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8,595贴子:73,689,624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身为主帅的萧咄李一死,辽军顿时乱成了一盘散沙。恰逢此时潘美率援兵而至,辽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杨业继续追杀,又擒获辽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此战后,杨业升领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知代州事。自雁门之捷后,辽国军队远远望见杨业的军旗就跑了,避免与他正面冲突,时人称之为“杨无敌”。


IP属地:广东277楼2018-07-10 15:38
回复
    一个归宋不到一年的降将,立功边关,扬威朝野,受到宋太宗的重用,却也招来了宋朝诸多旧将的妒忌。树大招风,从此,“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有人暗中向宋太宗写奏疏诬告杨业,宋太宗没有责怪杨业,而是将告状的奏章交给杨业。
    表面上看似乎宋太宗是支持杨业的,但实际上会玩弄权术的宋太宗才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友好。宋太宗将告状的奏章给杨业,可以说是既给了个甜枣,也打了一棒子。
    你看,有人告你的状,我是挺你的,我才不会理他们;另一方面也是敲打杨业,收敛点儿,我有很多你的黑料。


    IP属地:广东278楼2018-07-10 15:39
    回复
      二十八章——李继捧献地
      连吃两次败战让辽景宗意识到夺取河东“失地”(当初被周世宗夺回,现归宋朝管辖的瀛、鄚二州等地,也就是“关南十县”)并不容易,但他仍不死心,得知宋与交州(宋太平兴国五年六月,遣孙全兴、侯仁宝等伐越南)开战,就集合辽阳府、临湟府、大定府的军队,开赴南京析津府,准备趁机亲征南下。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月,辽景宗会集诸军南下亲征。然而宋太宗早于十月初就已经完成了加强边境的战略部署,关南地区、镇州、定州均派兵力增援,加强戒备。


      IP属地:广东279楼2018-07-10 15:40
      回复
        十月底,辽军包围雄州。为援救雄州,宋将张师引兵出战,后被耶律休哥击败,张师战死,剩余的军队退入城中坚守。
        宋援军高阵刚率兵到易水河南,耶律休哥就率骑兵渡河作战,宋援军战败南退。耶律休哥率兵追击至鄚州,关南守将崔彦进率部阻击,耶律休哥才率军北还。
        宋军没有气馁,再次北上救援雄州,又被辽军击败。


        IP属地:广东280楼2018-07-10 15:40
        回复
          辽景宗见虽然多次击败宋军,但仍未能攻占雄州,而宋军又一再来援。在战斗越来越艰险的情况下,再继续战斗下去很有可能会使自家军队损失殆尽,他权衡一番之后遂决定退兵。于十一月下旬下令大肆掠夺宋朝边境之后班师回京,南侵结束,史称瓦桥关之战。
          这次战役,实际上是辽军胜多败少,不过,辽军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宋军虽胜少败多,损失还比辽军大,不过幸好雄州是守住了。因此,宋辽双方在史书记载上都各执一词说自己大败敌军是瓦桥关之战的胜利者。


          IP属地:广东281楼2018-07-10 15:41
          回复
            宋太宗看辽朝退兵,就想再提收复幽云的事情,翰林学士李昉极力谏阻,只好作罢。既然不打幽州,那先做好防御工作。宋太宗下令通雄州至鄚州水路,筑大堤坝作为军事上的屏障,遏制辽国骑兵。第二年,又派人疏通关南水道,以巩固防线。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正月,辽景宗闻知宋廷在边境的河道、城池上大作文章,觉得很不爽,遂多次令数千骑辽兵对易州发起进攻,均被宋军击破。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四月,辽景宗再次南征,分三路攻宋。中路军于雁门被潘美、杨业击败,追到辽境内又破其三十六寨;东路军被崔彦进败于唐兴口,斩首两千余级;西路军攻府州,在新泽寨被折彦卿击败,擒获甚众。
            辽军碰了一圈钉子,三路出师全部败还。


            IP属地:广东282楼2018-07-10 15:42
            回复
              萧绰又名萧燕燕,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萧太后,相传萧绰与韩德让自幼有婚约,在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萧绰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
              抛开传闻的真假不谈,但的确是在韩德让的建议下,萧太后对契丹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契丹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更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
              在萧太后主政之前,契丹国内的汉人地位低下,被契丹人轻视,萧太后主政后,提高了汉人在契丹国的社会地位,同时重用大量汉人官员。《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太后改革之后,契丹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萧太后的主政,也让契丹国势处于上升状态,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IP属地:广东284楼2018-07-10 15:43
              回复
                辽景宗死后的三四年里,契丹人没有再大规模南下,宋朝本来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勤修内政并积极备战攻辽,但党项李继迁之乱导致宋朝失去了这个大好机会。
                在公元980年,党项第八代领导人李继筠去世,可是儿子年岁太小不能继位,就由他的弟弟李继捧继位,宋朝廷也对李继捧进行了认可。
                李氏宗族在党项地区从唐朝以来已经有两三百年的统治历史,可是李继捧的继位在党项民族的很多部落都没有得到支持,主要是因为李继捧的其他很多族人也都想做领导人,因此认为李继捧是“不当世袭”。
                银州刺史李克远是李继捧的叔叔,他对于李继捧的继位非常不满,于是在银州起兵。李继捧事先得到了消息,做了准备打败了他的叔叔,并且把李克远杀了。


