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9,052贴子:73,693,956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钦若为人阴险多诈,经常让别人不知不觉受其害。他与王旦同任宰相时,翰林学士李宗谔很有名气。王旦很欣赏李宗谔,就想引荐宗谔为参知政事,王旦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钦若,王钦若当即就跟王旦表示这个决策非常好。
李宗谔家贫,他初为官时的俸禄都不够让他办婚礼,王旦就借了一千多贯钱给他。这个事王钦若是知道的。
按规定,参知政事在任职谢恩当日,官家会赐近三千贯钱。王钦若就向宋真宗密奏:“李宗谔还不起欠王旦的钱,王旦就想引荐他为参知政事,这样李宗谔就可以拿赏赐的钱还给王旦了,王旦并不是真的为国择贤。”
结果第二天上朝后,王旦向宋真宗举荐李宗谔,宋真宗没有答应。


IP属地:广东449楼2018-07-10 17:53
回复
    王钦若降为副宰相兼任刑部侍郞、资政殿学士后,宋真宗命他与杨亿等人主修《册府元龟》一书。该书专录上古至五代君臣事迹;所录以正史为主,兼及经、子、集。全书正文一千卷,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
    《册府元龟》从景德二年(1005年)开始修纂,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完成,前后共八年。在修纂过程中,因每修辑一部分要向宋真宗汇报,如得到宋真宗的褒奖称赞,王钦若会将自己的名字列在第一邀功请赏;如果出了问题,受到宋真宗的问责,王钦若就叮嘱书吏说是杨亿等人干的。
    这样的王钦若肯定是让人讨厌了,杨亿与他的同事们就在办公室编了一场戏捉弄王钦若。剧情很像小孩子过家家:一人扮王钦若死,另一人扮作王钦若的母亲,扑在“王钦若”的身上嚎啕大哭。王钦若知道后气得抓狂。


    IP属地:广东450楼2018-07-10 17:53
    回复
      不过王钦若也有做好事的时候,他中进士后任亳州判官、监会亭仓时,有一年下了很久的雨,粮食不容易晒干,会亭仓的仓司以百姓送来的粮食不干为由拒绝收纳。好些人大老远跑来送粮食税,而且等候收粮时间太长,盘缠早已用完。
      王钦若了解到这个情况,令仓司全部收下。为使这笔谷不致霉烂变质,在另放一处的同时,又令来要粮借粮的,都一律先支湿谷。宋真宗看了王钦若的奏疏大喜,说他有相才,将王钦若调任三司。


      IP属地:广东451楼2018-07-10 17:55
      回复
        王钦若还是个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的马屁精。宋真宗自从听王钦若说关于孤注一掷的一番话后深以澶渊之盟为耻,常常闷闷不乐。王钦若猜度宋真宗厌兵,又好大喜功,因此故意进言说:“陛下用兵攻取幽、蓟,便可洗刷这一耻辱。”
        宋真宗果然不愿意打战,就说:“河北的百姓刚刚免除兵革的祸患,朕怎能忍心这样做,再另想其他办法。”


        IP属地:广东452楼2018-07-10 17:56
        回复
          此话正中王钦若下怀,他说:“惟有封禅(音shàn,古代帝王祭天叫封,祭地叫禅)可以镇服四海。但自古封禅,都是得到稀世罕有的天降祥瑞才能举行。”接着王钦若又说:“当然,这天降祥瑞不是说有就有的;前代所谓的天降祥瑞,有些是人为搞出来的。只不过人主把它当真的崇奉起来,并昭示天下,这样就会同真的天降祥瑞一样了。陛下以为河图洛书真有这么回事吗?那不过是神道设教罢了!”


          IP属地:广东453楼2018-07-10 17:56
          回复
            宋真宗听了,心领神会,又担心地说:“王旦也许不会同意这么干吧?”因之前寇准已被排挤出朝,是王旦接替了寇准的相位,宋真宗担忧王旦不肯附从。
            王钦若说:“我去向他暗示这是圣上的意思,估计不会不同意。”
            果然,经过王钦若说项,王旦同意了。
            但宋真宗心里还是不踏实,就把王旦召来宴饮,喝得正高兴,命人取出一樽酒来赐与王旦说:“拿回去与妻儿老小共享!”王旦回家后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珠宝。
            王旦明白了,从此不敢再有异议。


            IP属地:广东454楼2018-07-10 17:56
            回复
              四十四章——圣相李沆
              对于宋真宗要搞封禅这一套,宋真宗的前任宰相李沆就对此早已有了先见之明。李沆做宰相时,王旦任参知政事。当时西北正有战事,宰辅有时到天黑才吃饭。王旦叹息说:“我们这班人什么时候才能坐享太平,能够悠闲自得呢?”
              李沆说:“将来四方宁静,国家未必没有大事发生。”
              后来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李沆的看法。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停止后,恐怕圣上会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
              李沆又拿地方水旱盗贼之事上奏宋真宗,王旦认为这种小事不值得烦劳真宗处理。李沆说:“圣上年少,应当让官家知道四方的艰难。如果不这样的话,官家血气方刚,留恋声色犬马之事,那么动土木、兴甲兵、向宗祠求福这样的事就可能会发生了。我老了,已经等不到看见这些,你应该引导圣上尽量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


