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9,536贴子:73,732,014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整场战役,首先以元军提前布置好的投石机打响。南宋的战船上虽然有投石机,但不如经回回人改造过的回回炮威力大。面对元军射来的巨石弹,宋军很快就被打得被动起来。
大量的主力船只被铁索绑定,在得到命令前是不准松绑的。于是,当成为目标的大船被巨石击中后,与其绑在一起的数艘船只也几乎失去了机动力。宋军的水军在被动挨打中士气大跌。
元军对在岸上的宋军,也同样用到了回回炮,并且还派出了骑兵发起冲击,宋军的步兵虽然尝试过用弓弩还击,但在从天而降的巨石和骑兵的双重攻击下很快就落败。


IP属地:广东2594楼2018-09-17 14:53
回复
    率领着七万精兵的主帅孙虎臣亲眼见到自己手下的士兵被巨石砸成肉酱,他感到愤怒,不过这愤怒被更多的恐惧感所覆盖,孙虎臣生怕自己也变成一滩肉酱,赶紧逃离了指挥部。
    在战斗中,战局随时都有可能需要主帅作决定,因此当传令兵来找孙虎臣下达指示的时候,大家发现孙虎臣不见了!
    孙虎臣不见踪影的消息很快在宋军中引起了恐慌,大家认为孙虎臣要么是逃跑了要么是被砸死了。一时间,七万的宋军由于没有了主帅的指挥,这之前也没有备下应急方案,顿时就乱成了一盘散沙,在元军的攻击下都死的死、逃的逃。


    IP属地:广东2595楼2018-09-17 14:53
    回复
      宋军步兵部队的溃逃也影响了夏贵率领的水军部队,夏贵见大拨大拨的步兵逃跑,认为虽然后方有贾似道,但是贾似道的能力他一清二楚,而且贾似道也不会愿意将带着的六万士兵由他夏贵指挥。这种情况下,叫他如何用2500艘战船抵挡骁勇的元人呢?
      夏贵这个人,在作战方面并不算是十分出色的将领,他自己对于自己能不能战胜元人估计也有认识到,所以他当即下令船队撤走。
      贾似道在鲁港见夏贵逃回,也惊慌失措地鸣钲收兵,使本已慌乱的宋兵争先恐后逃走。伯颜趁势追杀,许多宋兵都落水而死。


      IP属地:广东2596楼2018-09-17 14:53
      回复
        贾似道逃跑之心愈发急切,慌忙与孙虎臣乘快船逃到扬州。
        统帅这一逃,原本还想坚持作战的宋兵这下也都纷纷丢盔弃甲,宋军所有的军用物资全都成了元军的战利品。南宋在灭亡前夕与元帝国最大规模的正面决战,就这样以宋军统帅逃跑而结束。
        自蒙古南侵以来,南宋经过与蒙古一系列的交战,兵力早已损失惨重,南宋朝廷派给贾似道的十三万兵力可谓是倾囊相授,下了血本。可惜被贾似道、孙虎臣、夏贵一逃,这十三万的兵力又损失过半,使得南宋朝廷这以后再也无力组织起超过十万军队的抗战规模。


        IP属地:广东2597楼2018-09-17 14:53
        回复
          汪立信得知丁家洲兵败,江、汉各地的守臣都被吓得逃跑或投降,叹道:“所幸我现在还能死在宋土上!”然后宴请朋友幕僚作诀别。
          夜深人静的时候,无法入眠的汪立信起来在庭院散步,他拳头一直紧握,忧愤到失语。三天后,汪立信在愤恨中自己扼住喉咙自尽。
          后来元军攻下了建康,有叛徒为了讨好元人,向伯颜告状说汪立信曾经献上两条御敌策略给贾似道但没有采纳,这个小人还请求伯颜下令杀死汪立信儿女。
          伯颜听了叹息了很久,说:“宋朝竟有这样的人才、这样的高见么?如果他的建议被采纳,我怎么会轻易地打到这里。”随后下令找到汪立信的家属,说:“忠臣之家也。”


          IP属地:广东2598楼2018-09-17 14:53
          回复
            丁家洲宋军战败后,周边的太平、和州、无为都相继向元军投降。不久,饶州(江西鄱阳县)也被元军攻下。
            饶州在还没被攻下时,元军派人拿着投降书让知州唐震签署。唐震将笔丢在地上,不肯屈服,被元人杀死。随后饶州通判万道就献城投降。
            曾做过宰相的江万里退休后居住在饶州,在他得知襄、樊城破的时候,就命人在家的后院开凿了一个水池,并在水池亭子的匾额上题了“止水”两个字,当时大家都不明白“止水”的含义是什么。
            后来饶州通判万道献城投降后,江万里对自己家看门的人说:“大势已去,我虽不在其位,当与国共存亡。”然后就投进止水池而死。


