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监管要求平台必须有银行存管后,很多平台就用银行存管来宣传平台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很多人也以为,平台只要上了银行存管都是安全的,银行会负责。
然而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啊,银行存管并不是平台的护身符!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832家网贷平台上线银行存管系统,其中36家爆雷。从银行的角度看,目前开展资金存管业务的银行共有65家,其中15家银行踩雷。
存管模式分类
银行存管相当于一种隐形的门槛,对平台做了一道筛选,在国家的正式监管规则出台后,银行存管成为平台的标配,平台通不过银行的审核基础较差,那就直接被淘汰。实现了银行存管的平台,可以确保平台无法直接归集资金,减少资金挪用的风险。
那为什么上线了银行存管的平台也能爆雷?
解答这个问题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下P2P平台的银行资金存管模式。银行资金存管有三种方式: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联合存管。
第一,银行直连
在平台上注册的投资人和借款人都会在P2P平台对接的商业银行开设电子账户,投资人通过P2P平台进行投资的时候,P2P平台被授权发送交易指令至银行,银行收到交易指令将资金划转至借款人的账户。
整个过程中,包括充值和提现,都是通过银行系统来进行的,没有涉及任何第三方机构介入。
第二,直接存管
直接存管是目前最常见的方式。银行会为平台开设存管账户、投资人和借款人的独立个人存管账户、风险备用金账户和担保公司账户。
银行账户的开设和结算,直接存管方式和银行直连方式没有太大的差别,最大的区别在支付环节,直接存管方式中的支付环节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的。
第三,联合存管
借款人、出借人账户都开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充值、提现、结算等也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投资人投资之后,银行只是负责交易之后核对账目。
银行存管实现了P2P平台与用户资金的分离,使得P2P平台不能直接接触用户资金,从而避免了P2P平台设立资金池,并防止P2P平台卷款跑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在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点对点流动。
银行存管的潜在风险
第一,P2P平台虚假宣传。
平台利用银行存管增信,对外虚假宣传,投资人无法辨别真假,大多数人都认为既然有银行在,那我们就不用太担心平台卷款跑路。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些P2P平台和银行签署了协议,只是达成了合作意向,实际上存管系统并没有完成存上线,也就是数据还没有对接,用户资金仍然在平台,为了吸引投资人,会在宣传上含糊地声称自己上线了银行存管。
第二,联合存管模式不符合监管要求。
目前政府已经明确表示,联合存管方式的银行存管不符合监管要求。联合存管中,用户资金不是直接到达银行,而是通过支付公司间接到达银行,而且资金不是由银行进行监管,如果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网贷平台存在利益关系,用户资金仍然有被挪用的风险。
第三,自融的风险。
即使平台上线了银行存管不能直接接触用户资金,无论是银行直连方式还是直接存管方式,如果平台有不法企图,仍然可以通过虚构项目、安排空壳公司来进行借款,资金名义上不经过平台直接给到了借款的空壳公司,但最后还是回流到平台控制人手里。
第四、借款人的违约风险。
做了资金银行存管,并不能反映平台的风控能力,两种无任何关系,借款人可能逾期还款或者拒绝还款。
因此如果不注重资产本身质量的考察,以及平台风控专业能力的考察,投资的风险无法得到减轻。
怎么做才能降低存管风险?
第一,咨询银行。
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咨询银行的方式来确定P2P平台是否真的是和银行有合作。另外,我们也可以咨询银行是否真的开设了自己的个人电子账户这种方式其实挺有效的,问一下自己也放心一些。
第二,观察使用体验。
我们下载了APP,准备充值投资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跳转页面是银行存管账户页面还是第三方支付账户页面。
有很多充值的细节我们都需要去注意,有些平台把注意事项和用户须知等重要信息都放在不怎么显眼的地方,我们投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些。
第三,核查进度。
这种方式,就是你需要多方求证P2P平台是上线了银行存管,还是只是签订了合作协议。
你可以直接问平台的客服,然后再去向银行核实,也可以到不同的第三方评测网站去核实,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来确定平台的银行存管上线进度。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资金银行存管有助于平台更加规范,有它不多,少它不可。但它仅仅是解决了显性资金池的问题,隐性的资金池——自融,还是无法规避。
大家可以用它来考量一个平台的合规性,但要记住投资的决策是基于综合因素的考察得出的,单单一个银行存管,无法解决跑路问题、借款人的违约问题。
本文原创出自:P2P平台银行存管的猫腻(https://www.lejucaifu.com/index_noticeDetail_1807041502245580977_4.html)
然而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啊,银行存管并不是平台的护身符!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832家网贷平台上线银行存管系统,其中36家爆雷。从银行的角度看,目前开展资金存管业务的银行共有65家,其中15家银行踩雷。
存管模式分类
银行存管相当于一种隐形的门槛,对平台做了一道筛选,在国家的正式监管规则出台后,银行存管成为平台的标配,平台通不过银行的审核基础较差,那就直接被淘汰。实现了银行存管的平台,可以确保平台无法直接归集资金,减少资金挪用的风险。
那为什么上线了银行存管的平台也能爆雷?