              IP属地:广东455楼2018-07-10 17:57
              回复
                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西夏纳款归顺,便“东封西祀”、大造宫室,劳民损财。王旦亲眼看见王钦若、丁谓等人所作所为,想向宋真宗进谏却又已经与他们一起共事,想离去却又念及宋真宗对自己很好,这才认识到李沆的先见之明,叹息说:“李沆真是圣人。”时人因此称李沆为“圣相”。


                IP属地:广东456楼2018-07-10 17:57
                回复
                  李沆还有很好的声誉。有个年纪大约十岁的女孩,颇有姿色,为了还家里的债愿意卖身给李府做丫鬟做妾。李沆见了怜惜不已,对夫人说:“我们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训教妇德,等她将来长大到了适婚年龄就为她挑一个好夫婿。”
                  李夫人就遵照李沆的意思将女孩好生教养,等女孩长大后,帮她挑了一个好男儿,又备上丰厚的嫁妆。女孩夫妻二人都感念李沆的恩情,李沆病了,夫妻二人守在病榻前送汤喂药。后来李沆去世,女孩夫妻二人还为李沆守孝三年。


                  IP属地:广东457楼2018-07-10 17:58
                  回复
                    李沆初为宰相时,真宗派人观察李沆的家门口是不是有很多人前去道贺巴结,探子回报说:“其门前无车马,跟往常一样。”真宗叹道:“李沆是个可以做大官的人。”
                    李沆贵为宰相,房子依然很简陋,府中大厅只有一道门,颓垣败壁,一派萧条,但他全不在意。厅堂前的药圃栏杆坏了,李夫人吩咐仆人不要修葺,想试试会不会引起李沆的注意。
                    过了一个月,李沆竟然提都没提。夫人只好告诉他,李沆笑着说“这点小事也值得让我放在心上?”


                    IP属地:广东458楼2018-07-10 17:58
                    回复
                      家人经常劝他把房子装修得豪华一点,李沆都置之不理,家人劝的次数多了,李沆才说:“我有厚禄,又经常有皇上给的赏赐,的确是有可以把房子建得很大很奢华的钱。但佛经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哪里能够圆满如意。今天建了新宅,也要一年才能建完,人生朝不保夕,又能住上多久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干嘛非得要住奢华的房屋呢?”
                      这样超脱的想法真是令人钦佩至极,放眼如今的社会,也难有几人能有李沆这样通透豁达。


                      IP属地:广东459楼2018-07-10 17:59
                      回复
                        寇准与后来陷害他的丁谓最开始的时候交情很好,寇准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他,李沆始终不用丁谓。
                        寇准因此询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
                        寇准说:“以丁谓的才能,相公一直能抑制他使他居于他人之下吗?”
                        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的时候,会想起我的话。”
                        寇准后来果然被丁谓所排挤。


                        IP属地:广东460楼2018-07-10 18:00
                        回复
                          就是这样的一个为人超凡脱俗、心善忠厚、公正、有着识人之明的李沆,景德元年(1004年)七月,年仅五十八岁的李沆就去世了,实在是令人惋惜。他做宰相的时候对政事都有独到的见解,很有先见之明,宋真宗很信任他,如果他在世的话,也许真宗封禅的闹剧就不会发生。
                          后世对李沆的尊崇也颇高。宝庆二年(1226年),南宋理宗赵昀令人著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崇德阁,李沆位列其中。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李沆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IP属地:广东461楼2018-07-10 18:00
                          回复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封禅的闹剧正式拉开帷幕。正月初三那天,王旦率领百官早朝完毕,有司来报称:有黄帛挂在承天门上。
                            宋真宗就对群臣说:“去年十一月,有一天将近半夜时分,朕刚刚就寝,忽然室中亮堂起来,看见有个头戴星冠,身穿红衣的神人对朕说:‘下个月应在在正殿建黄箓道场一个月,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朕正准备起身对答,神人就不见了。朕赶紧记了下来,从十二月一日起,便蔬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刚刚奏报说的黄帛,大概就是神人所说的天书。”


                            IP属地:广东462楼2018-07-10 18:01
                            回复
                              群臣从没见过官家这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面面相觑都不明白官家的意思。
                              王旦、王钦若当即跪拜表示庆贺,于是大家都跟着跪地庆贺。
                              宋真宗就率领百官步行到承天门,仰头瞻望后再敬拜,派人取下来交给王旦后,王旦跪着恭敬地呈给宋真宗,宋真宗虔诚地再拜之后亲自放在车中前往道场,然后将天书交陈尧叟开封。
                              黄帛上有文字:“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嚣,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宋真宗又命陈尧叟诵读另外三幅黄字天书,文词类似《洪范》、《道德经》。内容大意是说宋真宗能以纯孝至道承继先王大业,其次告谕要清净简洁,最后说的是赵宋皇族世代享有的皇位将永远延续下去。


                              IP属地:广东463楼2018-07-10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