP属地:广东523楼2018-07-10 21:21
        收起回复
          宋仁宗即位时由于还小,就由刘太后听政,丁谓利用职位之便修改“诏书”,把宋真宗死因归罪到寇准头上,并以此为借口,将朝中凡是与寇准关系好的大臣全部贬出朝廷。
          丁谓想独揽大权,就勾结宦官雷允恭,规定将重要奏章先送丁谓阅过后再送到内宫给刘太后阅览,以达到把持朝政的目的。
          雷允恭主持宋真宗陵地的监管工作,听人说原陵地址往上一百步的风水更好,就想改动陵址。判司天监刑中和对雷允恭说:“山陵往上一百步风水虽好,但恐怕下面有石有水会耽误工期。”


          IP属地:广东525楼2018-07-10 21:22
          回复
            雷允恭不以为然地说:“你都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石有水,况且风水好才是更重要的不是吗?按方位移动墓穴,我骑马回去向太后禀告。”雷允恭平日就骄横跋扈,谁也不敢违背他,当即向上改凿墓穴。
            雷允恭入宫内禀告,刘太后说:“改动山陵是大事,怎能如此轻易改动?”
            雷允恭说:“听说新址有宜于子孙。”
            刘太后心里不以为然,但涉及到皇家子嗣问题,她不好驳回,就说:“去与丁相公商议吧。”


            IP属地:广东526楼2018-07-10 21:22
            回复
              雷允恭与丁谓商议,丁谓当然不会反对自己人,就表示没有异议。于是令工人在新定的墓穴开挖,地下土石参半,接着就涌出水来。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涌出这么多水怕是不能再挖了,于是就停工待命。
              丁谓得知后隐瞒不报,请冯拯、曹利用等人到丁谓家中商议该怎么做,商议结果认定王曾是自己人可以信任,就派王曾前往视察。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王曾一回来就要求单独向刘太后汇报,王曾向刘太后说:“丁谓包藏祸心,命令雷允恭将皇堂迁移到绝地。”
              刘太后听了大怒,就下令把丁谓与雷允恭一同处死,冯拯求情说:“丁谓确实有罪,然而新帝刚刚即位便急于处死大臣,恐怕会让天下人议论不止。”于是就只杀雷允恭,贬丁谓为太子少保,分管西京洛阳,后来丁谓又被贬崖州。


              IP属地:广东527楼2018-07-10 21:23
              回复
                丁谓前往崖州,路经雷州时,寇准派人送给他一只蒸羊。丁谓想见一下寇准叙叙旧,寇准拒绝了。寇准得知他家中的仆人想要向丁谓报仇,寇准便关门使仆人尽兴赌博出不了门,等丁谓走远了才作罢。
                丁谓在贬所,专门研究佛家浮屠因果之说,他所著的诗和文章也有几万字。丁谓的家属居住在洛阳,他故意在家书中责怪自己,说国家对他有厚恩,告诫家人不要有什么怨言,然后寄给洛阳的知州刘烨。
                丁谓特意叮嘱送信人一定要等到刘烨会见同僚时再送上家书。刘烨看过丁谓的家书后不敢私自处理,便上报朝廷,刘太后与宋仁宗看过丁谓的家书,心里同情他,把丁谓从崖州迁到雷州。
                明道年间,丁谓被授官秘书监退休,住在光州时死去。


                IP属地:广东528楼2018-07-10 21:24
                回复
                  五十章——刘太后是否想做第二个武则天
                  钱惟演见丁谓执掌国政时权势遮天,就巴结丁谓,同他结为亲家,寇准被贬外地,钱惟演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等到排列历任枢密时,单单不列寇准,称寇准为“逆准”,削去不予记录。
                  丁谓被治罪后,钱惟演担心会波及自己,就诽谤陷害丁谓来为自己开脱。
                  冯拯很瞧不起钱惟演的行为,因此弹劾钱惟演:“惟演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美,是太后家有姻亲关系的亲属,按例不能参与国家机要政事,应罢免他的枢密使职务。”
                  于是钱惟演以保大节度使的身份出任河阳府,一年过后,钱惟演入朝拜见刘太后和宋仁宗,暗示说自己想要担任宰相职务。


