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9,052贴子:73,693,956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寇准与知枢密院张逊多次在宋太宗前争论政事。一天,他同温仲舒一道走,在路上遇上疯子迎着马前喊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张逊平素交往好,张逊怂恿王宾向皇帝上奏这件事。寇准引温仲舒做证人,张逊要王宾单独上奏,其措辞很严厉,而且互相指责对方的短处。
宋太宗被他们吵得烦不胜烦,干脆将张逊、寇准两人都贬出朝廷。
寇准被贬青州后,宋太宗又思念他,经常闷闷不乐。宋太宗问身边的人“:寇准在青州快乐吗?”身边的人回答说:“寇准得一美差,应当不苦恼。”


IP属地:广东504楼2018-07-10 21:11
回复
    过几天,宋太宗又问起寇准。他身边的人揣度官家的心意是想召用寇准,于是回答说:“陛下思念寇准一点也没忘记他,听说寇准每天放纵喝酒,不知道他是否也想念陛下?”宋太宗默默无语。第二年,宋太宗就召寇准任参知政事。
    寇准刚从青州被召回,入见宋太宗,宋太宗的箭伤很厉害,亲自撩起衣服给寇准看,并且说:“你为何迟来呢?”寇准回答说:“我没得到陛下的召见不敢回到京城。”


    IP属地:广东505楼2018-07-10 21:12
    回复
      寇准小时候调皮爱玩,他的母亲经常被寇准惹得很生气,有一次气得拿秤砣打寇准,秤砣砸到寇准的脚,当时就流了血。从此寇准就学乖了,开始认真读书。
      当官显贵后,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在,思念母亲的时候寇准就摸着自己被秤砣砸伤的疤痕痛哭。


      IP属地:广东506楼2018-07-10 21:12
      回复
        乾兴元年(1022年),寇准又从道州被贬到广东雷州任司户参军。路过湖南永州时行囊被强盗给抢了,结果强盗头子知道抢的是寇老西的行囊之后,就亲自过来还给寇准并向寇准请罪。
        寇准到广东雷州后,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但当地官员、百姓素来仰慕寇准的为人,主动替他盖房,安排寓所。寇准热心指导当地居民学习中原话;传授农业技术、兴修水利,开渠引水灌溉良田;向群众解说天文地理,力避邪说;同时还修建真武堂,收徒习文学艺。


        IP属地:广东507楼2018-07-10 21:13
        回复
          天圣元年(1023年),寇准在雷州任所忧病交加,卧倒在床。
          九月,寇准病故于雷州竹榻之上。寇准年轻时曾写诗“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没想到一语成谶,最后卒于东南门至海岸只有十里远的雷州,远离家乡万里。
          寇准的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宋仁宗准奏。但因所拨费用有限,灵柩运至中途,钱已用完,只得寄埋洛阳巩县。
          据说雷州人民护送寇准灵枢北上,到了一个渡口时,突然狂风大作,骤雨滂沱,大家无法北上,只好停下来,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冲走,大家就在灵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护棺之竹竟然长出新芽。后人为了悼念这位贤相,遂把此渡命名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宋仁宗为他昭雪,归葬家乡。敕令恢复寇凖太子太傅、莱国公,赠中书令,谥号“忠愍”。


          IP属地:广东508楼2018-07-10 21:13
          回复
            四十八章——机智的丁谓
            寇准被贬后,同平章事丁谓专权用事,随意任命官吏还不上报。参知政事李迪对此很愤慨,恰逢宋真宗令官员议论中书、枢密二府兼任东宫的官职,李迪认为这样不行。丁谓又想引进林特为枢密副使,李迪又从中阻止。
            丁谓也看李迪愈发不顺眼,不久,丁谓加官门下侍郎,兼任太子太傅,李迪加官尚书左丞,任兼任太子少傅。去长春殿向宋真宗谢恩任职时,内官出示制书,放置在榻前,宋真宗对辅佐大臣说:“这是众卿兼任东宫的官制。”


            IP属地:广东509楼2018-07-10 21:13
            回复
              李迪斗不过丁谓,就想跟他同归于尽算了,上前说道:“东宫的官属不应当增制,臣不敢接受任命,丁谓欺上专权,私自引进林特、钱惟演而陷害寇准。林特的儿子杀人却不予治罪,寇准无罪却被贬官到远方,钱惟演是皇后有姻亲的亲属,丁谓就让他参与朝政。臣愿意与丁谓一同免去宰相职务,交付御台审查处理。”
              宋真宗听了火大不已,将李迪贬郓州知州,丁谓出任河南府尹。
              第二天,丁谓入朝谢罪,宋真宗就问他同李迪相争的情况,丁谓不要脸地说:“不是臣敢于争辩,是因为李迪辱骂臣下,臣还愿意留在相府继续为陛下效忠。”
              宋真宗是个耳根子软的帝王,他听了丁谓的这番话,就传出口诏留下丁谓仍到中书省处理政事。


