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619贴子:73,688,848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元人拒绝退兵,陈宜中就希望派柳岳、陆秀夫、吕师孟去求和,请求向元称侄纳贡;如果元人不满意,可以退一步请求称侄孙。陆秀夫等人见到伯颜,伯颜对于求和的条件全都一口回绝。
陈宜中为了立功,请谢道清派遣御史杨应奎向伯颜献上国玺和降表,请求成为元朝的藩属。
大局至此,谢道清也无奈,涕泣说:“只要生灵不受涂炭,向元称臣亦不计较了。”
对于宋朝的投降伯颜假意接受,要求宰相前往元军营商议投降事宜。陈宜中被这种要求吓破了胆,再一次丢下了谢道清和年幼的宋恭宗,当天连夜逃出临安,跑到家乡温州躲了起来。


IP属地:广东2660楼2018-09-19 11:14
回复
    文天祥说:“我知道情况艰难,但是国家值此危亡之际,召集天下各路军队勤王却没有人前往,我为此深感痛心,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以我之死,唤醒天下的忠臣义士。”
    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文天祥率兵赶到临安,被任命为平江(江苏苏州)知府。枢密都副承旨吕师孟的从叔是吕文焕,南宋朝廷为了讨好元人,升吕师孟为兵部尚书,以此希望吕文焕能够领情帮着劝伯颜同意与南宋讲和。


    IP属地:广东2665楼2018-09-19 18:22
    回复
      文天祥为此上疏说:“现在朝廷里想求和的大臣很多,敢于抗战的人却很少,我请求斩吕师孟作为战事祭祀,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在这封奏疏中,文天祥还提出了防御策略,都没有被采纳。
      文天祥之所以请斩吕师孟,主要是因为吕文焕的关系而对吕师孟没什么好感,文天祥认为吕师孟其人也同他从叔吕文焕一样是个对元人奴颜屈膝的人,后人对吕师孟也大多持负面评价。
      本来提拔吕师孟伟兵部尚书这件事也不是吕师孟的主意,他本人对这项任命也是多番推迟,吕师孟可以说是无辜躺枪。因为实际上,吕师孟在南宋灭亡后以不拜元将、不受元官的守节遗老的形象赢得了江南人的赞誉和尊敬。吕师孟在谢道清和宋恭帝投降后,一同北上元大都,被软禁了四年才被元朝廷授予嘉议大夫、漳州路总管,但是吕师孟很快就辞官归隐,明朝人张昶在《吴中人物记》中就将吕师孟列入“忠义”。


      IP属地:广东2666楼2018-09-19 18:22
      回复
        文天祥到平江上任后,当时常州告急,文天祥遣部将前往救援,因元军阻击而导致救援失败,后来元军占领了独松关,陈宜中、留梦炎担心元军进攻临安,为了保住临安,下令文天祥放弃平江,火速回援临安。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担任临安知府,在陈宜中逃回温州后,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吴坚、谢堂、贾余庆等人一同作为使臣到元军营中与伯颜谈判。
        文天祥见了伯颜后,说:“北朝如果把宋当作友好之国,请退兵到嘉兴商议和约。如果想毁灭宋朝,淮、浙、广地区还有许多贵国军队久攻不下的城池,若不退兵,恐怕以后两国要常年交战了。”
        伯颜被惹得大怒,拘捕了文天祥。


        IP属地:广东2667楼2018-09-19 18:22
        回复
          由于元兵已经兵临城下,新任命的宰相文天祥又被扣留,谢道清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带着五岁的宋恭宗赵㬎与文武官员在祥曦殿向伯颜派来的使者上降表。
          在南宋朝廷投降后,伯颜引文天祥与吴坚同坐,文天祥斥责贾余庆卖国,并指责伯颜不守信义。吕文焕在一旁劝文天祥归附元人,文天祥与他争辩,一旁的吕师孟由于之前文天祥上疏请求将自己斩杀,见了文天祥气不打一处来,说:
          “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现在怎么不来杀了我呢?”


          IP属地:广东2668楼2018-09-19 18:22
          回复
            文天祥将吕文焕和吕师孟狠狠骂了一通:
            “你们叔侄受国厚恩,不以死报国也就算了,反而一家子的人都成为叛徒!没有杀你们,是本朝失刑,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容易,却成全我做了南宋的忠臣!”
            吕文焕叔侄被骂得又气又恼,伯颜为了安抚吕文焕,将文天祥拘禁起来,送往元大都(燕京)。


            IP属地:广东2669楼2018-09-19 18:23
            回复
              元兵驻扎在钱塘江边的沙滩上,临安人希望这时钱塘江潮水大涨,将他们全部卷走,但直到元兵撤走,钱塘江竟一直都没涨过潮。
              宋恭帝、谢道清投降后,按投降礼必须要前往燕京向忽必烈表示臣服,全太后、赵与芮、宋度宗的生母隆国夫人黄氏等人也都要随同前往。
              宋恭帝到了燕京后被忽必烈废为瀛国公,后来入寺为僧。
              宋恭帝长大以后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八岁那年,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赴西藏萨迦寺出家。