                  IP属地:广东529楼2018-07-10 21:24
                  回复
                    御史鞠咏听说后上奏疏弹劾钱惟演,刘太后派内侍将鞠咏的奏章拿给钱惟演看,但他仍然不死心,迟迟不肯离京。
                    鞠咏对右司谏刘随说:“如果任命钱惟演为宰相,就把罢免他枢密使的诏书取来在朝廷上揭他的短处。”钱惟演得知后赶紧离开了汴京。
                    钱惟演宦途数度沉浮,政绩平平,人品虽不足称,但颇有文采。称自己平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坐着的时候读经史,躺着的时候就读小说,如厕的时候读小词,经常手不释卷。
                    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确是颇有建树,欧阳修说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骨干诗人,当时与杨亿、刘筠齐名。钱惟演曾说:“我平生所憾事,乃不能在黄麻纸(黄麻纸是宰相专用的纸)誊写的诏书上签字。”所以特别想要进入中书省,被当时的舆论所鄙夷。


                    IP属地:广东530楼2018-07-10 21:24
                    回复
                      天圣七年(1029年)十一月刘太后生日,宋仁宗率领百官为刘太后祝寿行跪拜礼。秘阁校理范仲淹上疏说:“天子在宫内跪拜母亲是家人之间的礼仪,但官家不应当与百官一起跪拜太后,这样有损于国君的身份。”
                      范仲淹的上疏递交后,刘太后置之不理。
                      举荐范仲淹到中央任职的晏殊得知范仲淹居然敢在老虎嘴上拔牙,吓得不轻,赶紧召来范仲淹,责问他狂妄轻率,还会罪及举荐人。
                      范仲淹严肃地说:“仲淹错蒙相公推荐,每每惧怕不忠于职守给知己(指晏殊)带来耻辱,不料今天反因忠心正直获罪于相公门下!”
                      晏殊听了羞得哑口无言。


                      IP属地:广东532楼2018-07-10 21:25
                      回复
                        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去世,这个时候宋仁宗还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宫中也没有人敢告诉宋仁宗。刘太后就想用普通妃子的丧葬礼仪来给李氏下葬,宰相吕夷简上奏说丧事应该办得隆重一些。
                        刘太后私下召吕夷简问:“一个宫人死了,相公说这样的话是为什么?”
                        吕夷简答:“臣在相位上,事无分宫内外,都应当参与。”
                        刘太后生气地说:“相公想要离间我们母子吗?”


                        IP属地:广东535楼2018-07-10 22:00
                        收起回复
                          吕夷简说:“太后不想保全刘氏家族吗?如果还顾念刘氏家族,那丧礼就应当办得隆重些。”
                          刘太后省悟,于是李氏得以按皇后的仪制下葬。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想穿着天子的服冕去祭祀祖庙。欧阳修的老丈人薛奎极力谏阻,说:“太后是以男儿之礼下拜还是作女儿之礼下拜?”
                          三月,刘太后死。宋仁宗伤心地说:“太后患病时不能说话,还多次拉我的衣服,好像有什么要嘱咐。”薛奎说:“这是因为太后入殓所披戴的是天子服冕,这在地下怎么与先帝见面呢?”于是用皇后的服饰盛敛刘太后。


                          IP属地:广东536楼2018-07-10 22:03
                          回复
                            在垂帘听政的十一年中,刘太后身穿皇帝服冕,对武后称帝的事情不能说一点也不感兴趣,但三司使程琳向她进献《武后临朝图》时,她还是把图掷在地上,说:“我不作此负祖宗事!”可见她对于夺位称帝只是心里想但不敢付诸于行动。
                            宋仁宗的生母李氏虽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是她生前并未收到刘太后的严重迫害,死时由于有吕夷简的劝谏,还按皇后的礼仪厚葬李氏。


                            IP属地:广东537楼2018-07-10 22:03
                            回复
                              当初宋仁宗到了适婚年龄,刘太后特意挑了几个有身份的适龄女子进宫。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孙女张氏更貌美,宋仁宗就想立张氏为后,但刘太后认为张氏出身不如平卢军节度使郭崇孙女郭氏尊贵。
                              还没有亲政的宋仁宗没有什么话语权,只好遵从刘太后的意愿立郭氏为后。
                              郭氏做了皇后之后,对于丈夫宋仁宗管束很严格,不让宋仁宗亲近其他宫女妃嫔,宋仁宗对此十分生气,但是郭氏有刘太后撑腰,宋仁宗也敢怒不敢言。


                              IP属地:广东538楼2018-07-10 2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