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修筑成功以后,就可以从缅甸的仰光港口卸货,通过铁路运输到缅北的腊戌,然后通过卡车运到昆明。滇缅公路虽然道路艰险,好在由于中国特别重视,运输量还是可以的。但好景不长,仰光失陷盟军失去局部制海权,缅甸被日本占领。唯一可行的,就是建立一条从印度到云南昆明的空中线路了。驼峰航线:汀江——葡萄——云龙——云南驿——昆明。航线距离820千米,航线最低安全高度4572米。但只要天气较恶劣,则必须改道,需从汀江经葡萄、丽江到昆明,航线最低安全高度6096米。驼峰航线的条件差得多,必须穿越可怕的喜马拉雅山,很多时候被迫要在要在山峰中穿梭飞行,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出事。况且北线从汀江机场出发以后,直到云南腹地的丽江机场或者云南驿机场,中途都是毫无人烟的荒凉地区。不但没有机场,更连一块适合迫降的平地都找不到(不是连绵的山脉就是密林)。一旦出现险情,飞机基本死路一条,有去无回了。再来看看中印公路,对于开通中印公路的问题,盟军内修路,陈纳德则对蒋介石说,“史迪部的意见并不一致。史迪威力主威致力于驻印军的训练,即便打开中印通路,亦需时甚久,要在一九四五年后,始能运入物资”,而当时“太平洋与中国战区之战争将迅速发展,史迪威所练之陆军恐缓不济急”。因此陈纳德建议,“加强中印航运吨位较为现实”,“如中印航运每月保持一万吨运输量,则可以满足中国战区的补给。现美援物资在印度堆积甚多,如加强阿萨姆飞机场(中印边界的飞机场),中印航运增至一万吨,则毫无问题。”丘吉尔的意见同陈纳德不谋而合。1943年5月,丘吉尔告诉宋子文,中印公路开通后,每月最多也只能运送2万吨物资。因此在他看来,将驼峰航线的运输量增加到3万吨才更“切合实际”。
美国军方在经过评估后,也对修筑中印公路的必要性表示怀疑。作战科主张,只把缅甸通往云南的小路加以整修,使炮兵与卡车能够通过就足够了。美国空军则表示,向中国输送租借物资的任务,完全可以由驼峰航线承担。从1945年2月—7月,中印公路的货物运量分别为1111吨、1509吨、4198吨、8435吨、6985吨、5900吨,总计2.8万吨。这个数字显然与史迪威在筑路之初,预计的每月3万吨相去甚远。而驼峰航线的运量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增加,原因在于密支那被收复以后,驼峰航线就可走靠近缅甸这一边,就很安全。仅当年11月就为中国输送了3.5万吨物资。中印公路开通后,驼峰航线的运量依旧不断攀升,1945年1月为4.4万吨,6月增加到5.5万吨,7月更达到7.1万吨的顶峰。
美国军方在经过评估后,也对修筑中印公路的必要性表示怀疑。作战科主张,只把缅甸通往云南的小路加以整修,使炮兵与卡车能够通过就足够了。美国空军则表示,向中国输送租借物资的任务,完全可以由驼峰航线承担。从1945年2月—7月,中印公路的货物运量分别为1111吨、1509吨、4198吨、8435吨、6985吨、5900吨,总计2.8万吨。这个数字显然与史迪威在筑路之初,预计的每月3万吨相去甚远。而驼峰航线的运量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增加,原因在于密支那被收复以后,驼峰航线就可走靠近缅甸这一边,就很安全。仅当年11月就为中国输送了3.5万吨物资。中印公路开通后,驼峰航线的运量依旧不断攀升,1945年1月为4.4万吨,6月增加到5.5万吨,7月更达到7.1万吨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