            IP属地:广东2599楼2018-09-17 14:53
            回复
              厉害了,最近帖子多了好多小可爱关注,前段时间一直无人问津没人看呢,只有孤独的我在默默地码单机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617楼2018-09-18 19:32
              回复
                一百九十七章——陈宜中
                贾似道由于逃跑致使宋军惨败,副宰相陈宜中和许多太学生都上疏要求杀死贾似道。谢道清虽然也不怎么喜欢贾似道,但还是以宋朝历来优待士大夫为由,拒绝将贾似道斩首,只罢免他的相位,发配到循州(位置在今广东河源、惠州、梅州、汕尾部分地区)。
                不过,押解贾似道的会稽县尉郑虎臣在路过福建漳州的木棉庵时,还是一怒之下将贾似道杀死了,结束了贾似道罪恶的一生。


                IP属地:广东2621楼2018-09-18 20:46
                回复
                  擅权误国的贾似道已经不再把持南宋朝政,这时的南宋朝廷如果能够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南宋*国的危机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但对政事一窍不通的谢道清这时却提拔参知政事陈宜中为宰相,在陈宜中的推动以及谢道清的助攻下,南宋在不久后终于成功找到了领盒饭的地方。
                  陈宜中是一个狂妄自大、欺世盗名的两面派。他惯于用高调言论来包装自己,陈宜中本来是通过讨好贾似道才得以升官的,贾似道兵败后,他第一个跳出来提出将贾似道处死。


                  IP属地:广东2622楼2018-09-18 20:46
                  回复
                    由于贾似道一直不得人心,贾似道的党羽大多数也不过是趋炎附势之辈罢了,见贾似道失势,也都跟着附和陈宜中。陈宜中见宋军刚刚遭遇失败,现在正是急需收拾人心的时候,他又积极提出抗战言论,朝中又有了许多附和陈宜中的人。
                    又是杀贾似道、又是抗战,瞧,陈宜中是个多有正气、多有胆量的人啊!而且还是副宰相,有资历有名望又有能力,宰相之位就是他的了!于是,一枝独秀的陈宜中被谢道清看重,任命他为宰相。


                    IP属地:广东2623楼2018-09-18 20:46
                    回复
                      陈宜中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是个三观正、有正义感的优秀男青年。宋理宗宝祐年间,丁大全和董宋臣把持朝政,陈宜中当时只是个太学生,他不畏强权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六人联名上书弹劾丁大全。丁大全就让谏官弹劾陈宜中等六人,取消他们太学生的资格,并发配到了地方。当时人还将他们六人赞为“六君子”。


                      IP属地:广东2624楼2018-09-18 20:47
                      回复
                        陈宜中被贬到了建昌军(江西省南城县)居住,他本来小时候就家贫,被贬到建昌军又没有什么官职,生活过得并不富裕。陈宜中小时候原本是个人穷志不穷的人,认为只要有真材实料,长大后肯定能出人头地。可如今因为正直的行为获贬,捉襟见肘的贫困生活却迎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他突然意识到,正直并不能饱肚、正直并不能御寒、正直并不能让身体百病不侵;人们称赞自己是君子,这君子的名头也并没有让贫穷远离自己。
                        以前他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为国尽忠,却落得取消太学生资格,还被贬到外地的下场。陈宜中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决定以后还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国家利益次之。


                        IP属地:广东2625楼2018-09-18 20:47
                        回复
                          毕竟,人的一辈子不长,应该要对自己好一点。陈宜中的心态发生这样的转变,并不能说他有不对的地方。
                          普通人有这种心态真的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有这种心态的人是不能身居要职的。这种人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对他有利无害,哪怕于国不利,他也极有可能去做;对他有害无利,却于国有利,愿不愿意去做,就得看他心情了。


                          IP属地:广东2626楼2018-09-18 20:47
                          回复
                            后来在贾似道担任宰相后,贾似道为了坐稳相位,到处收罗人才来巩固自己的势力。收罗的人才中就有六君子,当然也包括了陈宜中。
                            六君子里的其他人大多没什么变化,还是保持着以前那样的君子之风。而陈宜中就不一样了,他的心态已经变了,在这六人里他最识时务,从不违抗贾似道的意思,所以他升迁最快。


                            IP属地:广东2627楼2018-09-18 20:47
                            回复
                              几年后,贾似道将陈宜中提拔为御史,当时曾经担任过宰相的陈元凤又被刚登基不久的宋度宗召回朝廷担任宰相,贾似道只想自己独坐相位,就指使陈宜中弹劾陈元凤。
                              陈宜中弹劾陈元凤担任宰相时纵容丁大全的所作所为,“是陈元凤播下了宗社之祸的种子”,将当时蒙古人开始入侵南宋的责任都推到了陈元凤头上。这个祸国的黑锅不是一般的沉,陈元凤根本无力背着这个黑锅坐上相位,所以最后陈宜中圆满地完成了贾似道布置的任务,得到了贾似道的赏识。


                              IP属地:广东2628楼2018-09-18 2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