                IP属地:广东285楼2018-07-10 15:44
                回复
                  李继捧杀了一个叔叔,又有一个叔叔出来搞事情。绥州刺史李克文给宋太宗上了封奏疏说:“现在党项的内乱主要都是因为反对李继捧引起的。不如陛下让李继捧带着家眷进京,他离开了,内乱自然也就平息了。
                  于是宋太宗下令召李继捧进京,同时任命李克文代理夏州刺史。
                  李继捧接到进京的诏令,非常为难,去还是不去呢?不去,就是抗诏,去吧,也许从此再也别想回来了,这诏令里还说了自己走了以后是叔叔李克文接替自己夏州刺史的位置,回来就没有自己的位置了。但这个时候接他进京的使者已经在等着他,继续在这里又没有办法让大家都服从他,最后李继捧思量再三,带着自己的家人进京了。


                  IP属地:广东286楼2018-07-10 15:44
                  回复
                    李继捧进京后,干脆就把党项四州八县献给了北宋朝廷。
                    宋太宗当初在派使者接李继捧入京的时候,同时还派去一个叫尹宪的官员带着重兵去夏州做知州。在党项内乱的时候,派北宋的官员,这意味着北宋开始插手党项这个割据政权的内部的事物。
                    李继捧把党项四州八县献给了宋朝廷,但他的献地并没有得到党项政权内部的支持。


                    IP属地:广东287楼2018-07-10 15:45
                    回复
                      有一个叫李继迁的人首先公开反对。李继捧和李继迁的高祖即爷爷的爷爷是亲兄弟,李继迁从小在党项地区就是个名人,在信息与交通都不发达的古代,李继迁是如何能在少年时便成为党项名人的呢?
                      史书记载,李继迁“生而有齿”,就是说李继迁一生下来就有牙齿,这也许是真的,确实有婴儿一生下来就有牙齿,这在现代医学上叫胎生齿,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不过也有可能是假的,因为李继迁的儿子后来称帝,也许是为了神化李继迁的形象才说他“生而有齿”。


                      IP属地:广东288楼2018-07-10 15:45
                      回复
                        李继迁在十一岁时有次带着随从们去打猎,路上遇见了一只大老虎,李继迁迅速爬上一棵树,并且用弓箭射中了老虎的眼睛,最后老虎倒地而亡。当时夏州的长官李克叡听说了此事之后非常欣赏自己这个骁勇的侄子,就任命李继迁为藩落使。
                        李继迁小小年纪就敢射虎,而且十一二岁就为官,使得他在党项地区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


                        IP属地:广东289楼2018-07-10 15:46
                        回复
                          二十九章——李继迁要搞事情
                          在李继迁二十岁的时候,李继捧把党项的统治权献给了北宋。李继捧献上党项的四州八县后,宋太宗就下令召李继捧五服以内的族人进京。李继迁不愿意,于是诈称乳母死,带着几十个家眷随从逃到了地斤泽(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
                          李继迁逃到地斤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党项部落形成一个反宋联盟。党项民族是游牧民族,部落十分分散,而且当时很多部落都是观望的态度,一边是强大的北宋政府,一边是很有名气的李继迁,很多部落都是持中立的态度。


                          IP属地:广东290楼2018-07-10 15:47
                          回复
                            在缺乏与宋朝对抗的实力,又缺乏党项内部支持的情况下,李继迁这个时候打了一出好牌。
                            李继迁到了地斤泽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就把自己高祖拓跋思忠的画像挂了出来。史书记载党项人民看到了拓跋思忠的画像是“皆拜泣”。
                            拓跋思忠对于党项人民来说是个民族英雄,当初黄巢起义时,是拓跋思忠以牺牲为代价挡住了黄巢起义军进攻党项地区的脚步。李继迁挂出了自己高祖的这张画像,证明了自己血统高贵,是民族英雄的后人,同时也利用他高祖的威望,迅速获得了一部分部落的支持。


                            IP属地:广东291楼2018-07-10 15:47
                            回复
                              李继迁非常懂得利用自身优势,这个时候他才二十出头,正是翩翩少年郎,于是他每到一个强大的部落,就跟部落首领提出要联姻。虽然这个时候的李继迁并不风光,但是他的求婚无一例外全部都成功了,一部分是因为他的血统高贵,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少年成名。
                              党项人都知道他是个让人敬佩的勇士,他们也很清楚,李继迁的求婚并不是只娶自己女儿一个老婆,李继迁可能会有几个、甚至是十几个老婆,因为在当时,一夫多妻制在党项地区是得到认可的。
                              通过联姻,李继迁又迅速获得了一大批有实力的部落支持,这个时候李继迁实力渐盛,再遇到反对他的小部落,李继迁直接武力征服。


                              IP属地:广东292楼2018-07-10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