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8,189贴子:73,706,169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忽必烈虽然十分希望文天祥能够尽快投降为元朝效劳,但文天祥越不肯投降忽必烈就越是欣赏文天祥的傲骨。可现在文天祥一天不肯投降,元朝的威胁就多一分,所以忽必烈看了这封信十分纠结,他又再次派人对文天祥说:“你能转移事宋之忠心来事我,当任你为相。”
文天祥答复说:“我为宋之丞相,哪能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文天祥又拒绝了忽必烈抛出的橄榄枝,不过忽必烈还是舍不得杀掉文天祥,他是真的非常欣赏文天祥,他敬文天祥是条汉子,他想放文天祥一条生路。


IP属地:广东2792楼2018-09-26 12:31
回复
    可是在这么多对文天祥不利的消息出现之后,朝中许多官员都劝忽必烈满足文天祥的求死之心,曾经支持释放文天祥的官员这时也基本都开始保持沉默。
    忽必烈为此也发愁了好些天,他觉得南宋虽然不堪一击,虽然让他瞧不起,但是有一样他是自愧不如的,那就是——元朝没有文天祥。
    忽必烈非常希望文天祥能够为元朝尽忠,可是文天祥从始至终一直都在求死,以死来成全自己的名节。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后忽必烈艰难地做出决定,下令在都城的柴市斩杀文天祥。据说在文天祥死后,忽必烈也曾后悔下了斩杀文天祥的命令,后来派人追回,但是文天祥已经死了。


    IP属地:广东2793楼2018-09-26 12:32
    回复
      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的柴市从容就义。在文天祥死后,人们发现他的衣服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许多临死前的人才恍然明白:拥有巨额财富并不代表人生的成功。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在临死前回想自己这一生的时候,没有为自己曾做下的许多事情觉得后悔不已,也没有觉得对不起自己或他人而感到遗憾。
      文天祥在临死前能够说“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面对自己走过的这一生,没有后悔,也没有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不就是成功的人生吗?


      IP属地:广东2794楼2018-09-26 12:32
      回复
        文天祥去世了,他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这种正气,告诉后人,死并不可怕。
        许多人怕死,甚至有的人为了自己不死或晚点死,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但是这种人即使再活个十年二十年哪怕是五十年,人们也不会记得他,这种人的名字不会名垂青史,这种人最终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后世的人也不会赞扬这种人。
        相反,不怕死的文天祥去世的时候还未满四十七周岁,没有长命百岁的文天祥却能够名垂青史,生命的光芒也能够穿透时间照耀后人,后世也有许多人钦佩、赞扬他的忠烈。


        IP属地:广东2795楼2018-09-26 12:32
        回复
          曾经,王炎午写下了生祭文劝文天祥快点死,实际上王炎午一方面希望文天祥为名节快点死,一方面也不舍得文天祥死。王炎午年少时就仰慕文天祥,所以当时年纪轻轻的他会愿意追随文天祥,并捐出家产资助文天祥的军队。
          王炎午敬重文天祥的爱国之心,也佩服曾考中过状元的文天祥的才华,在得知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后,悲痛难抑的他将名字由王应梅改成王炎午。“炎者为大火”,宋朝的德性为火德,改名是为了表明自己一心忠于宋朝,王炎午此后也确实是拒绝在元朝为官,终身都没有入仕。
          王炎午在文天祥死后重新给文天祥写祭文《望祭文丞相》,其中有:
          “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
          多少宋人,三千年间,人不两见。
          (全书完)


          IP属地:广东2796楼2018-09-26 12:33
          回复
            很久没有更贴,还是会有朋友关注,谢谢~争取下个月重新开帖,过几天这个贴我会删掉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810楼2019-03-21 15: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