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弦吧 关注:34贴子:1,960
  • 23回复贴,共1

我熟悉你的声音——我们在哪儿见过,你记得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宫墙这样窄,分分钟重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03 23:30回复
    宁寿宫,寻沿书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7-04 16:13
    回复
      又来宁寿宫传话儿,白嬷嬷孤单,见我来了,很是欢喜,张罗了茶水点心,一定要我多坐一会儿,同她好好聊聊。盛情难却,可为了不至于哭肿眼皮回去,我只稍稍待了一会儿,便推说要去宁寿宫的书屋里,寻一本老书——是主子曾经提过的,顺口一说,不算差遣,可我不能不放在心里。
      她听完我的话儿,虽遗憾,却很赞许,直说我能有这份心思,定能挣个前程似锦。我不敢多看她的眼睛,告退之后,忙不迭跑到这里来——
      总也在这里消磨一些时光罢,不好完完全全地骗了她,辜负她一片真心。
      “居然有这书——”
      拣起角落里,一本金川妖姬志。小时候瞧过半本,一直惦着后续,此刻重逢,天时地利,席地一跌坐,专注地翻看起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7-04 16:24
      回复(1)
        【比起人声不绝的摛藻堂,这里有因人迹罕至而弥漫的极为强烈的、飞尘旧纸被阳光暴晒过的味道。历经几朝的宫苑就该是这样,像耄耋老人,而非花枝招展的少女,徒有其表。】
        【因此缘故,即便过几座宫门,也不远千里到这儿来,择僻静角落,或翻书,或望天,又或读一读家书,念一念旧时故事,就如今日此时。待起身,正钗环,理云鬓,怀揣家书与小信,堪堪绕出花梨书架,倏尔脚一滞,抚着心口轻叹】
        阿弥陀佛——窗下有桌案,何不去那儿?


        4楼2018-07-05 11:37
        回复
          读书入迷,两耳不闻身边事。藏女阿扣,隔着薄薄的书纸,亦勾去我的一片痴心——莫名其妙地想一个人。谁?总之不是在我头顶说话儿的这一位。
          “嗯?”
          耳熟呢,抬眼一看,这脸却很陌生。我见她骇得花容失色,只觉得是自己的不好,连忙从地上跳起来,朝她福了个礼。
          “是我的错,从前在书摊子前头坐习惯了,端模正样儿的,就读不大进去。”
          末了儿,再把眼睛抬上一抬,眼角一弯,赞道:
          “您的钗,真好看,花样颜色,皆很衬您身上这套衣裳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05 21:30
          回复(4)
            【对宫中人来说,皇宫不是用朱红墙与琉璃瓦砌成的,而是森严的规矩,宫规就是砖瓦,压得人喘不过气,只有在这里,暂避俗事,她可以随心的席地而坐,我也可以小心翼翼的将小信翻看一遍又一遍,将旧事重念一遍又一遍。】
            【既然我亦放纵了,又为何要怪她的恣意呢?今日并没有撞见某位主子,我们也都不会因这一次的放恣而获罪,这就够了。故而惊色渐缓,向她还礼,笑言道】
            多谢你的赞。我方才也吓着你了吧?
            【瞧她眼熟,却想不起是哪位妃嫔身边的姑娘,而阳光打在她身上,竟又是过分清丽的陌生】
            是什么书教你这么入神?


            6楼2018-07-05 23:12
            回复
              真不是我为了讨她欢喜,故作的称赞。她一身儿打扮,乍眼看来,平平无奇,是这宫中花色里极不起眼的一抹。而我,在这宫中做了四五年奴才,却很晓得,在这时不由己的地方,一有差事召唤,头也梳不得太细,能赶着配一朵不跳色的头花儿,已太难得。能似她这般,细细致致,将妆面、首饰、衣裳,都配得一个“恰好”,真真是值得满心羡慕的对象了。
              因有这样一眼的好感,待她问罢,连连摆手。
              “没有的事儿——向来只有丑怪之物可以吓人,惊鸿来见,只有欢喜。”
              手里的书,也不藏私,合了书皮递给她瞧:
              “喏,讲藏女的传奇,不晓得是谁写的,小时候读了一半儿,念念至今。”
              看了看她,手里却没拿书的。怕是已瞧完了,或,刚进来,还没来得及看?
              “你要瞧什么书,搁在最顶上的,要使梯子,只管喊我——这处总没人管,梯子也不大好,一踩上去就咯吱作响,怕再惊了你。”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7-07 18:34
              回复(1)
                既然梯子不稳,就不麻烦你,我的书也已看完了。
                【怀中家书看过千回,烂熟于心,而那封小信更甚,毕竟如今已然不再有立场向苏州寄一封信,更是提笔难落。凭如今彼此的微妙关系,若频频写信只叙闲言琐事,不免显得太过刻意,而当处身囹圄时,收到的关切字句却又苍白,根本没有办法教我脱困。】
                【如此说来,一遍遍的翻看小信竟不仅徒劳,反而更积郁。是以探看她手中的书,不论何处官学书房,比起孔孟春秋,书越不入流,便越得众览,恰如离经叛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并且蠢蠢欲动】
                金川妖姬志。
                【念出了拗口的名,脱口问】
                藏女故事,可比中原的才子佳人更引人入胜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09 23:13
                收起回复
                  她的书?向其衣襟一觑,了然,不再多问。收了目光,向书架上随意一望,瞧到一本栖霞阁野乘,以为是游记,马上抽了出来,摊在掌心,从居中的位置翻了几页。
                  “藏女阿扣,行事娇纵泼辣,又是个妖姬——”
                  粗略看了几行,诶,居然和我想的不一样。遂把那书又搁了回去,正儿八经地回应她的疑问。
                  “书里也没有能称得上才子的,尽是些妖姬与枭雄的故事,情节蛮……”
                  一时词穷,又或,不好意思的成分更多。一摆手儿拂了书面,扰开她的目光,方指向另外一排架子,最上一层的位置。
                  “你若爱看才子佳人的,那儿倒有几本会真记。”
                  拍拍身边书架,又道:
                  “这一架的顶层,也有玉簪记——我上回就从这儿拿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10 20:10
                  回复(2)
                    【故事讲了一半,却不再说下去,见她神色有异,不追问,由得她不动声色将话引向别处,对随后几言也极耐心的听。从前不识愁滋味,总看些教人掉泪的故事,仿若那些扼腕感同身受,然而如今,却更爱人月两团圆】
                    还是玉簪记好些,会真记虽也讲才子佳人,却是始乱终弃,不读也罢。
                    【说着,心念一动,仰头望书架高处——玉簪记也委实许久没读了。从她话间猜度,乃并非当值此处,因而即便有言在前,也不应当真让她爬梯登高。遂迈开一步寻人,不觉笑道】
                    太监们又偷懒了——看样子你常来,这里的书大约都看遍了吧?


                    10楼2018-07-10 21:13
                    回复