解答这个问题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下P2P平台的银行资金存管模式。银行资金存管有三种方式: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联合存管。
第一,银行直连
在平台上注册的投资人和借款人都会在P2P平台对接的商业银行开设电子账户,投资人通过P2P平台进行投资的时候,P2P平台被授权发送交易指令至银行,银行收到交易指令将资金划转至借款人的账户。
整个过程中,包括充值和提现,都是通过银行系统来进行的,没有涉及任何第三方机构介入。
第二,直接存管
直接存管是目前最常见的方式。银行会为平台开设存管账户、投资人和借款人的独立个人存管账户、风险备用金账户和担保公司账户。
银行账户的开设和结算,直接存管方式和银行直连方式没有太大的差别,最大的区别在支付环节,直接存管方式中的支付环节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的。
第三,联合存管
借款人、出借人账户都开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充值、提现、结算等也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投资人投资之后,银行只是负责交易之后核对账目。
银行存管实现了P2P平台与用户资金的分离,使得P2P平台不能直接接触用户资金,从而避免了P2P平台设立资金池,并防止P2P平台卷款跑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在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点对点流动。
银行存管的潜在风险
第一,P2P平台虚假宣传。
平台利用银行存管增信,对外虚假宣传,投资人无法辨别真假,大多数人都认为既然有银行在,那我们就不用太担心平台卷款跑路。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些P2P平台和银行签署了协议,只是达成了合作意向,实际上存管系统并没有完成存上线,也就是数据还没有对接,用户资金仍然在平台,为了吸引投资人,会在宣传上含糊地声称自己上线了银行存管。
第二,联合存管模式不符合监管要求。
目前政府已经明确表示,联合存管方式的银行存管不符合监管要求。联合存管中,用户资金不是直接到达银行,而是通过支付公司间接到达银行,而且资金不是由银行进行监管,如果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网贷平台存在利益关系,用户资金仍然有被挪用的风险。
第三,自融的风险。
即使平台上线了银行存管不能直接接触用户资金,无论是银行直连方式还是直接存管方式,如果平台有不法企图,仍然可以通过虚构项目、安排空壳公司来进行借款,资金名义上不经过平台直接给到了借款的空壳公司,但最后还是回流到平台控制人手里。
第四、借款人的违约风险。
做了资金银行存管,并不能反映平台的风控能力,两种无任何关系,借款人可能逾期还款或者拒绝还款。
因此如果不注重资产本身质量的考察,以及平台风控专业能力的考察,投资的风险无法得到减轻。
怎么做才能降低存管风险?
第一,咨询银行。
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咨询银行的方式来确定P2P平台是否真的是和银行有合作。另外,我们也可以咨询银行是否真的开设了自己的个人电子账户这种方式其实挺有效的,问一下自己也放心一些。
第二,观察使用体验。
我们下载了APP,准备充值投资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跳转页面是银行存管账户页面还是第三方支付账户页面。
有很多充值的细节我们都需要去注意,有些平台把注意事项和用户须知等重要信息都放在不怎么显眼的地方,我们投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些。
第三,核查进度。
这种方式,就是你需要多方求证P2P平台是上线了银行存管,还是只是签订了合作协议。
你可以直接问平台的客服,然后再去向银行核实,也可以到不同的第三方评测网站去核实,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来确定平台的银行存管上线进度。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资金银行存管有助于平台更加规范,有它不多,少它不可。但它仅仅是解决了显性资金池的问题,隐性的资金池——自融,还是无法规避。
大家可以用它来考量一个平台的合规性,但要记住投资的决策是基于综合因素的考察得出的,单单一个银行存管,无法解决跑路问题、借款人的违约问题。
本文原创出自:P2P平台银行存管的猫腻(https://www.lejucaifu.com/index_noticeDetail_1807041502245580977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