              IP属地:广东2670楼2018-09-19 18:23
              回复
                到了四十多年后的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宋恭帝知晓自己从前身份,写下了一首诗:
                寄语林和靖,
                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
                应是不归来。
                宋恭帝写诗问林和靖,江南的梅花开了几次呀?当年黄金台下的勇士们,应该是不会回来了。宋恭帝写下这首诗被元英宗得知后大怒,下令赐死,死时五十二岁。


                IP属地:广东2671楼2018-09-19 18:23
                回复
                  谢道清在投降后由于患病,没有与宋恭帝同行。五个月后,被抬到了元大都,七年后在大都病逝。
                  忽必烈在见南宋降将时,问他们为何这么容易投降,降将回答说:“贾似道独擅国权,优待文士而轻视武官,所以我们愿意归顺大元。”
                  忽必烈说:“贾似道确实是有错,可你们的君主何曾背弃你们呢?如果真像你们说的那样,贾似道轻视你们也是应该的。”
                  全太后、谢道清都封了爵位,基本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安置,南宋不同于金国,蒙古人对南宋并没有直接的仇恨,金国被蒙古所灭后,金国宗室完颜家的人被全部杀死。有人说,正是蒙古人对汉人皇室的仁慈,一百年后的朱元璋才会让元顺帝以及蒙古宗室从北京退回大漠。


                  IP属地:广东2672楼2018-09-19 18:23
                  收起回复
                    二百零一章——李庭芝守扬州
                    在宋恭帝投降后,阿术用谢道清的手诏招降坚守扬州的李庭芝。李庭芝说:“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奉诏守城,没听说过还有奉诏投降的!”
                    后来宋恭帝一行人要前往大都,途径瓜洲,李庭芝、姜才等人带兵准备截住宋恭帝,没有成功。谢道清又发手诏给李庭芝:“以前诏令你投降,一直不答复,难道是未明白我意,还想抵抗吗?现在我和继位之君都已经臣服于元,你还在为谁守土?”李庭芝没有搭理,命令弓箭手射杀送手诏的使者。


                    IP属地:广东2673楼2018-09-20 14:14
                    回复
                      李庭芝出生于宋理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聪颖的李庭芝二十二岁就考中了进士。在参加科考的前一年,李庭芝见当时长江防务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急于为国效力的他写了策论寄给当时守荆州的孟珙。
                      孟珙很会看相,据说孟珙在见到李庭芝的前一天晚上还曾梦到一个自称李尚书的人来拜见自己。第二天孟珙见到了李庭芝,见李庭芝身材魁伟,孟珙对他身边的人说:“我观察过很多人的面相,却没有人比得上李庭芝的,他的名位将来一定超过我。”


                      IP属地:广东2674楼2018-09-20 14:14
                      回复
                        第二年李庭芝考中进士后,就担任了孟珙的幕僚,主管机密、文字事宜。孟珙临死之前,上疏推荐贾似道接替自己的职位,又向贾似道推荐了李庭芝。但是李庭芝将孟珙看成是亦师亦友的知己,不仅为孟珙扶棺葬在兴国县,还辞官回家为孟珙服丧三年。
                        三年服丧期满后,贾似道当时担任京湖制置使,李庭芝则担任制置司参议,后来又移居镇守两淮。几年后,贾似道担任京湖宣抚使,李庭芝则暂代扬州知州。


                        IP属地:广东2675楼2018-09-20 14:14
                        回复
                          李庭芝到扬州的时候,扬州刚刚遭遇了水灾,很多受灾百姓都逃离了扬州。在李庭芝的整治下,扬州在一年后重现繁荣,已经离开家乡的人们又回到了扬州安居乐业。由于扬州在李庭芝的管理下为朝廷贡献了不少赋税,之后李庭芝就留在了扬州任职。
                          咸淳五年(1269年)时,元兵围攻襄阳,战事紧急,夏贵、范文虎入援都未能成功,朝廷便命在扬州的李庭芝以京湖制置使的身份增援襄阳。范文虎不想受李庭芝调遣,抱上了贾似道的大腿,有了贾似道撑腰的范文虎每天带着小妾玩乐,李庭芝多次想进兵,范文虎以朝廷没有出兵的旨意为由拒绝。
                          李庭芝为此多次上书弹劾范文虎,请求朝廷允许他代替范文虎的职位,贾似道从中阻扰,李庭芝一直没能如愿。


                          IP属地:广东2676楼2018-09-20 14:14
                          回复
                            襄阳投降被元军占领后,陈宜中上疏要求诛杀范文虎,贾似道偏袒范文虎,只降范文虎官职一级,却贬李庭芝和他的部将苏刘义等人。
                            这之后,元兵攻到了扬州,南宋朝廷又命李庭芝守卫扬州。后来贾似道在丁家洲兵败被罢相,陈宜中担任了宰相却无所作为,陈宜中七月逃出临安后,谢道清提拔李庭芝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调任夏贵接替李庭芝的扬州知州职位。
                            但夏贵一直没有到扬州,李庭芝入朝担任参知政事的事情也就作罢。


                            IP属地:广东2677楼2018-09-20 1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