              IP属地:广东510楼2018-07-10 21:14
              回复
                当时翰林学士刘筠已经在草拟李迪、丁谓同时免去宰相职务的制书,接着又得到宋真宗说要草拟丁谓留在中书省的诏书。丁谓这个奸人还要继续在朝廷作威作福,刘筠气得拒绝接受第二道诏令。
                然后宋真宗就下令让翰林学士晏殊起草,刘筠自翰林院走出,在路上遇到晏殊。晏殊也觉得惶恐惭愧,侧着身子不敢与刘筠打招呼。
                丁谓恢复了相位,愈发专权放恣。


                IP属地:广东511楼2018-07-10 21:14
                回复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患病愈发严重,问左右的人:“在我的眼中为何好久都没有看到寇准?”群臣畏惧丁谓的权势,不敢回答宋真宗。
                  丁谓的权势日盛一日,朝中的大臣都在争先恐后地巴结他,唯独起居注李垂不屑于这样。有人问他,李垂回答说:“丁谓当宰相,不以公道符合天下人的愿望而是依仗着自己的权势,看他的所作所为,将来必要被发配到海南朱崖,我不想跟他同流合污。”
                  丁谓闻知后气得将李垂贬出朝廷,让他出任亳州知州。


                  IP属地:广东512楼2018-07-10 21:15
                  回复
                    丁谓生于公元966年,科举进士。年少时,就以文采出名,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禹偁看到丁谓作品后大惊,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来才有如此之作。丁谓机敏智谋,多才多艺,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几千字的文章,他读一遍便能背诵,文才之高,令人头晕。
                    有一次宋真宗问丁谓:“唐朝的酒价是多少?”
                    丁谓脱口答道:“每斗三百。”宋真宗问他怎么知晓的,丁谓答:“有杜甫诗为证,‘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一天,宋真宗与妃子一起赏花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到,心里很不高兴。大臣们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丁谓笑盈盈地跑上去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宋真宗见他如此聪明,顿时笑逐颜开。


                    IP属地:广东513楼2018-07-10 21:15
                    回复
                      经过周密思考,丁谓制订出科学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以解决新土问题。
                      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
                      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一举三得,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会大受施工的影响。
                      工程原先估计用15年时间建成,而丁谓征集动用数万工匠,严令日夜不得停歇,用了7年时间便建成,深得宋真宗赞赏。


                      IP属地:广东515楼2018-07-10 21:16
                      回复
                        天禧元年(1018年),丁谓任升江宁知州时,城北后湖因多年得不到治理,变成了旱湖,前任官员将湖底佃租给百姓,共有76顷,纳500余贯税赋。
                        丁谓到任后,经过调查发现了诸多不妥,上疏请减免这部分税赋,并请求派军队组织开挖治理,退田还湖,蓄水种菱植莲养鱼,养活饥民,增加收入;如果遇上大旱年份则可以灌溉农田,一举数得。
                        大中祥符年间,丁谓任平江军节度使,后又兼任苏州刺史,为家乡也办过好事,老百姓十分感激,“乡人至今德之,祠于万寿寺”。
                        可惜,原本博学多才的丁谓,为了权利变得邪佞狡诈,扭曲自己的灵魂,讨好皇帝,被人斥为“奸邪之臣”。


                        IP属地:广东516楼2018-07-10 21:16
                        回复
                          宋朝实行的恩荫制度,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公元1015正月,宋真宗赵恒定承天节(真宗生日)、南郊奏荫子弟恩例,宋代恩荫之滥自此始。汉代一般荫补同母兄弟及儿子,唐代可荫子、孙或曾孙,至宋代则是一人入仕,子孙、亲族俱可得官。
                          宋朝恩荫的机会有:圣节荫补,每年逢皇帝诞辰一次;大礼荫补,每三年逢郊社时一次;致仕荫补,官员告老退休时一次;遗表荫补,官员死时上遗表一次。功臣死后,推恩可达二十余人。
                          据统计北宋一代平均每年以各种恩荫补官者,超过500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平均每年由科举入仕者,这是造成北宋官员冗杂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


                          IP属地:广东517楼2018-07-10 21:17
                          回复
                            乾兴元年(1022)二月,五十四岁的宋真宗病逝于延庆殿,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刘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12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太后处理政务。


                            IP属地:广东518楼2018-07-10 21:17
                            回复
                              宋真宗朝完结,接下来宋仁宗登场了


                              IP属地:广东519楼2018-07-10 2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